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点焊装置,其对由刚性不同的板材重合而成的板组被焊接件进行点焊时,可以得到稳定的焊接质量。该装置具有:固定侧电极及可动侧电极,其夹持被焊接部件而进行加压;以及控制加压力施加单元,其通过控制加压力施加致动器,使设置在控制加压力施加臂的前端上的支承部与被焊接部件抵接而施加控制加压力Fα,控制加压力施加臂由非磁性材料构成。提高刚性不同的板材重合而成的被焊接部件的焊接质量。防止了控制加压力施加臂上的电磁感应加热的发生,抑制控制加压力施加臂的温度上升,避免了控制加压力施加致动器及控制加压力施加臂的热影响,因而能够确保控制加压力施加单元的稳定工作及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焊装置,其对由刚性不同的板材重合而成的板组被焊接部件进行点焊。
技术介绍
通常,对于重合而成的钢板等板材的接合,广泛进行点焊,S卩,在一对焊接电极间施加夹持加压力,同时在两电极间以一定的时间进行通电。在这里,如图6 (a)所示,在对将刚性低的薄板101、比该薄板101刚性高的第I厚板102以及第2厚板103这3张重合而成的板组被焊接部件100进行点焊的情况下,如果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之间以及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之间为无缝隙地紧密贴合的状态,由可动侧电极111与固定侧电极112将被焊接部件夹住并由电源113进行通电,则可动侧电极111与固定侧电极112间的通电路径上的电流密度大致均匀,从薄板101到第2厚板103形成良好的熔核,可以得到必要的焊接强度。但是,实际上,由可动侧电极111与固定侧电极112将被焊接部件100夹住并加压时,刚性低的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会向上翘曲,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之间以及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之间会产生间隙。在此情况下,可动侧电极111与薄板101间的接触面积因薄板101的翘曲而变大,与之相对,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间及第I厚板与第2厚板103间的接合部的接触面积因间隙而变小。因此,可动侧电极111与固定侧电极112间的电流密度,相对于薄板101侧而第2厚板103侧变高,与薄板101和第I厚板102间相比,第I厚板102和第2厚板103间的局部发热量也变多。其结果,如图6 (a)所示,首先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的接合部上形成熔核105,熔核105渐渐变大,很快如图6 (b)所示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间被焊接。但是,由于该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之间的熔透量小,焊接强度不稳定,薄板101有剥离的可能,从而焊接质量存在波动。特别是第I厚板102及第2厚板103越厚,熔核105越难以到达第I厚板102与薄板101之间,该不良现象越显著。作为该对策,例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点焊方法,如图7所示,对薄板101、第I厚板102和第2厚板103这3张重合的被焊接部件100进行点焊时,使薄板101侧的可动侧电极125的加压力FU小于第2厚板103侧的固定侧电极124的加压力FL,从而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接合部的接触电阻变大,另一方面,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的接合部的接触电阻变小,当可动侧电极125与固定侧电极124间通电时,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接合部的发热量就增加,从而提高了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焊接强度。采用该实施方法的点焊装置的结构如图8所示,在焊接机器人115的腕部116上搭载有点焊装置120,焊接机器人115将点焊装置120移动到由夹持器118支撑的被焊接部件100的各个打点位置,对被焊接部件100进行点焊。点焊装置120具有通过直线导轨121而上下自由移动地支撑的基座部122,该直线导轨固定在安装于腕部116上的支撑托架117上,在该基座部122上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固定臂123,在固定臂123的前端设置有固定侧电极124。另外,在基座部122的上端搭载加压致动器126,在通过加压致动器126而上下移动的杆部127的下端安装有与固定电极124相对的可动侧电极125。在支撑托架117的上端搭载有伺服电动机128,通过伺服电动机128的动作经由滚珠丝杠机构使基座部122上下移动。在这里,按照未图示的控制器中预先存储的示教数据,使位于薄板101侧的可动侦_极125上的加压力FU小于固定电极124上的加压力FL (FU < FL)。