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两栖车辆吸波减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334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栖车辆吸波减阻装置。它包括两个进水导流罩、两个柱塞式水泵、两个出水管、两个泵齿轮、两个中间齿轮和两个主动轮轴齿轮。所述进水导流罩连接柱塞式水泵的进水口,出水管连接柱塞式水泵的出水口;柱塞式水泵主轴连接一个泵齿轮,该泵齿轮通过一个中间齿轮与一个主动轮齿轮连接;在两栖车首部两侧各安装由一个所述进水导流罩、柱塞式水泵和出水管组成的吸水装置,吸收两栖车首部的水流,向后喷出,以减少车辆行驶的阻力并增加推进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柱塞式水泵向水流注入能量后从出水口向后喷出,从而达到降低两栖车体的行进阻力、提高航速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辆的减阻装置。
技术介绍
水陆两栖车辆既能胜任陆地推进、又能在水中航行,适用于多种工况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车辆的快速性是车辆的重要性能之一,在车辆的设计和制造中,达到快速性指标不仅可满足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航速要求,而且也可保证车辆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两栖车辆的推进器在车体的尾部,在水中行进时,车辆首部推水,车辆首部的水压增大而产生兴波阻力,降低车体的推进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发的明目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两栖车辆的吸波减阻装置,通过减小两栖车辆的兴波阻力,以降低两栖车辆在水中的行进阻力,提高水中行进速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是在两栖车体首部左右两侧安装柱塞式泵,利用传动机构带动柱塞式泵转动,将车体首部的水通过吸水口吸入,加速后从出水口向后喷出。一方面降低了船体首部的水压力以及由此引起的附加摩擦力,减小了兴波阻力,另一方面喷出的水流也能够提供部分推进力,而且对两栖车主动轮的转动加以利用,减小了能源的浪费。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构思,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两栖车辆吸波减阻装置,包括两个进水导流罩、两个柱塞式水泵、两个出水管、两个泵齿轮、两个中间齿轮和两个主动轮轴齿轮。所述进水导流罩连接柱塞式水泵的进水口,出水管连接柱塞式水泵的出水口 ;柱塞式水泵主轴连接一个泵齿轮,该泵齿轮通过一个中间齿轮与一个主动轮齿轮连接;在两栖车首部两侧各安装由一个所述进水导流罩、柱塞式水泵和出水管组成的吸水装置,吸收两栖车首部的水流,向后喷出,以减少车辆行驶的阻力并增加推进力;所述每个柱塞式水泵的动力分别来源于一个与主动轮同轴安装的主动轮的转动,该两个主动轮由两栖车辆的一个发动机经一个主减速器、一个离合器和一个变速箱传动两个轮边减速器进行驱动;所述两个中间齿轮可左右移动,车辆在水中行驶时,中间齿轮与泵齿轮和主动轮轴齿轮同时啮合,带动柱塞式水泵转动进行吸水排水;当在陆地上行驶时,中间齿轮与两齿轮分开,柱塞式水泵不转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技术进步本专利技术在两栖车辆首部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吸水装置,车辆在水中行驶时,吸入水后向后喷出,减小阻力且增加推力,实现吸波减阻,提高车速。附图说明图I是装有减阻装置的两栖车体的整体结构原理图。图2是装有减阻装置的两栖车体局部侧视图。图3是柱塞式水泵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中导流盘。图6是进水口连接的进水导流罩。图7是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详述如下 实施例一 参见图I和图2,本两栖车辆吸波减阻装置包括两个进水导流罩(4)、两个柱塞式水泵(5)、两个出水管¢)、两个泵齿轮(2)、两个中间齿轮(I)和两个主动轮轴齿轮(8)。所述进水导流罩⑷连接柱塞式水泵(5)的进水口(30),出水管(6)连接柱塞式水泵(5)的出水口 ;柱塞式水泵主轴(3)连接一个泵齿轮(2),该泵齿轮(2)通过一个中间齿轮(I)与一个主动轮齿轮(8)连接;在两栖车首部两侧各安装由一个所述进水导流罩(4)、柱塞式水泵(5)和出水管(6)组成的吸水装置,吸收两栖车首部的水流,向后喷出,以减少车辆行驶的阻力并增加推进力;所述每个柱塞式水泵(5)的动力分别来源于一个与主动轮同轴安装的主动轮(7)的转动,该两个主动轮(7)由两栖车辆的一个发动机(11)经一个主减速器(12)、一个离合器(13)和一个变速箱(10)传动两个轮边减速器(9)进行驱动;所述两个中间齿轮(2)可左右移动,车辆在水中行驶时,中间齿轮(I)与泵齿轮(3)和主动轮轴齿轮(8)同时啮合,带动柱塞式水泵(5)转动进行吸水排水;当在陆地上行驶时,中间齿轮(I)与两齿轮分开,柱塞式水泵(5)不转动。