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转向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5394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灯转向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电机、电路板和减速齿轮机构,其中电机包括前盖总成(11)、转子总成(12)、定子总成(13)、螺杆(14)和齿轮机构。该电机借助设置齿轮结构,在原本转子螺母和螺杆传动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圆锥齿轮传动,从而实现了力的两级传动,通过两级差速原理实现了电机输出力的放大,与传统结构相比,能够在一定的安装空间内,提供更大倍数的输出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灯转向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所谓的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 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是一种可以根据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车灯照射方向的车辆照明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夜间驾驶的安全。现有的自适应前照灯系统一般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车辆的行驶状态,然后将探测到的信息输入ECU里,ECU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和判断,向调整车灯照射方向的车灯驱动装置输出一个控制信号,驱动装置中的电机相应地对车灯的照射方向进行调整。但是如何设计高效的电机,纯的依靠提高电机特性来增加电机的出力,势必给电 机的设计带来很多困难,而且增加的输出扭矩始终有限,这种装置一般包括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传动装置三个部分。现有电机装置如图I所示,该装置包括螺杆输出轴1,前盖2,转子3,定子4和镶嵌在转子3上的螺母5。外部控制装置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案给电机定子内的绕组通电,通电绕组与转子3上的磁钢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这种电磁力驱动电机转子3并带动转子3上的螺母5沿着一定方向旋转,螺母5和螺杆输出轴I相互作用,使螺杆输出轴I实现轴向运动,而且电机的输出力得到了放大。假设电机的输出扭矩为T,电机转子3的外径为R,螺杆的输出力为Q,螺杆上的螺距为P,因此,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有Τ*2 π =Q*P,所以得到螺杆输出轴I上的输出力为Q=(2 π /P) *Τ,用力传动比i来表示省力的程度,则又i=2 π /P。也就是说力被放大了 i倍。然而,在一定的安装空间限制的情况下,此装置的放大倍数比较有限。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车灯转向驱动装置,其电机能够提供更大倍数的输出力,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灯转向驱动装置,其驱动电机能够在一定的安装空间内,提供更大倍数的输出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灯转向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壳体、一个电机、一个电路板和一个减速齿轮机构,该壳体包括一个上壳体和一个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减速齿轮机构和所述电路板设置在该容纳空间中,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并具有一个机壳,所述电机通过该机壳上的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外侧,所述电机包括前盖总成(11)、转子总成(12)、定子总成(13)、螺杆(14)和齿轮机构,所述齿轮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子总成的螺母锥齿轮,所述螺母锥齿轮的圆锥齿轮部分轴线与所述螺杆的轴线重合设置,且所述螺母锥齿轮的螺母部分螺纹配合于所述螺杆;沿轴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螺杆且与所述螺杆同轴设置的第一圆锥齿轮;能够分别与所述螺母锥齿轮和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啮合的第二圆锥齿轮和第三圆锥齿轮,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和第三圆锥齿轮能够同步旋转,且所述螺母锥齿轮和所述第二圆锥齿轮的传动比跟所述第三圆锥齿轮和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的传动比不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和所述第三圆锥齿轮固连为一体式设计,形成连体锥齿轮。优选的,所述电机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连体锥齿轮的齿轮轴。优选的,所述齿轮轴的一端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连体锥齿轮的轴肩。优选的,所述前盖总成和定子总成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齿轮轴的安装槽。