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鼓冷却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664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及车辆,其中制动鼓冷却装置设置在工程车辆上,包括气缸,气缸的缸筒和活塞杆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上,另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板簧上,在缸筒上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均连接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均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进气管路指向出气管路,出气管路的出气端指向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通过气缸利用车辆的上下震动来产生高压气体,并将该高压气体作为冷却制动鼓的气源,冷却效果好,且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在的载重车辆绝大多数都是采用鼓式制动器,因为鼓式制动器相对来讲可以提供更大的制动力矩,但是鼓式制动器有很大一个缺点就是散热不良。当汽车因频繁制动或车辆行驶于山区下大长坡而长时间连续制动摩擦会使制动鼓产生高温,当制动鼓内所积聚的高温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会引发制动器的许多相关故障以及制动鼓与摩擦蹄片的快速磨损、轮胎的高温爆胎,甚至出现摩擦副因“热衰减”导致制动失效的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载重车辆都想方设法去改善制动鼓的散热情况,有的是在制动鼓上通过加大散热面积来改善散热,有的是加装水冷装置来改善散热,还有的是在轮边加装风扇来改善散热。但这些装置普遍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及具有该制动鼓冷却装置的车辆,以较低成本实现对制动鼓的冷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设置在工程车辆上,所述制动鼓冷却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和活塞杆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上,另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板簧上,所述缸筒上有杆腔的和无杆腔均连接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每一进气管路和每一出气管路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进气管路指向出气管路,且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端指向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鼓。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工程车辆的气压传动系统的空滤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底板防尘罩上。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端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多个出气口均匀分布在所述制动鼓四周。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所述工程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通过气缸利用车辆的上下震动来产生高压气体,并将该高压气体作为冷却制动鼓的气源,因制动鼓发热与车辆震动的幅度有一定的联系,车辆震动越大制动的需求越多,制动需求量的增加直接导致制动鼓发热,而震动越大产气量也同时增加,从而可以使制动毂冷却效果更好,因此本技术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冷却效果好,且成本低廉。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车架,2-板簧,3-缸筒,4-活塞杆,5-进气管路,6_空滤器,7_出气管路,8_制动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I即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设置在工程车辆上,该制动鼓冷却装置包括有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3和活塞杆4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I上,另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板簧2上,在所述缸筒3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均连接有进气管路5和出气管路7,所述进气管路5与所述工程车辆的气压传动系统的空滤器6连通,所述出气管路7与所述工程车辆的气压传动系统的储能器或工作装置连通,这里所说的工作装置,可以为工程车辆气压传动系统的气马达等气动执行元件。气缸的活塞可以在多个进气管路5和多个出气管路7之间活动。在每一进气管路5和每一出气管路7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进气管路5指向出气管路7。该气管路7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底板防尘罩上,且所述出气管路7的出气端指向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鼓8,这样即可通过所述气缸产生的高压气体冷却制动鼓8。为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出气管路7的出气端设有多个出气口,这些出气口可均匀分布在制动鼓8的四周。本实施例所述的气缸的供气原理和打气筒类似,具体工作情况如下在工程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辆产生颠簸,则板簧2与车架I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改变,进而带动活塞杆4和缸筒3产生相对运动,当活塞杆4相对缸筒3做收缩动作时,有杆腔的进气管5向有杆腔内供气,而有杆腔的出气管7因单向阀的作用无法向有杆腔内供气,同时,无杆腔的出气管7向制动鼓供气,而无杆腔的进气管5因单向阀的作用无法向进气口供气;当活塞杆4相对缸筒3做伸出动作时,无杆腔的进气管5向无杆腔内供气,而无杆腔的出气管7因单向阀的作用无法向无杆腔内供气,同时,有杆腔的出气管7向制动鼓供气,而有杆腔的进气管5因单向阀的作用无法向进气口供气。气缸如此不停的伸缩,即可使该气缸像打气筒一样不停的向制动鼓8供气,车辆颠簸的越厉害,供气量就越大,相应的,对制动鼓8的冷却效果越好。除了上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制动鼓冷却装置的车辆,该车辆的其它各部分的结构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设置在工程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鼓冷却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3)和活塞杆(4)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I)上,另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板簧(2 )上,所述缸筒(3 )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均连接有进气管路(5 )和出气管路(7),每一进气管路(5)和每一出气管路(7)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进气管路(5)指向出气管路(7),且所述出气管路(7)的出气端指向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鼓(8)。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5)与所述工程车辆的气压传动系统的空滤器(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路(7)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底板防尘罩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路(7)的出气端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多个出气口均匀分布在所述制动鼓四周。5.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设置有如权利要求I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及车辆,其中制动鼓冷却装置设置在工程车辆上,包括气缸,气缸的缸筒和活塞杆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上,另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板簧上,在缸筒上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均连接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均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进气管路指向出气管路,出气管路的出气端指向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鼓。本技术所述的制动鼓冷却装置,通过气缸利用车辆的上下震动来产生高压气体,并将该高压气体作为冷却制动鼓的气源,冷却效果好,且成本低廉。文档编号B60T5/00GK202764945SQ20122038992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专利技术者靳增鑫, 李学峰, 李雪鹏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鼓冷却装置,设置在工程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鼓冷却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3)和活塞杆(4)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车架(1)上,另一个铰接在所述工程车辆的板簧(2)上,所述缸筒(3)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均连接有进气管路(5)和出气管路(7),每一进气管路(5)和每一出气管路(7)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由进气管路(5)指向出气管路(7),且所述出气管路(7)的出气端指向所述工程车辆的制动鼓(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增鑫李学峰李雪鹏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