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油器壳体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4553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油器壳体的加工方法,属于配油器制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待开孔的配油器壳体,配油器壳体包括低压壳体、承压壳体和箱体;精加工箱体的一端的内孔以及承压壳体上的内孔校正带和端面校正带;精加工箱体的另一端的内孔以及低压壳体上的内孔校正带和端面校正带;根据内孔校正带和端面校正带加工承压壳体和低压壳体两端的内孔到位;将加工好的承压壳体和低压壳体重新安装在箱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加工低压壳体和承压壳体的内孔前,装配到箱体上加工出端面校正带和内孔校正带,然后根据端面校正带和内孔校正带加工低压壳体和承压壳体内孔到位,使得加工出的内孔同轴度和垂直度都得到了保证,提高了内孔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油器制造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可调距螺旋桨是由桨叶、桨毂机构、配油器、液压系统以及电子遥控系统等五大部件或系统组成。因此,配油器是可调距螺旋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配油器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轴式配油器和齿轮箱前端配油器;轴式配油器根据结构又分为整体配油环式和分段密封环式。目前,为满足某型调距桨装置对轴式配油器的需求,设计出了一种采用分段密封环式结构的配油器,这种配油器包括上箱体、下箱体、配油轴、套设在配油轴上的高压密封环与低压密封环、与下箱体刚性连接的承压壳体和低压壳体,配油轴两端依靠轴承安装在上、下箱体上,高压密封环和低压密封环分别安装在承压壳体和低压壳体内。 现有的轴式配油器加工方法包括两种方法一是先将箱体、低压壳体以及承压壳体的内孔分别加工好,然后将其与上下箱体用定位销固定。方法二是先将低压壳体和承压壳体与箱体装配好,然后开孔。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这种配油器结构严格的技术要求,现有的轴式配油器的加工方法已经不适应该配油器的要求,难以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主要原因是一、对于方法一,由于此种配油器的箱体长达1100mm,很难保证上述箱体、低压壳体以及承压壳体的内孔同轴度不大于O. 05mm,以及内孔轴心与密封环的垂直度不大于O.05mmo二、对于方法二,因为低压壳体和承压壳体一共有四段内孔,如果对低压壳体和承压壳体同时装配一起加工,那么中间的两段内孔无法加工;如果低压壳体和承压壳体分两次装配,在加工中间的内孔时,需要从另一侧的箱体内孔伸出刀杆进行,由于刀杆伸出长度过长,难以保证内孔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待开孔的配油器壳体,所述配油器壳体包括低压壳体、承压壳体和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下箱体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下箱体上的上箱体,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上对应设有空腔,所述低压壳体和所述承压壳体沿所述箱体的中心线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空腔中;精加工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内孔到位,并通过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内孔在所述承压壳体的一端加工出第一端面校正带和第一内孔校正带;所述第一内孔校正带为圆形凹槽,所述第一端面校正带为环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且所述第一内孔校正带和所述第一端面校正带的中心线重合;精加工所述箱体的另一端的内孔到位,并通过所述箱体的另一端的内孔在所述低压壳体的一端加工出第二端面校正带和第二内孔校正带;所述第二内孔校正带为圆形凹槽,所述第二端面校正带为环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且所述第二内孔校正带和所述第二端面校正带的中心线重合;拆下所述低压壳体和所述承压壳体,根据所述第一端面校正带和所述第一内孔校正带在车床上加工所述承压壳体两端的内孔到位,根据所述第二端面校正带和所述第二内孔校正带在车床上加工所述低压壳体两端的内孔到位;将加工好的承压壳体和低压壳体重新安装在所述箱体中。其中,所述根据第一端面校正带和第一内孔校正带在车床上加工所述承压壳体两端的内孔到位,包括 将所述承压壳体上车床进行加工,夹住所述承压壳体上未加工所述第一端面校正带的一端外圆,校正所述第一内孔校正带和第一端面校正带跳动,使其跳动值满足工艺要求,加工带有所述第一端面校正带的一端的内孔和端面;将所述承压壳体调头,将所述承压壳体已加工所述内孔和端面一端与机床法兰端面贴平,校正已加工的内孔圆度,使其满足工艺要求,然后加工另一端内孔和端面。其中,所述根据第二端面校正带和第二内孔校正带在车床上加工所述低压壳体两端的内孔到位,包括将所述低压壳体上车床进行加工,夹住所述低压壳体上未加工所述第二端面校正带的一端外圆,校正所述第二内孔校正带和第二端面校正带跳动,使其跳动值满足工艺要求,加工带有所述第二端面校正带的一端的内孔和端面;将所述低压壳体调头,将所述低压壳体已加工所述内孔和端面一端与机床法兰端面贴平,校正已加工的内孔圆度,使其满足工艺要求,然后加工另一端内孔和端面。