优选的,所述前盖总成包括滑动轴承和前盖,所述前盖具有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和所述第三圆锥齿轮配合的安装槽。优选的,所述定子总成包括壳体、定子硅钢片、绝缘端子、绕组和轴承,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和所述第三圆锥齿轮配合的安装槽。优选的,所述转子总成包括转子硅钢片和磁石,所述转子硅钢片和所述螺母锥齿轮注塑成一体。优选的,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所述螺杆通过滑键连接。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灯转向驱动装置,其电机借助设置齿轮结构,在原本转子螺母和螺杆传动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圆锥齿轮传动,从而实现了力的两级传动,通过两级差速原理实现了电机输出力的放大,与传统结构相比,能够在一定的安装空间内,提供更大倍数的输出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灯转向驱动装置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灯转向驱动装置中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沿B-B面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灯转向驱动装置,其电机能够在一定的安装空间内,提供更大倍数的输出力。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车灯转向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壳体、一个电机、一个电路板和一个减速齿轮机构,该壳体包括一个上壳体和一个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减速齿轮机构和所述电路板设置在该容纳空间中,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并具有一个机壳,所述电机通过该机壳上的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外侧。请参阅图2和图3,上述电机,包括前盖总成11、转子总成12、定子总成I 3和螺杆14,前盖总成11包括滑动轴承32和前盖21,转子总成12包括转子硅钢片29和磁石31,定子总成13包括壳体24、定子硅钢片25、绝缘端子26、绕组27和轴承28,滑动轴承32和轴承28分别设置在螺杆14的两端,其核心专利技术点在于,还包括齿轮机构,齿轮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转子总成12的螺母锥齿轮15,螺母锥齿轮15的圆锥齿轮部分轴线与螺杆14的轴线重合设置,且螺母锥齿轮15的螺母部分螺纹配合于螺杆14,实现电机输出力的第一级放大;沿轴向可滑动地连接于螺杆14且与螺杆14同轴设置的第一圆锥齿轮18 ;能够分别与螺母锥齿轮15和第一圆锥齿轮18啮合的第二圆锥齿轮16和第三圆锥齿轮17,第二圆锥齿轮16和第三圆锥齿轮17能够同步旋转,实现电机输出力的第二级放·大,且螺母锥齿轮15和第二圆锥齿轮16的传动比跟第三圆锥齿轮17和第一圆锥齿轮18的传动比不相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借助设置齿轮结构,在原本转子螺母和螺杆传动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圆锥齿轮传动,从而实现了力的两级传动,通过两级差速原理实现了电机输出力的放大,与传统结构相比,能够在一定的安装空间内,提供更大倍数的输出力。为了优化上面的技术方案,第二圆锥齿轮16和第三圆锥齿轮17固连为一体式设计,形成连体锥齿轮22,这样的结构更加牢固稳定,保证了第二圆锥齿轮16和第三圆锥齿轮17的同步旋转,安装和拆卸起来也比较方便。当然,第二圆锥齿轮16和第三圆锥齿轮17也可以分体设计,两者分别连接于不同的齿轮轴,借助联轴器保持同步转动。进一步的,电机内设置有用于安装连体锥齿轮22的齿轮轴23。如图3所示,上述电机的齿轮轴23的一端具有用于安装连体锥齿轮22的轴肩,实现连体锥齿轮22在连体齿轮轴23上的轴向定位,并对连体齿轮轴23的两端进行固定,起到对连体锥齿轮22的支持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灯转向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壳体、一个电机、一个电路板和一个减速齿轮机构,该壳体包括一个上壳体和一个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减速齿轮机构和所述电路板设置在该容纳空间中,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并具有一个机壳,所述电机通过该机壳上的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前盖总成(11)、转子总成(12)、定子总成(13)、螺杆(14)和齿轮机构,所述齿轮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子总成(12)的螺母锥齿轮(15),所述螺母锥齿轮(15)的圆锥齿轮部分轴线与所述螺杆(14)的轴线重合设置,且所述螺母锥齿轮(15)的螺母部分螺纹配合于所述螺杆(14);沿轴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螺杆(14)且与所述螺杆(14)同轴设置的第一圆锥齿轮(18);能够分别与所述螺母锥齿轮(15)和所述第一圆锥齿轮(18)啮合的第二圆锥齿轮(16)和第三圆锥齿轮(17),所述第二圆锥齿轮(16)和第三圆锥齿轮(17)能够同步旋转,且所述螺母锥齿轮(15)和所述第二圆锥齿轮(16)的传动比跟所述第三圆锥齿轮(17)和所述第一圆锥齿轮(18)的传动比不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英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