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383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封盖的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该内置遮阳帘结构包括遮阳帘本体,还包括固定在车门内饰板中的帘体卷绕机构,车门内饰板上开设有与遮阳帘本体对应的过槽,所述的遮阳帘本体与帘体卷绕机构连接,该内置遮阳帘结构还包括遮阳帘封盖,遮阳帘封盖与过槽之间留有供遮阳帘本体穿过的缝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遮阳帘封盖用以封堵过槽,既可保证遮阳帘的正常升降,又保持内饰件的整体美观性;2、遮阳帘封盖有效防止了异物通过过槽进入内饰件中,保证内饰件中器件的正常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封盖的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内装饰件大多由PVE等塑制材料制成,而塑制材料耐高温性能较差,当烈日炎炎的夏季到来时,许多车辆经常暴晒在太阳底下,太阳光穿过汽车玻璃直射在内饰件上,有效降低车内温度,长时间照射会加速内饰件的老化甚至报废,而维修及更换又费时费力,且费用较高。因而在高温季节许多车主都选择在车辆上加装遮阳帘,用以削弱太阳光的照射,达到保护车辆的目的。现有汽车遮阳帘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外置遮阳帘,还有一类是内置遮阳帘,对于外置遮阳帘,一般直接利用配带的吸盘吸附于汽车玻璃上,用以遮 挡太阳光的照射,外置遮阳帘具有明显的缺点,使用麻烦,携带及储存不便,因此出现了内置遮阳帘,内置遮阳帘是将遮阳帘安装在汽车内部,通过开关或者手动控制使得遮阳帘升起或者降下,与外置遮阳帘相比,内置遮阳帘操作简单方便,不需储存,因而受到广大车主欢迎。但是现有汽车内置遮阳帘为了使遮阳帘能够顺利升降,往往需要在汽车玻璃位置留下一个比较大的间隙,如公告号为CN201659868U的中国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遮阳帘,它包括固定座、遮阳帘,以及活动套设在固定座内且外壁卷收有遮阳帘的卷管,固定遮阳帘末端的拉杆,使遮阳帘既能被卷收在固定座内又能被拉出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为设置在固定座端头的卷簧传动机构。该专利为内置遮阳帘,由于制造及加工存在误差,同样在内饰件上留下一个较大的可供遮阳帘通过的间隙,当遮阳帘升起来或是放下来的时候,内饰件上有一个间隙,影响汽车内饰的整体美观性,并且异物容易通过此间隙进入内饰件中,影响内部器件的正常工作。技术内容本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汽车遮阳帘的通过间隙过大所存在的影响内饰件的美观性、异物容易进入内饰件中,导致内部器件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及更换方便,内饰件的美观性提高的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包括遮阳帘本体,其还包括固定在车门内饰板中的帘体卷绕机构,车门内饰板上开设有与遮阳帘本体对应的过槽,所述的遮阳帘本体与帘体卷绕机构连接,该内置遮阳帘结构还包括遮阳帘封盖,遮阳帘封盖与过槽之间留有供遮阳帘本体穿过的缝隙。本技术为手动操作的内置遮阳帘结构,通过提拉遮阳帘本体,帘体卷绕机构开始工作,使得遮阳帘本体不断展开,并穿过过槽吸附于车门玻璃上,起到削弱太阳光照射,减缓内饰件老化的目的。为了使遮阳帘顺利升降,且由于制造及加工存在误差,过槽往往开设的较大,这就大大影响了车门内饰件的整体美观性,因而增加了遮阳帘封盖,用以封堵过槽,保持了车门内饰件的整体美观性,有效防止了异物通过过槽进入内饰件中,同时该遮阳帘封盖与过槽之间为遮阳帘留下了可通过的缝隙,故该结构即可保证遮阳帘的正常升降,又保持内饰件的整体美观性。作为优选,所述的遮阳帘封盖包括设于过槽内的盖板,盖板下面连接有两个卡脚,遮阳帘封盖的截面呈“ η ”形,所述的帘体卷绕机构上设有卡槽,两个卡脚均与卡槽卡接。遮阳帘封盖通过卡脚与帘体卷绕机构上的卡槽卡接,安装及拆卸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卡脚上沿卡脚的伸展方向开设有若干条柔化槽,若干条柔化槽平行。柔化槽用以降低卡脚的刚度,卡脚容易弯折,易于安装。作为优选,所述的卡脚的长度为相邻柔化槽之间距离的6 10倍。卡脚的长度为相邻柔化槽之间距离的6 10倍,卡脚易于弯折,又可牢固的与卡槽卡接,满足使用要求。作为优选,所述的盖板与车门内饰板的材料及纹理一致,盖板和卡脚为一体结构。盖板和卡脚为一体结构,结构强度高。盖板与车门内饰板的材料及纹理一致,提高美观性。作为优选,所述的遮阳帘本体顶端固设有遮阳帘拉手。