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用于对汽车车灯的转向控制,包括安装板和驱动电机,安装板上为本系统的安装主体,构成本系统的其它组件依托安装板进行设置,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和驱动轴抵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设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在压缩形变之后具有回复作用,弹性部件抵接安装板与驱动轴之间,驱动轴能够对弹性部件施加压力使其具有压缩性变,该形变能够使得弹性部件对驱动轴具有回复作用,使得驱动轴无法发生跳动,从而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驱动轴跳动而引起的灯头转向偏差较大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灯控制系统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驾驶、智能驾驶对汽车的电子系统以及汽车结构设计领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的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AFS AdaptiveFront-lighting system)是一种能够及时调整车灯旋转方向和俯仰角度的控制系统,通过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将车灯的照射方向及时转到驾驶员所要的视觉范围,以使驾驶员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将要转向的区域的具体情况,同时又不对对面过来的车辆造成炫目干扰,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如果需要保证上述控制具有良好地效果,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需要控制前照灯发出的光束照射区域角度偏差不能太大,否则可能会对对面行驶车辆造成眩光干扰,造成交通事故。车灯旋转执行器驱动灯头的旋转,直接决定光束照射的角度,因此如何来提高车灯旋转执行器输出角度精度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由于车灯旋转执行器比较注重角度精度方面,所以通常采用齿轮传动形式。从产品的结构尺寸和成本考虑,旋转执行器设计一般趋向传动比尽可能大、外形尺寸尽量小的方案。目前,现有技术中采取的一种方案为引入了蜗杆斜齿轮的传动形式,这样极大的提高传动比,结构简化,可以达到旋转执行器结构小、成本低的目的。在该方案中为了保证电机的自由转动,驱动轴(电机轴)轴向会预留一定的间隙,如此在电机运行时,将导致驱动轴存在轴向窜动,轴向窜动会导致蜗杆斜齿轮一级存在一定的传动角度误差,通过后续传动结构最终会将这个误差传递给灯头,导致前照灯发出的光束产生较大偏差。综上所述,如何解决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由于电机驱动轴窜动而造成的灯头转向偏差较大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该系统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解决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由于电机驱动轴窜动而造成的灯头转向偏差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用于对汽车车灯的转向控制,包括安装板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驱动轴,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驱动轴抵接。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U型弹片,所述U型弹片的开口端包括两个弹性臂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驱动轴的尾端抵接。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U型弹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优选地,与所述驱动轴抵接的弹性臂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轴抵接的第一凸点。优选地,所述U型弹片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传动系统,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系统与所述汽车的车灯相连接,所述传动系统为蜗杆斜齿轮传动系统。优选地,所述传动系统包括蜗杆、连体齿轮和扇齿轮,所述扇齿轮与所述车灯相连接,所述蜗杆安装于所述驱动轴上并通过连体齿轮与所述扇齿轮连接。优选地,所述蜗杆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轴体上,所述驱动轴的前端突出设置,还包括一字弹片,所述一字弹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并与所述驱动轴的前端抵接。·优选地,所述一字弹片上设置有第二凸点,所述一字弹片通过所述第二凸点与所述驱动轴的前端抵接。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一字弹片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用于对汽车车灯的转向控制,包括安装板和驱动电机,安装板上为本系统的安装主体,构成本系统的其它组件依托安装板进行设置。由于技术是对车灯的转向进行自适应控制,因此,该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用于提供转向动力。驱动电机包括驱动轴,驱动轴能够进行旋转,然后该旋转运动通过其它组件(例如传动系统)转换为车灯的转动运动。在本技术中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和驱动轴抵接。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设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在压缩形变之后具有回复作用,弹性部件抵接安装板与驱动轴之间,驱动轴能够对弹性部件施加压力使其具有压缩性变,该形变能够使得弹性部件对驱动轴具有回复作用,使得驱动轴无法发生跳动,从而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驱动轴跳动而弓I起的灯头转向偏差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U型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一字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I至图4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安装板I ;驱动电机2 ;U型弹片3 ;弹性臂31 字弹片4 ;第一凸点a;第二凸点b。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该系统安装有U型弹片对驱动电机的驱动轴施加作用力,使其避免发生窜动的情况,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解决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由于电机驱动轴窜动而造成的灯头转向偏差较大的问题。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I、图2和图3,其中,图I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U型弹片的结构不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用于对汽车车灯的转向控制,包括安装板I和驱动电机2,安装板I上为本系统的安装主体,构成本系统的其它组件依托安装板I进行设置。由于技术是对车灯的转向进行自适应控制,因此,该系统包括驱动电机2,用于提供转向动力。驱动电机2包括驱动轴,驱动轴能够进行旋转,然后该旋转运动通过·其它组件(例如传动系统)转换为车灯的转动运动。为了解决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由于电机驱动轴窜动而造成的灯头转向偏差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I和驱动轴抵接。在本技术中,由于设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在压缩形变之后具有回复作用,弹性部件抵接安装板I与驱动轴之间,驱动轴能够对弹性部件施加压力使其具有压缩性变,该形变能够使得弹性部件对驱动轴具有回复作用,使得驱动轴无法发生跳动,从而能够有效解决由于驱动轴跳动而引起的灯头转向偏差较大的问题。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为U型弹片3,U型弹片3是一种具有U型结构的弹片部件,由此可知,形成U型弹片3的开口端的两个弹性臂31就是指U型弹片3两侧的伸出臂。通过U型弹片3的结构设计以及构成U型弹片3的材料本身具有的塑性形变性能(由于U型弹片3需要与驱动轴抵接,由于驱动轴为旋转部件,因此需要U型弹片3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因此,在机械领域中多采用金属材料构成,例如钢材或者铜材),能够使得两个弹性臂31在被压缩(通过外力使其相互靠近)之后,具有一定的回复作用。两个弹性臂31分别与安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车灯转向系统,用于对汽车车灯的转向控制,包括安装板(1)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上的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包括驱动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1)和所述驱动轴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岩,程爱明,杨轩,王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