实施例二参见图I-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特别之处在是所述进水口(30)正对两栖车辆的前进方向,出水口(31)背对两栖车的前进方向;所述柱塞式水泵(5)的结构柱塞式水泵(5)的主轴(3)连接回程盘(24),回程盘(24)连接柱塞(18),柱塞(18)在缸体(20)内;缸体(20)与导流盘(21)相连通;导流盘(21)是两个半月形结构,一个与入水口(30)相连,一个与出水口(31)相连;当柱塞式水泵(5)的主轴(3)转动时,经回程盘(24)带动柱塞(18)在缸体(20)中进行往复运动,造成缸体(20)内部压力变化,完成吸排水。所述进水口(30)连接进水导流罩(4),汇集水流进入柱塞式水泵(5)进水口(30),进水导流罩(4) 一侧固定在车体壁上,一端固定在减阻泵(5)的后盖上;柱塞式水泵(5)出水口(31)接向下弯曲20°的出水管(6),将水向后向下排出。实施例三 如图1-6所示,本两栖吸波减阻装置主要由进水导流罩(4)、柱塞式水泵(5)、出水管(6)、和泵齿轮(2)、中间齿轮(I)、主动轮轴齿轮(8)组成。柱塞式水泵(5)的主轴(3)连接泵齿轮(2),通过中间齿轮(I)与主动轮轴齿轮(8)相连。其中,中间齿轮(I)可以左右移动,在水中行驶时,将中间齿轮(I)移至啮合位置,主动轮(7)的转动传递到泵齿轮(2),同时带动泵主轴(3)转动;在陆地行驶时,将中间齿轮(2)移至非啮合位置,主动轮轴齿轮(8)空转,泵齿轮(2)不转动,泵主轴(3)不转动。主动轮(7)由两栖车辆的发动机(11)进行驱动。发动机(11)经过主减速器(12)、离合器(13)、变速箱(10)、轮边减速器(9)将动力传递到主动轮(7)。 进水导流罩(4) 一侧固定住车体壁上,一侧与柱塞式水泵(5)的入水口(30)相连。前进中的阻力水流通过进水导流罩(4)汇集在柱塞式水泵(5)的进水口(30)。柱塞式水泵(5)由主轴(3)、前端盖(14)、圆锥滚子轴承(15、16)、连杆(17)、柱塞(18)、壳体(19)、缸体(20)、导流盘(21)、后盖(22)、销(23)、回程盘(24)、轴承支承套(25)、孔用卡环(26)组成,主轴(3)伸出一端连接泵齿轮(2),泵内轴端连接回程盘(24),回程盘(24)通过连杆(17)连接柱塞(18),柱塞(18)在缸体(19)内运动,缸体(19)端部的开口与导流盘(21)相通,导流盘(31)有两个半月形的导流槽(27、28),分别与进水口(30)和出水口(31)相连。进水口(30)和出水口(31)在泵盖(22)内,泵盖进水口(30)连接导流罩(4),出水口(31)通过出水管¢)向外排水。出水管(6)有一个20°的折角,且管径较小,这样排出的水流能量更集中,提供的推力就更大。当轴(3)转动时,回程盘(24)转动,由于泵体有25°的摆角,柱塞(17)在进行旋转运动的同时,在缸体(19)中也做往复运动,引起缸体(19)内 压力的变化。当缸体(19)内体积变大时,压力变小,水流通过导流槽入口(27)进入,完成吸水;当缸体(19)内部体积变小时,压力变小,水流通过导流槽出口(28)排出,完成排水。权利要求1.一种两栖车辆吸波减阻装置,包括两个进水导流罩(4)、两个柱塞式水泵(5)、两个出水管¢)、两个泵齿轮(2)、两个中间齿轮(I)和两个主动轮轴齿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导流罩(4)连接柱塞式水泵(5)的进水口(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栖车辆吸波减阻装置,包括两个进水导流罩(4)、两个柱塞式水泵(5)、两个出水管(6)、两个泵齿轮(2)、两个中间齿轮(1)和两个主动轮轴齿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导流罩(4)连接柱塞式水泵(5)的进水口(30),出水管(6)连接柱塞式水泵(5)的出水口;柱塞式水泵主轴(3)连接一个泵齿轮(2),该泵齿轮(2)通过一个中间齿轮(1)与一个主动轮齿轮(8)连接;在两栖车首部两侧各安装由一个所述进水导流罩(4)、柱塞式水泵(5)和出水管(6)组成的吸水装置,吸收两栖车首部的水流,向后喷出,以减少车辆行驶的阻力并增加推进力;所述每个柱塞式水泵(5)的动力分别来源于一个与主动轮同轴安装的主动轮(7)的转动,该两个主动轮(7)由两栖车辆的一个发动机(11)经一个主减速器(12)、一个离合器(13)和一个变速箱(10)传动两个轮边减速器(9)进行驱动;所述两个中间齿轮(2)可左右移动,车辆在水中行驶时,中间齿轮(1)与泵齿轮(3)和主动轮轴齿轮(8)同时啮合,带动柱塞式水泵(5)转动进行吸水排水;当在陆地上行驶时,中间齿轮(1)与两齿轮分开,柱塞式水泵(5)不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斌王延刚宋伟黄山邓重强侯双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