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制动时的车身的偏转的制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是对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车身上的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施加制动力的驱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具有:主缸,所述主缸包括供应液压的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活塞,所述活塞对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施加外力;第一油压制动部,所述第一油压制动部基于从第一液压室供应的液压使制动力作用于第一轮胎;以及第二油压制动部,所述第二油压制动部基于从第二液压室供应的液压使制动力作用于第二轮胎。在主缸中,当活塞的行程量变大时,第二液压室的压力和第一液压室的压力之比的差大于活塞的行程量小时第二液压室的压力和第一液压室的压力之比的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减速时使制动力作用的制动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车辆中,为了在行驶中进行减速、停止,而设置有制动器等制动装置。制动装置通过在抑制旋转的方向上对旋转的轮胎、车轴、驱动机构施加负载,来使车辆减速、停止。在此,作为控制制动装置的制动力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车辆用转向控制装置中的车辆的行驶控制装置,所述车辆用转向控制装置具有改变车辆的侧倾刚度的侧倾刚度可变单元和向车轮施加制动驱动力的制动驱动力施加单元,所述车辆的行驶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当在所述侧倾刚度可变单元上发生了车辆的侧倾刚度根据车辆的侧倾方向而不同的附着异常时,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车辆的侧倾刚度针对车辆的侧倾方向的偏移量计算出对抗作用在车辆上的多余的横摆力矩所需要的横摆力矩,并控制左右轮的制动驱动力差,以对车辆施加所述需要的横摆力矩。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根据需要调整左右轮的制动力,能够提高直线行驶性。另外,作为调整制动力的装置,还存在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VCS(Vehicle Control System,车辆控制系统)控制。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1686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车辆有时在制动时发生偏转。即,当施加制动时,车辆有时出现在向一个方向转弯的情况下停止的行为。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ABS控制、VCS控制对制动力进行控制,由此抑制车辆的偏转。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控制装置基于检测值来进行控制,因此在控制开始前,在左右车轮上施加相同的制动力。在此,左右车轮与重心位置的距离是左右不同的距离。因此,当在左右车轮上施加相同的制动力时,会产生旋转力矩,从而产生车身的偏转。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制动时的车身的偏转的制动装置以及车辆。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是对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车身上的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施加制动力的驱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主缸,所述主缸包括供应液压的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活塞,所述活塞对所述第一液压室和所述第二液压室施加外力;第一油压制动部,所述第一油压制动部基于从所述第一液压室供应的液压使制动力作用于第一轮胎;以及第二油压制动部,所述第二油压制动部基于从所述第二液压室供应的液压使制动力作用于第二轮胎,在所述主缸中,当所述活塞的行程量变大时,所述第一液压室的压力和所述第二液压室的压力之比的差大于所述活塞的行程量小时所述第一液压室的压力和所述第二液压室的压力之比的差。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主缸中,在所述活塞的行程量小于被设定的值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液压室的压力和所述第二液压室的压力为相同的压力。另外,优选的是,当所述主缸从所述活塞被施加了外力时,所述第一液压室的压力和所述第二液压室的压力为不同的压力。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主缸在所述第一液压室和所述第二液压室的至少一者中具有回弹弹簧或者多级弹簧,所述回弹弹簧具有非线性的弹簧特性。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主缸中,相对于所述活塞的移动而在所述第一液压室内产生的滑动阻力和相对于所述活塞的移动而在所述第二液压室内产生的滑动阻力根据所述活塞的行程量而发生变化。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主缸中,所述第一液压室与所述第二液压室相比被配置在更靠近从所述活塞输入外力的输入侧的端部的那侧,所述第二液压室设置有当所述活塞的行程量变大时液压室的体积难以减少的阻力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车身;以及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使制动力作用于所述车身,所述制动装置设定成:在驾驶员乘车的状态下,在与所述车身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靠近重心的那侧的制动力大于远离重心的那侧的制动力,在所述制动装置中,当所述制动力变大时,靠近重心的那侧的制动力和远离重心的那侧的制动力之比的差大于所述制动力小时靠近重心的那侧的制动力和远离重心的那侧的制动力之比的差。在此,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一轮胎,所述第一轮胎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所述车身的靠近重心的那侧;和第二轮胎,所述第二轮胎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所述车身的远离重心的那侧,所述制动装置具有:主缸,所述主缸包括供应液压的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第一油压制动部,所述第一油压制动部基于从所述第一液压室供应的液压使制动力作用于第一轮胎;以及第二油压制动部,所述第二油压制动部基于从所述第二液压室供应的液压使制动力作用于第二轮胎,所述制动装置被构成为使得当所述制动力变大时,所述第一液压室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液压室的压力。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主缸具有构成所述第一液压室的第一活塞和第一缸体、支承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一弹簧、构成所述第二液压室的第二活塞和第二缸体、以及支承所述第二活塞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非线性的弹簧特性,当所述制动力变大时,所述第二弹簧的弹簧常数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簧常数。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轮胎和所述第二轮胎在所述车身的行进方向上位于前方。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制动装置以及车辆起到能够有效地抑制制动时的车身的偏转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具有制动装置的车辆的大致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制动装置的主缸的大致构成的示意图;图3是用于说明在制动时作用在车身上的力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第二弹簧的载荷和行程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5是示出了第一室液压与第二室液压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6是示出了第一室液压与第二室液压的关系的其他例子的图表;图7是示出制动装置的使用频率和制动力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图8是示出制动装置的主缸的大致构成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制动装置的主缸的大致构成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制动装置的主缸的大致构成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不受到下述的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的限定。另外,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要素、实质相同的要素、所谓等同的范围的要素。此外,可以对在下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5 JP 2010-1531441.一种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是对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车身上的第一
轮胎和第二轮胎施加制动力的驱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
有:
主缸,所述主缸包括供应液压的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
活塞,所述活塞对所述第一液压室和所述第二液压室施加外力;
第一油压制动部,所述第一油压制动部基于从所述第一液压室供应的
液压使制动力作用于第一轮胎;以及
第二油压制动部,所述第二油压制动部基于从所述第二液压室供应的
液压使制动力作用于第二轮胎,
在所述主缸中,当所述活塞的行程量变大时,所述第一液压室的压力
和所述第二液压室的压力之比的差大于所述活塞的行程量小时所述第一液
压室的压力和所述第二液压室的压力之比的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缸中,在所述活塞的行程量小于被设定的值的状态下,所述
第一液压室的压力和所述第二液压室的压力为相同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主缸从所述活塞被施加了外力时,所述第一液压室的压力和所
述第二液压室的压力为不同的压力。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缸在所述第一液压室和所述第二液压室的至少一者中具有回弹
弹簧或者多级弹簧,所述回弹弹簧具有非线性的弹簧特性。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缸中,相对于所述活塞的移动而在所述第一液压室内产生的
滑动阻力和相对于所述活塞的移动而在所述第二液压室内产生的滑动阻力
根据所述活塞的行程量而发生变化。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缸中,所述第一液压室与所述第二液压室相比被配置在更靠
\t近从所述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刑部太郎,金子孝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