遮阳帘拉手用来提拉遮阳帘本体。因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遮阳帘封盖用以封堵过槽,即可保证遮阳帘的正常升降,又保持内饰件的整体美观性;2、遮阳帘封盖有效防止了异物通过过槽进入内饰件中,保证内饰件中器件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安装在车门内饰板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现有内置遮阳帘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I中的A-A剖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中遮阳帘封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_遮阳帘本体、2-车门内饰板、3-帘体卷绕机构、4-过槽、5-遮阳帘封盖、6_盖板、7-卡脚、8-卡槽、9-柔化槽、IO-遮阳帘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说明书附图1、3所示,一种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包括遮阳帘本体I、帘体卷绕机构3和遮阳帘封盖5,帘体卷绕机构3固定在车门内饰板2中,遮阳帘本体I顶端固设有遮阳帘拉手10,遮阳帘本体I与帘体卷绕机构3连接,车门内饰板2上开设有与遮阳帘本体I对应的过槽4 ;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遮阳帘封盖5包括设于过槽4内的盖板6,盖板6下面连接有两个卡脚7,卡脚7上沿卡脚7的伸展方向开设有若干条平行柔化槽9,卡脚7伸展方向的长度为相邻柔化槽9之间距离的7倍,盖板6与车门内饰板2的材料及纹理一致,盖板6和卡脚7为一体结构,遮阳帘封盖5的截面呈“ π ”形,帘体卷绕机构3上设有卡槽8,两个卡脚7均与卡槽8卡接,遮阳帘封盖5与过槽4之间留有供遮阳帘本体I穿过的缝隙。本技术为手动操作的内置遮阳帘结构,通过遮阳帘拉手10提拉遮阳帘本体1,帘体卷绕机构3开始工作,使得遮阳帘本体I不断展开,并穿过过槽4吸附于车门玻璃上,起到削弱太阳光照射,减缓内饰件老化的目的。遮阳帘封盖5用以封堵过槽4,保持了车门内饰件的整体美观性,有效防止了异物通过过槽4进入内饰件中,同时该遮阳帘封盖5与过槽4之间为遮阳帘本体I留下了可通过的缝隙,故该结构即可保证遮阳帘本体I的正常升降,又保持内饰件的整体美观性。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 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包括遮阳帘本体(1),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固定在车门内饰板(2 )中的帘体卷绕机构(3 ),车门内饰板(2 )上开设有与遮阳帘本体(I)对应的过槽(4),所述的遮阳帘本体(I)与帘体卷绕机构(3)连接,该内置遮阳帘结构还包括遮阳帘封盖(5),遮阳帘封盖(5)与过槽(4)之间留有供遮阳帘本体(I)穿过的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阳帘封盖(5)包括设于过槽(4)内的盖板(6),盖板(6)下面连接有两个卡脚(7),遮阳帘封盖(5)的截面呈“ η ”形,所述的帘体卷绕机构(3)上设有卡槽(8),两个卡脚(7)均与卡槽(8)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脚(7)上沿卡脚(7 )的伸展方向开设有若干条柔化槽(9 ),若干条柔化槽(9 )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卡脚(7)的长度为相 邻柔化槽(9)之间距离的6 10倍。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其特征在于,盖板(6)与车门内饰板(2)的材料及纹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内置遮阳帘结构,包括遮阳帘本体(1),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固定在车门内饰板(2)中的帘体卷绕机构(3),车门内饰板(2)上开设有与遮阳帘本体(1)对应的过槽(4),所述的遮阳帘本体(1)与帘体卷绕机构(3)连接,该内置遮阳帘结构还包括遮阳帘封盖(5),遮阳帘封盖(5)与过槽(4)之间留有供遮阳帘本体(1)穿过的缝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君张明明李冠蓬梁文伟李国林李宏华李功赋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