这样,为了使可动侧电极125上的加压力FU小于固定侧电极124上的加压力,控制器首先通过伺服电动机128使基座部122上升,并使固定侧电极124与被焊接部件100 的下面抵接,并且通过加压致动器126使可动侧电极125下降而与被焊接部件100的上面抵接。此时,加压力致动器126的加压力均等地作用在可动侧电极125和作用在固定侧电极124上,该加压力是经由基座部122和固定臂123向固定侧电极124作用的。然后,通过伺服电动机128将基座部122提升。由于该基座部122的提升,固定侧电极124的加压力FL与基座部122的提升量相应地增加,可动侧电极125上的加压力FU小于固定侧电极124上的加压力FL (FU < FL)。其结果,当可动侧电极125和固定侧电极124之间通电时,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接合部上的电流密度变高,相对于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的接合部上的发热量,发热量也相对地增加。因此,从薄板101到第2厚板103间形成均匀的良好熔核,可以确保焊接强度。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3-2514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使固定侧电极124与通过夹持器118夹紧保持的被焊接部件110的第2厚板103侧抵接,并且使可动侧电极125与薄板101抵接,进而由于将基座部122提升并使可动侧电极125侧的加压力小于固定侧电极124的加压力FL,从而薄板101与厚板102间的电流密度相对地变高,确保了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的接合部上的发热量,增大熔透量而增加焊接强度。但是,为了在固定侧电极124和可动侧电极125对由夹持器118所夹紧保持的被焊接部件100进行夹持加压的状态下,使基座部122移动而使可动侧电极125上的加压力FU小于固定侧电极124的加压力FL,要求夹紧保持被焊接部件100的夹持器118承受较大的负荷。另一方面,夹持器118在被焊接部件100上的夹持位置与焊接位置有较大距离间隔的状态下,被焊接部件100翘曲变形而使固定侧电极124上的加压力FL和可动侧电极125上的加压力FU产生不均等,从而很难确保薄板101与第I厚板102之间的接触电阻以及第I厚板102与第2厚板103之间的接触电阻的稳定,接合部上的电流密度产生不均等,从而可能使点焊的质量降低。因此,鉴于这一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焊装置,该装置对由刚性不同的板材重合而成的板组被焊接部件进行点焊时,能得到优良的焊接质量。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I中所述专利技术的点焊装置,其具有第I焊接电极;第2焊接电极,其与该第I焊接电极相对配置,与第I焊接电极协同动作而夹持被焊接部件,对其进行加压;以及控制加压力施加单元,其加压施加部与所述第I焊接电极相邻而与所述被焊接部件抵接,对该被焊接部件施加控制加压力,与所述被焊接部件相抵接的第I焊接电极及控制加压力施加单元的加压施加部、和与所述第I焊接电极相对而与所述被焊接部件抵接的第2焊接电极,将所述被焊接部件夹持并加压,在该夹持加压的状态下,在所述第I焊接电极与第2焊接电极之间通电而进行点焊,其特 征在于,所述控制加压力施加单元具有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控制加压力施加臂,其设置有所述加压施加部,设置在所述控制加压力施加臂上的所述加压施加部,与所述被焊接部件抵接而施加控制加压力。据此,向被焊接部件施加第I焊接电极的加压力及控制加压力施加单元的加压施加部的控制加压力,与第I焊接电极相对的第2焊接电极也施加加压力,且第I焊接电极上的加压力小于第2焊接电极上的加压力。因此,将刚性不同的板材、例如刚性低的薄板和刚性高的第I厚板以及第2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点焊装置,其具有:第1焊接电极;第2焊接电极,其与该第1焊接电极相对配置,与第1焊接电极协同动作而夹持被焊接部件,对其进行加压;以及控制加压力施加单元,其加压施加部与所述第1焊接电极相邻而与所述被焊接部件抵接,对该被焊接部件施加控制加压力,与所述被焊接部件相抵接的第1焊接电极及控制加压力施加单元的加压施加部、和与所述第1焊接电极相对而与所述被焊接部件抵接的第2焊接电极,将所述被焊接部件夹持并加压,在该夹持加压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焊接电极与第2焊接电极之间通电而进行点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加压力施加单元具有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控制加压力施加臂,其设置有所述加压施加部,设置在所述控制加压力施加臂上的所述加压施加部,与所述被焊接部件抵接而施加控制加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欠纪章,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