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链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6913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确保必要的刚性且轻量的自行车链轮。即是自行车链轮的链轮具备至少一个齿部,其具有驱动面部与基部。驱动面部由第一材料构成。基部由第二材料构成。第一材料具有比第二材料高的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链轮,特别是关于自行车链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上设有用于将曲轴的旋转传达至后轮的前链轮与后链轮。前链轮与曲轴一体旋转,并经由链条将曲轴的旋转传达至设于后轮的后链轮。在包含此等前链轮与后链轮的自行车链轮中设置多个齿部。因为齿部与链条接触,所以现有的齿部为了确保刚性,而由铁等强度较高的一种金属材料构成(例如日本特开平11-263281号公报)。现有的自行车链轮,因为齿部以一种金属材料构成,所以兼顾刚性与轻量化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链轮,尤其是提供一种提供确保必要的刚性且轻量的自行车链轮。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自行车链轮,设有至少一个齿部,该齿部具有驱动面部与基部。驱动面部由第一材料构成。基部由第二材料构成。第一材料的刚性高于第二材料的刚性。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第二材料的密度低于所述第一材料的密度。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第一材料为金属。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第一材料为铁。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第二材料为金属。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第二材料为铝。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第二材料为非金属。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第二材料为碳纤维强化树脂。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驱动面部具有凸部,所述基部具有嵌合于所述凸部的凹部。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驱动面部黏着固定于所述基部。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驱动面部焊接固定于所述基部。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驱动面部压入固定于所述基部。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自行车链轮进一步设有在变速动作时与自行车链条嵌合的变速齿部,所述变速齿部以与所述齿部不同的间距而配置。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自行车链轮为前链轮。如上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所述自行车链轮为后链轮。在该自行车链轮方面,在驱动时与链条接触而传达驱动力的驱动面部由刚性高的第一材料构成。另外,不与链条接触而驱动的基部由刚性比第一材料低的第二材料构成。借此,第二材料可使用密度小且轻量的材料。因而可提供确保必要的刚性且轻量的自行车链轮。按照本技术,可通过刚性不同的材料构成驱动面部与基部。借此,第二材料可使用密度小且轻量的材料。因而可提供确保必要的刚性且轻量的自行车链轮。附图说明图I为采用本技术一种实施形态的自行车后链轮组合体的主视图。图2显示齿部的一例的主视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形态的自行车后链轮的主视图。图4显示变速齿部的一例的主视放大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自行车后链轮组合体20a-20i 后链轮22齿部24变速齿部24a倾斜面26驱动面部26a接触面26b凸部28基部28a凹部30安装部40链条40a滚子R行进方向α、β、γ 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I中,采用本技术一种实施形态的自行车后链轮组合体10,是由齿数不同的例如9个后链轮20&、2013、20(3、20(1、2(^、2(^、208、2011及20丨而构成。此等后链轮20&-201是本技术的自行车链轮的一例。后链轮20a的齿数例如是11,且齿数最少。后链轮20i的齿数例如是32,且齿数最多。又,中间的7个后链轮20b-20h的齿数例如12、14、16、17、21、24、28,且齿数依序增加。其中直径小的后链轮20a及后链轮20b例如单独装设于无图示的后轮毂的链轮装设部。其他后链轮20c-20i例通过无图示的多支插销构件而固定,并一起装设于链轮装设部。另外,图I中,对后链轮20a-20i的后述的齿部22的形状概略描O如图2所示,后链轮20a_20i至少具备一个齿部22。共中如图3所示,例如后链轮20d具有16个齿部22。后链轮20d进一步具备至少一个变速齿部24。本实施形态设置一个变速齿部24。如图2所示,齿部22具有驱动面部26及基部28。当链条40驱动后链轮20a_20i在自行车上沿图2中箭头表示的行进方向R旋转时,驱动面部26为链条40的滚子40a接触的部分。驱动面部26由第一材料构成。驱动面部26通过黏着、焊接及压入等适当的固定手段而固定于基部28。本实施形态的驱动面部26黏着固定于基部28。第一材料例如为包含铁、不锈钢或钛等的金属。本实施形态的第一材料为包含铁的金属。当链条40驱动而在行进方向R旋转时,驱动面部26具有滚子40a可接触的接触面26a、及嵌合于基部28的凸部26b。接触面26a朝向相邻的齿部22或变速齿部24而延伸于行进方向R的上游侧(图2左侧)。凸部26b朝向行进方向R的下游侧(图2右侧)突出而形成。如此,由于使凸部26b突出于行进方向R下游侧,故在通过链条40驱动后链轮20a-20i时,凸部26b突出于驱动方向,亦即行进方向R。因而,即使链条40引起的驱动力作用于驱动面部26,驱动面部26也难以从基部28脱离。当后链轮20a_20i在驱动时于行进方向R旋转时,基部28是齿部22中不通过滚子40a而接触驱动的部分。基部28由第二材料构成。第二材料相较于第一材料,刚性低,且密度小。第二材料例如包含铝、钛等金属,或碳纤维强化树脂等非金属。本实施形态的第二材料为铝合金。基部28具有以嵌合于驱动面部26的凸部26b的方式凹陷而形成的凹部28a。基部28宜与用于将后链轮20a-20i装设于后轮毂的链轮装设部的安装部30 —体形成。如图4所示,变速齿部24与安装部30 —体形成,并与安装部30 —起由第二材料构成。变速齿部24例如具有用于顺利进行向大直径侧的后链轮20b-20i上升变速的倾斜面24a。倾斜面24a是以从行进方向R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图4左侧)的方向,倾斜于大直径链轮侧的方式而形成。其中,如图3所示,齿部22概略以360度除以全体齿数而得的角度α的间距而配置。另外,变速齿部24与行进方向R上游侧(图3左侧)的齿部22以比角度α大的角度β的间距而配置。因此,变速齿部24与行进方向下游侧(图3下侧)的齿部22以比角度α小的角度Y (Y =2Χα-β)的间距而配置。在除了不需要上升变速的齿数最多的后链轮20i之外的后链轮20a-20h分别至少设置一个变速齿部24。以此种间距配置变速齿部24时,即使后链轮20a_20i通过链条40驱动而在行进方向R旋转,由刚性比第一材料低的第二材料构成的变速齿部24不致与链条40接触而被驱动。借此,可自由设定变速齿部24的形状。在如此构成的后链轮20a_20i方面,当后链轮20a_20i通过链条40驱动而在行进方向R旋转时,接触链条40而被驱动的驱动面部26是由刚性高的第一材料构成。因而,可确保在链条40所致的驱动时,后链轮20a-20i必要的刚性。又,由于基部28及安装部30可由与第一材料相比刚性低,但密度小的轻量的第二材料构成,因此可谋求后链轮20a-20i的轻量化。又,在后链轮20a_20h中设变速齿部24时,是将变速齿部24的间距形成与齿部22的间距不同的间距,在驱动后链轮20a-20h的任何一个时,链条40不致接触于变速齿部24。因而,驱动力不传达至变速齿部24,可以刚性低的第二材料构成变速齿部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链轮设有至少一个齿部,所述齿部具有由第一材料构成的驱动面部与由第二材料构成的基部,所述第一材料的刚性高于所述第二材料的刚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利成
申请(专利权)人:岛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