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相体系制备硅铝磷酸盐分子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374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20:44
一种类固相体系制备硅铝磷酸盐分子筛的方法是将四乙基氯化铵、磷酸及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进行减压旋蒸浓缩获得一种中间过渡化合物Ⅰ;将硅源、铝源和晶种加入过渡化合物Ⅰ中,搅拌均匀后获得初始凝胶Ⅱ;将所得初始凝胶Ⅱ置于密闭的反应釜中在140℃~200℃的温度下晶化12~96小时后,获得硅铝磷酸盐分子筛。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简化了工艺过程、缩短了晶化时间、单釜产率提高了50%~150%、生产成本降低了50%~200%,所制备的SAPO–n分子筛产品结晶度高、性能优良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SAPO分子筛首先被UCC公司于1984年合成(USP 4310440),是一类重要的催化材料。以SAP0-34为例,其晶体结构类似于菱沸石(CHA),结构孔道较小,属于微孔分子筛,结构由A104、P04和SiO4三种四面体相互连接而成,形成T-O八元环构成的6. 7 X IOA2的椭球形笼、圆形或起皱形结构三维孔道结构,每个笼都由一个3. 8X3. SA2的孔和邻近的6个孔相联而成、孔口直径随八元环的形状变化而变化,但其有效直径保持在O. 43-0. 50nm之间,一般平均孔径为O. 38nm,孔体积为O. 42 cm3/g,空间对称群R3m,属于三方晶系。因其具有特殊的化学和热稳定性,独特的择形性,吸水性能和质子酸性而广泛应用于吸附、催化和催化剂载体。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其对甲醇制取轻质烯烃(MTO)反应的催化性能,作为一种择形性酸性催化剂,由于其在MTO反应上甲醇转化率可达100%,轻质烯烃(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可以达到85、0%且几乎无C5以上的产物等优点而备受科学家们亲睐,因此是MTO反应首选催化剂之一。低碳烯烃包括乙烯、丙烯、丁烯及它们的混合物是合成塑料、纤维等各种化工材料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低碳烯烃市场供不应求,针对我国缺油富煤的现状,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再由甲醇脱水合成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技术开发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经研究发现,由甲醇制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技术即Methanol-to-01efins (被人们简称为ΜΤ0)是最有希望取代石油制取烯烃的一种技术,而上述SAPO系列分子筛中的SAP0-34和SAP0-18则是在MTO中效果最佳的两种催化剂,各国研究工作者对该类分子筛及其改性材料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报道。US4440871及US5279810专利描述了该类含磷分子筛的制备方法,这两篇专利详细阐述了采用硅源、铝源、磷源及有机模板剂生产多种SAPO分子筛,特别包括具有CHA骨架结构的SAP0-34分子筛以及具有AEI骨架结构的SAP0-18分子筛的制备;国内专利CN1088483和CN101948120也分别报道了 SAP0-34和SAP0-18分子筛的合成方法。由于制备性能优异的SAP0-34和SAP0-18分子筛模板剂都采用昂贵的四乙基氢氧化铵,这样势必造成生产成本高,难以实现工业化;传统水热合成法存在单釜产率低、耗能大、资源浪费严重等诸多缺点。但目前公开的专利中,SAPO - η分子筛合成模板剂没有使用四乙基氯化铵,且大部分合成还是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并未见到在类固相体系下制备SAPO - η分子筛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能耗小,可现实工业化生产的在类固相体系下制备SAPO - η分子筛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突破传统水热合成法,在类固相体系下采用廉价的四乙基氯化铵与磷酸制备的中间产物作为模板剂和磷源合成高性价比SAPO分子筛,为寻找高效、节能地制备优良MTO催化剂奠定实验基础。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一在于提出和实施了四乙基氯化铵(TEACl)模板剂的使用,由四乙基氯化铵与正磷酸首先形成中间过渡化合物I (方程式TEAC1 + H3PO4 = HCl + TEAH2PO4),以过渡化合物I为反应前驱物,实现硅、铝、磷氧化物种的二次分子重排,由此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合成化学基础。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类固相方法的设计,通过减压旋蒸使起始反应混合物中的水含量得到有效调控,极端情况下,水含量趋于零,反应体系中分子筛的成核在类固相体系中原位发生,这就使得体系中晶体生长速率快、晶化温度低;与此同时单釜产率高、排放的母液量大幅减少,是以节能减排为特点的清洁生产模式。