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门把手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493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3:26
车辆的车门把手设施(1),具有锁芯(5)和支承架(3),锁芯在锁芯壳体(4)内布置和容纳,支承架在车辆侧装配用于容纳车门把手组件,锁芯壳体与支承架联接,以便锁芯固定地布置在支承架上,支承架具有用于锁芯壳体的容纳部(7),锁芯壳体的外轮廓与容纳部(7)的内轮廓相协调一致,使得至少一个在锁芯壳体和容纳部之间的接触区域形成推入滑槽(11),推入滑槽在到容纳部中的推入时在第一运动区段中沿第一空间方向(A)并且在后置于第一运动区段的第二运动区段中沿着倾斜于第一空间方向分布的第二空间方向(B)引导锁芯壳体的运动。由此结构上简单地且成本低廉地提供车门把手设施,锁芯由装配工人简单装配并且同时提高了防盗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车门把手设施,具有锁芯和支承架,锁芯布置和容纳在锁芯壳体中,支承架能够在车辆侧装配用于容纳车门把手组件,其中,锁芯壳体能够与支承架联接,以便将锁芯能固定地布置在支承架上。
技术介绍
例如,当车辆原则上设计有电子访问功能(无钥匙进入,Keyless-Entry)时,使用这类车门把手设施。于是在车辆的常见的应用中的机械上的锁闭功能的施加就不再需要。基于短暂的或者持续的干扰或者比如装置的耗尽的、对于电子访问功能需要的电池,但是在至少一个车辆的车门把手设施上构造有机械上的紧急或辅助闭锁装置。在这种机械上的闭锁装置中设置有锁芯,附属的钥匙能够引入该锁芯中,以便施加闭锁和开锁功能。 开头所提到类型的车门把手设施比如由DE 10 2008 000 190 Al公知并且包含锁芯壳体,该锁芯壳体布置在车辆壁的外侧上并用来容纳锁芯,还包含手柄,该手柄能够在静止位置和操纵位置之间枢转。该锁芯壳体在手柄的静止位置中由该手柄盖住,与之相反地,手柄在已枢转的位置中为了推入机械上的钥匙而释放锁芯。通过锁芯的关于车辆壁倾斜的布置只需要很少地提高手柄,以便使得到锁芯上的访问成为可能。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不利的是,车门把手设施的包括昂贵的而且大量的构件的构造。尤其是锁芯的倾斜布置需要使用从动装置,以便将插入到倾斜布置的锁芯中的钥匙的转动传递到垂直于车辆壁延伸的锁芯轴上。车门把手设施的该结构上的构造也仅示出了相对盗窃技术的不充分的安全性,其中锁芯利用根据螺丝锥类型的工具暴力性地从车辆车门里被拔出,从而使得可以打开车辆的车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因此基于如下的任务,即,创造一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并且成本低廉地提供车门把手设施,该车门把手设施使得通过装配工人简单装配锁芯成为可能,并且同时提高防盗安全性。在开头提到类型的车门把手设施中该任务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支承架具有用于锁芯壳体的容纳部,其中,锁芯壳体的外轮廓这样地与容纳部的内轮廓相协调一致,即,至少一个在锁芯壳体和容纳部之间的接触区域形成推入滑槽(Einschub-Kulisse),该推入滑槽在到容纳部中的推入时在第一运动区段中沿第一空间方向引导锁芯壳体的运动,并且在后置于第一运动区段的第二运动区段中沿着倾斜于第一空间方向分布的第二空间方向引导锁芯壳体的运动。由此,推入滑槽在到容纳部中的推入时在后置的运动区段中沿至少两个相对彼此倾斜的空间方向引导锁芯壳体的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和适宜的设计方案以及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中获得。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车辆的车门把手设施,该车门把手设施的特色在于符合功能性的结构并且具有简单的并且成本低廉的构造。通过如下方式,即,锁芯壳体到支承架的容纳部中的推入在后置的运动区段中沿着至少两个相对彼此倾斜的空间方向进行,锁芯壳体的取出利用用于推入的运动区段以反转的顺序进行。通过本专利技术不可能的是,锁芯壳体通过施加在单独一个空间方向上作用的力就从支承架的容纳部被拔出。该措施,即通过锁芯壳体沿着至少两个相互倾斜的空间方向可以进行推入,提高了防偷和防盗安全性,但是并不妨碍该车门把手设施的装配便捷性。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把手设施的设计方案中设置如下,第一空间方向垂直于支承架的纵向轴分布。由此,锁芯壳体至少针对第一运动区段的推入对于装配工人而言以习惯的方式进行,而装配工人在锁芯壳体相对支承架的取向方面不必施加提高的关注度。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结构上特别简单的用于构造·推入滑槽的可能性在于,该推入滑槽由在支承架的容纳部的内轮廓中构造的至少一个引导面和由在锁芯壳体的外轮廓中构造的至少一个装配面形成,其中,该至少一个引导面和至少一个装配面构造成互补地相对彼此分布的面并沿着第二空间方向延伸。