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集美大学专利>正文

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台架及实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1802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轴转向的测试实验平台,包括三个(或以上至九轴)可以在同一条导轨上滑动的实验台架,每一台架包括底座、传感器、传感器固定板及支架,传感器固定板设置于底座之上,该固定板通过传感器与底座连接,且在传感器固定板与底座之间及支架与传感器固定板之间设有导向总成,支架的各立柱顶端设有支撑车桥的支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台架的间距可以模拟出不同的轴距,通过加载螺栓可以进行轴荷加载并通过拉压传感器和LED显示载荷数值。在模拟特定环境下,可以测试多轴转向系统所受到的转向阻力、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多轴转向是否协调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台架及实验平台,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实验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测试车辆多轴转向的实验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多轴转向问题已经成为车辆行业的热门话题。上世纪初,人们就设想通过前后轮同时转向的方法来减小汽车的转弯半径,最初这种设想被用在军用车辆和工程车辆上,以满足在恶劣的工况下运行时对车辆机动性的要求。直到人们对车辆动力学的研究和分析日渐深入,尤其是认识到多轴转向技术对提高车辆操纵性有重要意义时,多轴转向技术才在汽车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满足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采用多轴技术的重型车辆不断出现,为多轴转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尽管多轴转向系统得到重视,又有着实验条件困难,实验情况难以模拟等困难,以至于各大生产商不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专门测试转向系统试生产实验车型,其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企业失去市场优势。因此,简单可靠的实验设备对于生产实验有着极大的价值,然而,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平台出现,生产商或研究机构要进行参数的优化其方法往往是试制实验车辆,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并且使得企业失去市场的时间上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台架及实验平台,在模拟特定环境下,可以测试多轴转向系统所受到的转向阻力、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多轴转向是否协调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台架,包括底座、传感器、传感器固定板及支架,其中 底座,其为支撑整个台架的底板; 传感器固定板,其设置于底座之上,该固定板通过传感器与底座连接,且在传感器固定板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总成; 支架,其置于传感器固定板上面,该支架通过垂直设置的加载螺栓连接于传感器固定板,在支架与传感器固定板之间还设有第二导向总成,支架的四角向上延伸有立柱,各立柱顶端设有支撑车桥的支撑槽。进一步,所述的底座与传感器固定板之间的第一导向总成是竖置的导向杆,传感器固定板上设有相对应的导向孔供上述导向杆贯穿使该固定板相对于底座在竖直方向上下位移。进一步,所述的传感器为量程为拉压力传感器,其与加载螺栓配合实时监测轴荷。进一步,所述的加载螺栓为双头加载螺栓,在传感器固定板上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加载孔,双头加载螺栓为双向反螺纹加载螺栓。进一步,所述的支架与传感器固定板之间的第二导向总成是竖置的导向杆,传感器固定板上设有对应的导向孔与导向杆配合以保证该固定板与支架的平行关系,在支架立柱的各支撑槽口处设有挡板以固定车桥纵梁。一种测试车桥多轴转向的实验平台,包括导轨及可以在导轨上滑动的3 9个的实验台架,各台架上置放车桥并形成与实验台架数量对应的多轴转向实验平台,相邻实验台架之间距离可调,实现模拟不同的轴距,该平台通过加载螺栓可以对车桥进行加载并通过拉压传感器和LED显示载荷数值。进一步,所述的车桥包括车轮和车轴,其组合安装在实验台架的支架上,通过加载螺栓可以调节轮胎与实验台架底板的距离。进一步,所述的导轨为双轨道,其上滑设有三个实验台架,各台架通过安装于底座的滚轮与导轨配合,相邻实验台架之间的距离可调达到调节轴距目的,每一实验台架通过 拉压力传感器及双头加载螺栓实现车轴载荷加载调节和轮胎与实验台架底板的距离,各实验台架配合测试多轴转向所受到的转向阻力、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及多轴转向是否协调坐寸ο进一步,所述的车桥为独立悬架或非独立悬架的车桥。本专利技术包括三个(或以上至九轴)可以在同一条导轨上滑动的实验台架,每个实验台架上有一带有导向杆的矩形底板,有一开有导向孔的矩形传感器固定板,该部分通过一种拉力传感器与带有导向杆的底板连接。它的作用是检测和输出车轮所受载荷。有一带有车轴支架、导向杆的矩形锁紧板,该部分通过一种双向反螺纹加载螺栓连接,它的作用是对车轮进行加载和调节轮胎与实验台架底板的距离。三结构相同的台架在一条平滑导轨上,通过调节其间距可以模拟出不同的轴距。本专利技术可以调节轴距从而大大扩大了本实验台的使用范围,同时保证满足模拟的实验条件。