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四乙基氯化铵、磷酸及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进行减压旋蒸浓缩获得一种中间过渡化合物I; (2)、将硅源、铝源和晶种加入过渡化合物I中,搅拌均匀后获得初始凝胶II; (3)、将所得初始凝胶II置于密闭的反应釜中在140°C 200°C的温度下晶化12 96小时后,获得硅铝磷酸盐分子筛;· 所述各组分原料(不包括晶种)的摩尔比为SiO2 = Al2O3:P2O5:H2O = TEACl = O. 03 I. 0:0. 3 I. 5:0. 7 I. 2:3 10:0. 5 2. 0,晶种的加入量是制备硅铝磷酸盐分子筛重量的2 5%。如上所述硅源是白炭黑、硅溶胶或正硅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如上所述铝源是拟薄水铝石或异丙醇铝中的一种或混合物。如上所述晶化反应温度最好为160°C _180°C。如上所述晶化时间最好为24 72小时。如上所述当加入原料硅铝比范围为SiO2 = Al2O3 = O. 03 O. I :1时,合成SAPO-18分子筛。如上所述当加入原料硅铝比范围为SiO2 = Al2O3 = O. 2 1.0 :1时,合成SAP0-34分子筛。如上所述制备SAP0-18分子筛加入的晶种由如下方法制备(将一定量的去离子水、铝源、磷源、硅源和模板剂混合搅拌均匀形成凝胶,并将其转移至密封反应釜,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晶化一定时间即得SAP0-18分子筛。)具体的制备方法参考Rune Wendelbo等人发表的文章 中提供的方法。如上所述制备SAP0-34分子筛加入的晶种由如下方法制备(按一定顺序将定量的去离子水、硅源、铝源、磷源和模板剂混合搅拌均匀形成凝胶,并将其转移至密封反应釜,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晶化一定时间即得SAP0-34分子筛。)具体的制备方法参考李宏愿等人发表的文章中提供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硅铝磷酸盐分子筛主要指具有CHA结构的SAP0-34分子筛和具有AEI结构的SAP0-18分子筛。本专利技术所合成的硅铝磷酸盐分子筛SAP0-18及SAP0-34可用于甲醇或二甲醚转化制备低碳烯烃的反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突破传统水热合成法制备SAPO - η分子筛,在一种类固相体系中采用四乙基氯化铵和正磷酸反应产物作为一种中间过渡化合物合成出了具有CHA结构和AEI结构的MTO催化剂,本专利技术简化了工艺过程、缩短了晶化时间、单釜产率提高了 50% 150%、生产成本降低了 50% 200%,所制备的SAPO - η分子筛产品结晶度高、性能优良稳定。·附图说明图I为实施例1、2、3、4、5和6中合成材料SAP0-34分子筛的XRD图谱; 图2为实施例7、8、9、10、11和12中合成材料SAP0-18分子筛的XRD图谱。图3和图4为实施例1、7中合成材料在甲醇制烯烃反应中的甲醇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图。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I I.按传统方法(参考李宏愿等人发表的文章)制备SAP0-34分子筛晶种。将9. Og的拟薄水铝石(Al2O3质量分数76%,以下简称质量分数)加入到30. Og的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状态下加入15. 8g的正磷酸(P2O5质量分数85%,以下简称质量分数85%),充分搅拌制得凝胶,再加入56. 3g的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四乙基氢氧化铵质量分数35%,以下简称质量分数35%),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硅溶胶(SiO2质量分数25%,以下简称质量分数25%)4. 8g,搅拌均匀后置于密闭反应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类固相体系制备硅铝磷酸盐分子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四乙基氯化铵、磷酸及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进行减压旋蒸浓缩获得一种中间过渡化合物Ⅰ;(2)、将硅源、铝源和晶种加入过渡化合物Ⅰ中,搅拌均匀后获得初始凝胶Ⅱ;(3)、将所得初始凝胶Ⅱ置于密闭的反应釜中在140℃~200℃的温度下晶化12~96小时后,获得硅铝磷酸盐分子筛;所述各组分原料的摩尔比为SiO2:Al2O3:P2O5:H2O:TEACl?=?0.03~1.0:0.3~1.5:0.7~1.2:3~10:0.5~2.0,晶种的加入量是制备硅铝磷酸盐分子筛重量的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峰狄春雨张贺梁光华窦涛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大成环能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