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爪沙鼠原代肝细胞的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4132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爪沙鼠原代肝细胞的培养方法,包括:(1)从消化成熟的离体长爪沙鼠肝脏中收集肝细胞初悬液,过滤,滤液除杂后加入含5%小牛血清的HBSS,反复离心洗涤,收集细胞沉淀于含20%新生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基中,调整肝细胞浓度为3.0×105个~5.0×105个/mL,制备成肝细胞悬液;(2)将肝细胞悬液接种于铺有鼠尾胶原的培养板中,于37℃、5%CO2环境中培养,4h后除杂,将培养基更换成含细胞因子的维持培养基,细胞贴壁过夜后,得到长爪沙鼠原代肝细胞。该方法价格低廉,经济实用,操作简便易行,获得的肝细胞贴壁牢、活力高,培养细胞的成活率高,稳定可靠,适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简便实用的。
技术介绍
我国长爪沙鼠的实验动物化研究始于1978年,目前我国主要有两个长爪沙鼠群,分别保存于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长爪沙鼠对食物中的脂肪、维他命EJi固醇敏感,可作为研究食物源性胆固醇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的动物模型。长爪沙鼠肝脏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与食物源蛋白显著相关,而人肝癌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则无显著变化,表明在研究细胞表面受体时原代肝细胞较瘤化的肝细胞系具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长爪沙鼠的脂代谢与人类的脂代谢有诸多相似。长爪沙鼠血液中载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高度正相关,与人类代谢研究结果一致;低密度脂蛋白是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载体,与人类相近;对红花油、橄榄油或椰子油的反应都与人相似。此外,长爪沙鼠是杂食性动物,由贫瘠的荒漠地带至实验室环境,饮食结构中脂质含量显著增加,与国民饮食结构改善类似。且长爪沙鼠个体小、易管理,因而是研究脂代谢的良好动物模型。肝脏在脂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合成脂蛋白,有利于脂质运输,也是脂肪酸氧化和酮体形成的主要场所。肝脏主导胆固醇代谢,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并可转变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爪沙鼠原代肝细胞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从消化成熟的离体长爪沙鼠肝脏中收集肝细胞初悬液,过滤,滤液除杂后加入含5%小牛血清的Hank′s平衡盐溶液,反复离心洗涤,收集细胞沉淀于含20%新生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基中,调整肝细胞浓度为3.0×105个~5.0×105个/mL,制备成肝细胞悬液;(2)将肝细胞悬液接种于铺有鼠尾胶原的培养板中,于37℃、5%CO2环境中培养,4h后除去死亡及悬浮细胞,将培养基更换成含细胞因子的维持培养基,细胞贴壁过夜后,得到长爪沙鼠原代肝细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青郭红刚李长龙卢领群萨晓婴戴方伟宋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