PCB板钻孔用压力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81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PCB板钻孔用压力脚,包括主体部分、滑动部分及动力机构,滑动部分位于主体部分的下方,并组设于主体部分,动力机构与滑动部分相连接,动力机构可带动滑动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滑动,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分别设置有1个或若干个导向槽和固定孔,借助螺栓组设于导向槽和固定孔,将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组装在一起,导向槽为长条形,导向槽的纵长方向与滑动部分的滑动方向平行,螺栓穿设于导向槽及固定孔,在导向槽及固定孔的下方螺栓还套设有弹簧,滑动部分设置有压紧部,压紧部中部开设有容置孔,容置孔的侧边开设有配合孔,经过容置孔和配合孔的中心线的平面与滑动部分的滑移方向相平行。借助螺栓和弹簧,既能将滑动部分固定,又能灵活的滑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PCB板钻孔设备,特别是一种PCB板钻孔用压力脚
技术介绍
由于在对PCB板钻孔时,为满足一些工艺要求,如降低PCB板表面所产生的毛边、辅助钻孔散热、导正钻针进入PCB板的方向及辅助钻头的自我清洁等,都会在PCB板面上加上一个盖板。在对PCB板钻孔时,盖板与PCB板之间贴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钻孔的精度和刀具的使用寿命。为此,在PCB板钻孔时,采用了一种业界称为压力脚的装置,来压住盖板,以保证盖板与PCB板之间紧密贴合,从而保证孔的加工精度。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压力脚4组设于主轴6上,中部设有通孔,钻头5穿设于压力脚4的通孔内。在PCB板钻孔时,先将PCB板3和盖板2在工作台1上定位装夹好,压力脚4、钻头5和主轴6一起下行,下行过程中压力脚4会先接触盖板2,继续下行至钻头5接触到盖板2,在主轴6的带动下钻头5开始钻孔加工,此时,压力脚4会对盖板2产生一定的压力,以便保证盖板2与PCB板3的良好贴合。当加工至预设孔深时,压力脚4、钻头5和主轴6一起上行至压力脚4完全脱离盖板2,完成孔的加工。然后,移动工作台1,进行下一孔的加工。一般将PCB板上要加工的孔分为普通孔(一般孔径为φ0.6-6.35mm)和微小孔(一般孔径为φ0.15-0.5mm)两类。压力脚的半径根据所要加工的孔的孔径的不同而不同,而目前现有的压力脚的半径是固定不变的,针对不同孔径范围的孔,需要配以不同的压力脚,来保证各种孔径的加工精度。更换压力脚的同时不仅降低了加工效率,而且需要准备多个半径不等的压力脚,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PCB板钻孔用压力脚,包括主体部分、滑动部分及动力机构,滑动部分位于主体部分的下方,并组设于主体部分,动力机构与滑动部分相连接,动力机构可带动滑动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滑动,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分别设置有1个或若干个导向槽和固定孔,借助螺栓组设于导向槽和固定孔,将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组装在一起,导向槽为长条形,导向槽的纵长方向与滑动部分的滑动方向平行,螺栓穿设于导向槽及固定孔,在导向槽及固定孔的下方螺栓还套设有弹簧,滑动部分设置有压紧部,压紧部中部开设有容置孔,容置孔的侧边开设有配合孔,经过容置孔和配合孔的中心线的平面与滑动部分的滑移方向相平行。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PCB板钻孔用压力脚通过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的相对滑移,可实现大小孔径压力脚的切换。借助螺栓组设于导向槽和固定孔,将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组装在一起,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之间借助弹簧弹力贴合在一起,既能将滑动部分可靠的固定,又能满足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能够灵活可靠的沿着主体部分的收容槽来回滑动,实现大小孔径压力脚的切换。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的PCB板钻孔用压力脚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PCB板钻孔用压力脚的主体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PCB板钻孔用压力脚的滑动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PCB板钻孔用压力脚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PCB板钻孔用压力脚的滑动部分与主体部分相对滑动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PCB板钻孔用压力脚包括主体部分01、滑动部分02及动力机构03,其中,主体部分01与主轴(图未示)组装在同一固定板上。