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控制过程复杂,并且对车辆的改动较大的问题。本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包括动力电池、逆变器、电机和变速器,该装置包括碰撞触发开关、蓄电池以及高压继电器,碰撞触发开关、蓄电池与高压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成回路,高压继电器的一个触点与动力电池连接,高压继电器的另一个触点与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碰撞触发开关在感应到碰撞信号时改变串联高压继电器线圈的回路的通断电状态,使高压继电器的两个触点断开。本装置能在碰撞发生后快速且可靠的切断高压电源,安全可靠且对车辆的改动较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安全
,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动力源来自储备电能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带有高压电,这就要求整车系统做好高压保护措施。而汽车在碰撞过程中,可能会将整车高压保护装置破坏,导致高压漏电,这就可能电击伤驾驶员及乘员,且会对后面的救援人员也产生危害。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安全接插系统[申请号CN201020557073.8],包括电源,主控制器,接插件,碰撞传感器,高压继电器以及主接触器。其中电源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安全接插系统提供能量,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主控制器监测并控制电池组与动力系统的通断,确保电池组在安全的情况下为动力系统供电;接插件为接插装置,其主电源接插的一端与主接触器相连,另一端与动力系统相连接,控制电池组与动力系统的通断,接插件的驱动回路一端与碰撞传感器相连,另一端与高压继电器相连,通过其接插的状态控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安全接插系统电路的连接;碰撞传感器与主控制器相连,通过感知探测外界碰撞情况控制主控制器与外围电路的通断;高压继电器为与主接触器的驱动器件相连接,在接插件完全接插准确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主接触器为连接电池组与动力系统的开关装置,由高压继电器控制其是否接通。本系统虽然能防止在意外碰撞情况下电池继续供电造成的二次事故,但是该系统控制过程复杂,需要通过主控制器监测并控制电池组与动力系统的通断,且对车辆的改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该装置能在碰撞发生后快速且可靠的切断高压电源,安全可靠且对车辆的改动较小。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电池、逆变器、电机和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碰撞触发开关、用于提供本装置工作电能的蓄电池以及用于在碰撞触发开关感应到碰撞信号时断开上述动力电池和逆变器之间连接的高压继电器,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蓄电池与高压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成回路,所述高压继电器的一个触点与上述的动力电池连接,所述高压继电器的另一个触点与上述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在正常使用且没有碰撞时上述的高压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在感应到碰撞信号时改变上述串联高压继电器线圈的回路的通断电状态,使上述的高压继电器的两个触点断开。该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由蓄电池提供该装置正常工作所需的电能,在车辆未发生碰撞时,即在碰撞触发开关未感应到碰撞信号时,高压继电器中用于连接动力电池和逆变器的两个触点处于连接状态,即动力电池和逆变器之间处于接通状态,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由动力电池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电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触发开关感应到碰撞信号并将该碰撞信号输送给高压继电器,高压继电器根据接收的碰撞信号控制高压继电器中用于连接动力电池和逆变器的两个触点断开,即断开动力电池和逆变器的之间的连接,动力电池的电压输出立刻切断,可有效防止驾驶员及乘员被电击伤,并利于救援。在上述的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中,所述高压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分别通过线束与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和蓄电池连接,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通过线束与蓄电池连接。其高压继电器的线圈一端通过线束与碰撞触发开关的一端连接,高压继电器的线圈另一端通过线束与蓄电池的正极端或负极端连接,碰撞触发开关的另一端通过线束与蓄电池的负极端或正极端连接。·在上述的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中,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为常闭式碰撞触发开关,所述的高压继电器为常开触点的高压继电器。当车辆未发生碰撞时,由于米用常闭式的碰撞触发开关,碰撞触发开关、蓄电池与高压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成的回路处于通电状态,则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使常开触点吸合,使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处于正常运作,车辆正常行驶;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触发开关断开,闻压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则恢复常开状态,动力电池的闻压输出立刻切断。