进一步地,将所述加工好的承压壳体和低压壳体重新安装在所述箱体后,调整所述箱体相对于机床的位置,使所述箱体两端内孔中心线与机床主轴平行,校正所述箱体两端内孔及端面,使其跳动满足工艺要求。进一步地,以所述箱体两端内孔为基准,检查所述低压壳体和所述承压壳体内孔与箱体两端内孔的同轴度,并沿内孔轴线方向拖动主轴检查其内孔母线的垂直度。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组装所述待加工的配油器壳体。进一步地,所述组装所述待加工的配油器壳体,包括将所述待加工的承压壳体和低压壳体安装在所述下箱体中,校正所述下箱体的哈夫面跳动不大于O. 1mm,将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锁合。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精加工所述箱体的另一端的内孔到位前,将加工用的工作台回转180度。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回转精度小于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加工低压壳体和承压壳体的内孔前,装配到箱体上加工出端面校正带和内孔校正带,然后根据端面校正带和内孔校正带加工低压壳体和承压壳体内孔到位,使得加工出的内孔同轴度和垂直度都得到了保证,提高了内孔的加工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一种配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配油器的配油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配油器壳体的正视剖面图; 图4是图2所示配油器壳体的侧视剖面图;图5是图2中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低压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低压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承压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承压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配油器加工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下面先结合附图对这种配油器的结构进行简单说明,参见图I-图4,配油器包括上箱体1A、下箱体1B、配油轴2、套设在配油轴2上的低压密封环3与高压密封环4、与下箱体IB刚性连接的低压壳体5和承压壳体6,配油轴2两端依靠轴承7安装在箱体I上,高压密封环4和低压密封环3分别安装在承压壳体6和低压壳体内5 ;其中,高压密封环4和低压密封环3结构相同,所起作用不同。在液压油路中,高压密封环4对高压油路进行机械密封,低压密封环3对低压油路进行机械密封。上箱体1A、下箱体1B、低压壳体5和承压壳体6组成了本专利技术所要加工的配油器壳体。上箱体IA和下箱体IB装配在一起形成箱体1,参见图5-图9,承压壳体6和低压壳体5为圆柱体。低压壳体5和承压壳体6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件5A和第二连接件6A,第一连接件5A和第二连接件6A为设有螺栓孔的凸块,第一连接件5A和第二连接件6A通过螺栓安装在上箱体IA和下箱体IB连接的端面上。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参见图10,该方法包括步骤100 :提供待开孔的配油器壳体,该配油器壳体包括低压壳体、承压壳体和箱体,箱体包括下箱体和可拆卸安装在下箱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油器壳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待开孔的配油器壳体,所述配油器壳体包括低压壳体、承压壳体和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下箱体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下箱体上的上箱体,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上对应设有空腔,所述低压壳体和所述承压壳体沿所述箱体的中心线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空腔中;精加工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内孔到位,并通过所述箱体的一端的内孔在所述承压壳体的一端加工出第一端面校正带和第一内孔校正带;所述第一内孔校正带为圆形凹槽,所述第一端面校正带为环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且所述第一内孔校正带和所述第一端面校正带的中心线重合;精加工所述箱体的另一端的内孔到位,并通过所述箱体的另一端的内孔在所述低压壳体的一端加工出第二端面校正带和第二内孔校正带;所述第二内孔校正带为圆形凹槽,所述第二端面校正带为环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且所述第二内孔校正带和所述第二端面校正带的中心线重合;拆下所述低压壳体和所述承压壳体,根据所述第一端面校正带和所述第一内孔校正带在车床上加工所述承压壳体两端的内孔到位,根据所述第二端面校正带和所述第二内孔校正带在车床上加工所述低压壳体两端的内孔到位;将加工好的承压壳体和低压壳体重新安装在所述箱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维程涛胡哲汪军苏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