滑动部分02位于主体部分01的下方,并组设于主体部分01,动力机构03与滑动部分02相连接,从而带动滑动部分02进行滑移运动。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分别设置有导向槽和固定孔,借助螺栓组设于导向槽和固定孔,将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组装在一起。其中,导向槽为长条形,导向槽的纵长方向与滑动部分的滑动方向平行。螺栓可以随着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的相对滑动,而在导向槽内滑动。另外,螺栓穿设于导向槽及固定孔,在导向槽及固定孔的下方还套设有弹簧,以保证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之间借助弹簧弹力贴合在一起,既能将滑动部分可靠的固定,又能满足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能够灵活可靠的沿着主体部分的收容槽来回滑动,实现大小孔径压力脚的切换。主体部分01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该通孔为收容孔011。主体部分01于收容孔011的一端开设有收容槽012,收容孔011位于收容槽012的底面。收容槽012为长条形,用来收容滑动部分02,滑动部分02可以在收容槽012内滑动。收容槽012可以与主体部分01为可分离式构造,如图中所示,收容槽012设置于导向座013上,导向座013借助若干个螺钉与主体部分01组装在一起。主体部分01设置有若干个挡止面,该挡止面可通过对滑动部分02的挡止作用,从而在滑动部分02滑动时对其进行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于主体部分0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挡止面014,该挡止面014分别与滑动部分02的滑移方向相垂直,并且分别位于主体部分01收容槽012的侧壁的两顶端。主体部分01于收容槽012的两端的外侧还分别设置有固定孔015。滑动部分02包括连接部021及定位部04,动力机构03连接于滑动部分02的连接部021。于连接部021的中部开设有组装孔024,组装孔024内组设有压紧部05。组装孔024的侧壁可以开设有1个或若干个组装槽,在本实施方式中,组装孔024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组装槽025,压紧部05为圆锥台形。压紧部05的侧壁上于组装槽025的相应位置开设有配合槽051,借助若干个弹性销06插设于组装槽025及配合槽051中,从而将压紧部05与连接部021组装在一起。采用弹性销06来固定,具有结构紧凑、方便更换的优点。压紧部05中部开设有容置孔052,于容置孔052的周围设置有环状压紧面,于容置孔052的侧边开设有半圆柱形配合孔053,配合孔053也可为半圆锥台形或者其他形状。容置孔052与配合孔053的中心线相互平行,并且经过两中心线的平面与滑动部分02的滑移方向相平行。钻头可穿过容置孔052,在容置孔052中心线的位置钻较大孔径的孔,也可以在配合孔053中心线的位置钻较小孔径的孔。于连接部021的两端设置有导向部08和09,导向部08和09分别开设有导向槽081和091,该导向槽081和09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U”形通槽。导向槽081和091的纵长方向与滑动部分02的滑动方向平行,其横切方向的长度略大于螺钉07(参见图4)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08和09分别设置于过连接部021的一条对角线的两个顶角上。两导向部08和09的一端与结合部023相连接,两结合部023之间连接有支持部022,压紧部05组设于支持部022,导向部(08,09)与支持部022相平行。动力机构03连接于连接部021的支持部022。定位部04为一个螺钉,定位部04组设于连接部021的结合部023。该定位部04与滑动部分02的滑移方向相平行,或者成锐角,并且可于滑动部分02滑至终点时抵接于主体部分01的挡止面014上,阻止滑动部分02继续滑动,从而对滑动部分02的滑移位置进行定位。定位部04采用一个螺钉,不仅可以调整定位的位置,以弥补其他部件的误差,而且可以在磨损后进行更换,简单方便。请参阅图4,将滑动部分02放置于主体部分01的收容槽012(参见图2)中,然后将螺钉07穿过主体部分01的固定孔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B板钻孔用压力脚,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滑动部分及动力机构,滑动部分位于主体部分的下方,并组设于主体部分,动力机构与滑动部分相连接,动力机构可带动滑动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滑动,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分别设置有1个或若干个导向槽和固定孔,借助螺栓组设于导向槽和固定孔,将主体部分与滑动部分组装在一起,导向槽为长条形,导向槽的纵长方向与滑动部分的滑动方向平行,螺栓穿设于导向槽及固定孔,在导向槽及固定孔的下方螺栓还套设有弹簧,滑动部分设置有压紧部,压紧部中部开设有容置孔,容置孔的侧边开设有配合孔,经过容置孔和配合孔的中心线的平面与滑动部分的滑移方向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峰朱加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