为了实现锁芯壳体在支承架的容纳部中的可靠的固定,本专利技术在改进方案中设置,容纳部具有阻挡元件,该阻挡元件在到容纳部中的推入之后封锁锁芯壳体在第一空间方向的方向上的运动。为了确保已推入的锁芯壳体不会在容纳部里滑动和从容纳部里滑出,本专利技术在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中设置,阻挡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封锁面,该封锁面与至少一个在该锁芯壳体的外轮廓上构造的阻止面共同作用,其中,至少一个封锁面和至少一个阻止面构造成互补地相对彼此分布的面,这些面沿着第二空间方向分布并且在锁芯壳体推入支承架的容纳部之后彼此贴靠。以该方式获得自锁的形式,其中通过相互贴靠的面的摩擦造成的阻力阻止了在封锁面上的阻止面的滑离或者说锁芯壳体的滑动。在锁芯壳体推入支承架的容纳部方面具有特别的优点的是,锁芯壳体的外轮廓具有至少一个在第一空间方向的方向上分布的插入面,该插入面在推入时由引导元件在第一运动区段期间基本上沿着第一空间方向引导。为了很少地保持车门把手设施的构件数量,特别有利的是,引导元件同时是阻挡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结构上特别简单的以便提高锁芯壳体的固定的可能性在于,夹元件能够与支承架嵌接,该夹元件在推入锁芯壳体之后相对其外轮廓按压。以该方式提高了锁芯壳体在支承架容纳部中的夹紧,从而使得锁芯壳体只有在巨大的力作用下并且在夹元件被毁之后才能由容纳部中拔出。此外特别有利的是,呈U形的保持架设置用于锁芯壳体的锁紧,其中,该呈U形的保持架的两个腿部的自由端部能够与锁芯壳体嵌接,并且其中,保持架的连接自由端部的接片能够与支承架嵌接。由此确保了在推入之后锁芯壳体的非常可靠的和牢固的保持。最后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设置,锁芯关于与支承架的纵向轴垂直的轴以30°的角度倾斜地布置。由此,仅需要此外覆盖锁芯的手柄的略微的抬高,以便达到到锁芯的访问和使用机械上的紧急钥匙。但也可以考虑与此偏离的、带有更小或者更大角度例如45°的布置。不言而喻的是,前面提到过的以及后面还待阐释的特征不仅能够在各已说明的组合中使用,而且可以以另外的组合或单独设置地使用,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框架。本专利技术的框架仅通过权利要求限定。附图说明专利技术对象的其他的细节、技术特征和优点由随后结合附图的描述获得,附图中示例性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图I以立体的前视图示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把手设施,其中,锁芯由手柄覆盖; 图2示出由图I的不带手柄的车门把手设施;图3以立体的后视图示出由图2的车门把手设施;图4以单个部件视图示出由图I的车门把手设施;图5示出了车门把手设施的支承架的容纳部的放大视图;图6以俯视图不出由图4的车门把手设施的锁芯壳体;图7以立体侧视图示出由图6的锁芯壳体;图8以立体后视图示出了锁芯壳体;图9以示范性视图示出了在锁芯壳体推入前的支承架的容纳部;图10以示范性视图示出了锁芯壳体在到支承架的容纳部中的推入的第一运动区段之后的位置;图11以示范性视图示出了锁芯壳体在推入支承架的容纳部之后的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至图4中以各种视图示出了车辆的按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把手设施1,其中,图I、图2以及图4示出立体的前视图,相反地,在图3中能看到的是立体后视图。车门把手设施I固定在图中未示出的车辆壁上并且包含支承架3和手柄2,该手柄在支承架3上能转动地安置并且能够在静止位置和操纵位置之间枢转。除了手柄2的安置,支承架3还用于容纳车门把手组件。该支承架3装配在车辆侧并且尤其在内侧装配在车门板后,其中,在车门板中的开口使比如手柄2从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辆的车门把手设施(1),具有锁芯(5)和支承架(3),所述锁芯在锁芯壳体(4)内布置和容纳,所述支承架能够在车辆侧装配用于容纳车门把手组件,其中,所述锁芯壳体(4)能够与所述支承架(3)联接,以便所述锁芯(5)能固定地布置在所述支承架(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3)具有用于所述锁芯壳体(4)的容纳部(7),其中,所述锁芯壳体(4)的外轮廓以如下方式与所述容纳部(7)的内轮廓相协调一致,即,至少一个在锁芯壳体(4)和容纳部(7)之间的接触区域形成推入滑槽(11),所述推入滑槽在到所述容纳部(7)中的推入时在第一运动区段中沿第一空间方向(A)引导所述锁芯壳体(4)的运动并且在后置于所述第一运动区段的第二运动区段中沿着倾斜于所述第一空间方向(A)分布的第二空间方向(B)引导所述锁芯壳体(4)的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蒂亚斯·勒夫
申请(专利权)人: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