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优点在于构件数目极少,成本较为低廉,使用较方便,在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前提下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进行实验。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验台架主视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验台架侧视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验台架俯视 图4是本专利技术平台主视 图5是本专利技术平台侧视 图6是本专利技术平台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I至图3,一种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台架,包括底座I、传感器3、传感器固定板4及支架7,其中 底座I,其为支撑整个台架的底板; 传感器固定板4,其设置于底座I之上,该固定板通过传感器3与底座I连接,且在传感器固定板4与底座I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总成2 ; 支架7,其置于传感器固定板4上面,该支架通过垂直设置的加载螺栓6连接于传感器固定板4,在支架与传感器固定板之间还设有第二导向总成5,支架的四角向上延伸有立柱,各立柱顶端设有支撑车桥的支撑槽70。请参阅图I至图3,本专利技术底座I与传感器固定板4之间的第一导向总成2是竖置的导向杆,传感器固定板4上设有相对应的导向孔供上述导向杆贯穿使该固定板相对于底座I在竖直方向上下位移。传感器2为量程为拉压力传感器,其与加载螺栓6配合实时监测车桥载荷。加载螺栓6为双头加载螺栓,在传感器固定板4上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加载孔,双头加载螺栓为双向反螺纹加载螺栓。所述的支架7与传感器固定板4之间的第二导向总成5是竖置的导向杆,传感器固定板4上设有对应的导向孔与导向杆配合以保证该固定板与支架7的平行关系,在支架立柱的各支撑槽口处设有挡板8以固定车桥纵梁。 请参阅图4至图6,一种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平台,包括导轨9及可以在导轨上滑动的3 9个上述结构的实验台架A,各台架上置放车桥并形成与实验台架数量对应的多轴车架,即车架总成B,相邻实验台架A的间距可调实现模拟出不同的轴距,该平台通过加载螺栓可以对车桥或车架进行加载,并通过拉压传感器和LED显示载荷数值。所述的车桥包括车轮和车轴,其组合安装在实验台架的支架上,车轮与试验台架的底座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加载螺栓调整,相邻的车桥(相邻实验台架之间)通过纵梁及插套相连,实现多轴调节。本专利技术的导轨9为双轨道,其上滑设有三个实验台架,各台架通过安装于底座的滚轮10与导轨配合,相邻实验台架之间的距离可调达到调节轴距目的,每一实验台架通过拉压力传感器及双头加载螺栓实现轴荷调节,各实验台架配合测试多轴转向所受到的转向阻力、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及多轴转向是否协调等。本专利技术可适用于独立悬架或非独立悬架的车桥。一种用于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平台,特别适用于全地面起重机、中重型卡车、导弹发射车等大型车辆的多轴转向的各种参数的测试,它包括 —可以滑动调节的实验台底座; ——可以调节车轴载荷加载系统,它包括一种拉力传感器、双头加载螺栓; ——带有导向杆的矩形底板、带有导向孔的矩形传感器固定板、带有导向杆和车轴支架矩形的锁紧板; 在锁紧板的车轴支架上固定转向车轴,通过加载螺栓可以对车轮车轴进行加载并通过拉压传感器和LED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传感器、传感器固定板及支架,其中:底座,其为支撑整个台架的底板;传感器固定板,其设置于底座之上,该固定板通过传感器与底座连接,且在传感器固定板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总成;支架,其置于传感器固定板上面,该支架通过垂直设置的加载螺栓连接于传感器固定板,在支架与传感器固定板之间还设有第二导向总成,支架的四角向上延伸有立柱,各立柱顶端设有支撑车桥的支撑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传感器、传感器固定板及支架,其中 底座,其为支撑整个台架的底板; 传感器固定板,其设置于底座之上,该固定板通过传感器与底座连接,且在传感器固定板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总成; 支架,其置于传感器固定板上面,该支架通过垂直设置的加载螺栓连接于传感器固定板,在支架与传感器固定板之间还设有第二导向总成,支架的四角向上延伸有立柱,各立柱顶端设有支撑车桥的支撑槽。2.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传感器固定板之间的第一导向总成是垂直导向杆,传感器固定板上设有相对应的导向孔供上述导向杆贯穿使该固定板相对于底座在竖直方向上下位移。3.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为拉压力传感器,其与加载螺栓配合实时监测轴荷。4.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载螺栓为双头加载螺栓,在传感器固定板上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加载孔。5.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试多轴转向的实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传感器固定板之间的第二导向总成是垂直导向杆,传感器固定板上设有对应的导向孔与导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超周梅李耀旭庞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集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