在该断电装置中采用常闭式碰撞触发开关和常开触点的高压继电器,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断开碰撞触发开关、高压继电器和蓄电池的串联回路,响应快且可确保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及时断开电动汽车工作的闻压电。在上述的电动汽车碰撞闻压断电装置中,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为常开式碰撞触发开关,所述的高压继电器为常闭触点的高压继电器。在该断电装置中采用常开式碰撞触发开关和常闭触点的高压继电器,具有节省蓄电池的输出电能和提高高压继电器使用寿命的优点。采用上述开关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接通碰撞触发开关、高压继电器和蓄电池的串联回路,从而使高压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继而断开动力电池输出的高压电。在上述的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中,所述的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为12V。在上述的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中,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在车辆上至少设置I个。在上述的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中,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分别安装在车辆的前保险杠、B柱侧面和后保险杠上,所述的各碰撞触发开关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其分别安装在车辆前保险杠、B柱侧面、后保险杠上或者其它车身位置上的碰撞触发开关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在上述蓄电池和高压继电器的串联回路中,只要车身某一部分发生碰撞,高压继电器都将工作断开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的供电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独立于动力汽车的驱动系统,并且不增加任何控制单元,采用硬线触发机制,在碰撞发生后可快速且可靠的切断高压电源,安全可靠。2、本技术对车辆的改动较小,即使没有安装碰撞高压断电装置的电动汽车,在原车上安装也极其简单。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蓄电池;2、碰撞触发开关;3、高压继电器;4、动力电池;5、逆变器;6、电机;7、变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本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电池4、逆变器5、电机6和变速器7,该装置包括碰撞触发开关2、用于提供本装置工作电能的蓄电池I以及用于在碰撞触发开关2感应到碰撞信号时断开动力电池4和逆变器之间连接的高压继电器3,碰撞触发开关2、蓄电池I与高压继电器3的线圈串联成回路,高压继电器3的一个触点与动力电池4连接,高压继电器3的另一个触点与逆变器5的输入端连接。本装置在正常使用且没有碰撞时高压继电器3的两个触点处于导通状态,碰撞触发开关2在感应到碰撞信号时改变串联高压继电器3线圈的回路的通断电状态,使高压继电器3的两个触点断开,有效防止车辆发生碰撞时驾驶员及乘员被高压电击伤,并利于救援。具体来说,高压继电器3包括铁芯、线圈、衔铁、弹簧片和若干个触点,其中高压继电器3的线圈的一端通过线束与碰撞触发开关2的一端连接,线圈的另一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电池(4)、逆变器(5)、电机(6)和变速器(7),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碰撞触发开关(2)、用于提供本装置工作电能的蓄电池(1)以及用于在碰撞触发开关(2)感应到碰撞信号时断开上述动力电池(4)和逆变器(5)之间连接的高压继电器(3),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2)、蓄电池(1)与高压继电器(3)的线圈串联成回路,所述高压继电器(3)的一个触点与上述的动力电池(4)连接,所述高压继电器(3)的另一个触点与上述逆变器(5)的输入端连接,在正常使用且没有碰撞时上述的高压继电器(3)的两个触点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2)在感应到碰撞信号时改变上述串联高压继电器(3)线圈的回路的通断电状态,使上述的高压继电器(3)的两个触点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动カ电池(4)、逆变器(5)、电机(6)和变速器(7),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碰撞触发开关(2)、用于提供本装置工作电能的蓄电池(I)以及用于在碰撞触发开关(2)感应到碰撞信号时断开上述动カ电池(4)和逆变器(5)之间连接的高压继电器(3),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2)、蓄电池(1)与高压继电器(3)的线圈串联成回路,所述高压继电器(3)的一个触点与上述的动カ电池(4)连接,所述高压继电器(3)的另ー个触点与上述逆变器(5)的输入端连接,在正常使用且没有碰撞时上述的高压继电器(3)的两个触点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的碰撞触发开关(2)在感应到碰撞信号时改变上述串联高压继电器(3)线圈的回路的通断电状态,使上述的高压继电器(3)的两个触点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分别通过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成,吴培娣,金启前,由毅,吴成明,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