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6611 阅读:3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如下述式(I)的一种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R1-取代吲哚(Ⅱ)与R2-取代苯甲酰甲酸(Ⅲ)为原料,铜盐为催化剂,银盐为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脱羧的酰基化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更为廉价和稳定的铜盐和银盐,反应环境不需要进行绝对无水处理,也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即可直接酰基化反应,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收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盐为催化剂,直接制备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吲哚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碱,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和药物中(Sundberg, R. J. The Chemistry of Indoles. Academic Press: NewYork, 1970 ;Joule, J. A. Indole and its Derivatives. In Science of Synthesis:Houben-ffeyl Methods of Molecular Transformations (Eds. : Thomas, E. J. ). GeorgeThieme Verlag: Stuttgart, 2000, Category 2, Vol. 10, Chapter 10.13)。近年来,随着长春花碱(vinblastine),长春新碱(vincristine)和长春瑞滨(vinorelbine)等含吲哚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这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报道(Kidwai, M. et al. Curr. Med. Chem. 2002, 9,1209)。尤其是含有3-芳酰基吲哚结构的化合物,美国雅培实验室于1994年和1995年分别报道了含有噻唑啉和吡咯并噻唑结构的3-酰基吲哚衍生物,经研究这类化合物可用作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PAF) (Sheppard, G. S. et al. J. Med. Chem. 1994, 37:2011-2032 ;Holms, J. H. et al. Bioorg. Med. Chem. Lett. , 1995, 23: 2903-2908)。另外,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组的张俊彦医师所带领的团队,也合成了一系列3-芳酰基吲哚衍生物,其可作为微小管抑制剂。值得一提的是,BPR0L075是该药物团队目前研发出的最具潜力的抗癌候选药物(Kuo,C. C. et al. Cancer Res, 2004, 64: 4621-4628;Liou, J. P. et al. J. Med. Chem. 2004, 47:4247-4257 ;Cheung, C. H. et al. MolCancer. 2009, 8: 43 ;ffu, Y. S. et al. J. Med. Chem. 2009, 52: 4941-4945 ;Liou,J. P. et al. ChemMedChem 2006, I: 1106-1118)。代表的市售药物有抗炎及止痛作用的Pravodoline和止吐作用的拉莫司琼及其盐(Ramosetron Hydrochloride)。因此,开发3-芳酰基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吲哚类化合物研究的不断深入,3-芳酰基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也逐渐被开发出来,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目前合成3-芳酰基吲哚类化合物的主要原料有六种,包括酰氯,酸酐,N-酰基苯并三唑,酸,腈,胺等,具体合成方法如下。采用酰氯作酰基化试剂,是酰基化反应中最常用的制备含羰基化合物的一种方法,通常要使用AlCl3(Ketcha, D. M. et al. J. Org. Chem. , 1985,50(26) : 5451-5457 ;Majchrzak, M. ff. Et al. Synthesis, 1986, 956-958)、Et2AlCl (Okauchi, T. et al.Org. Lett. , 2000, 2(10): 1485—1487 ;ffynne, J. H. et al. Synthesis, 2004, 14:2277-2282)、1,5-二氮杂双环-5-壬烯(DBN) (Taylor, J. E. et al. Org. Lett.,2010,12(24) : 5740-5743),ZrCl4CGuchhait, S. K. et al. J. Org. Chem. , 2011,76:4753-4758)等作催化剂,但是反应体系一般需要采用无水的CH2Cl2、甲苯等作溶剂或者需要使用无水试剂,反应通式如下所示。权利要求1.如下述式(I)的,其特征在于,以R1-取代叼丨哚(II)与R2-取代苯甲酰甲酸(III)为原料,铜盐为催化剂,银盐为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脱羧的酰基化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1或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卤素、硝基、氨基、氨甲基、氰基或羟基,其中的卤素是指氟、氯、溴或碘。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1或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甲基、甲氧基、氯、溴或硝基。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盐为一水合醋酸铜、无水醋酸铜、溴化铜、二水合氯化铜、氧化铜或氧化亚铜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银盐为氧化银、碳酸银或乙酸银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极性有机溶剂或极性质子溶剂,其用量相当于吲哚质量的1(Γ50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性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N, N- 二甲基甲酰胺、N, N- 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水,所述的极性质子溶剂为聚乙二醇-400、异丙醇、乙醇或甲醇。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1-取代吲哚、R2-取代苯甲酰甲酸、铜盐、银盐的摩尔比为1.0 :2.0 :0. I 0.2 :1.0 2.0。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环境是在含水并且有氧的体系中进行,反应温度为6(T12(TC。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如下述式(I)的,其特征在于,以R1-取代吲哚(Ⅱ)与R2-取代苯甲酰甲酸(Ⅲ)为原料,铜盐为催化剂,银盐为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脱羧的酰基化反应。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更为廉价和稳定的铜盐和银盐,反应环境不需要进行绝对无水处理,也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即可直接酰基化反应,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收率较高。文档编号C07D209/12GK102911105SQ20121044974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张志强, 王翠苹, 余江龙, 阎京波, 卢公昊, 贾宏敏, 王月, 迟海军, 董岩, 李华, 吕大超, 张鸿 申请人:辽宁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如下述式(I)的一种3?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R1?取代吲哚(Ⅱ)与R2?取代苯甲酰甲酸(Ⅲ)为原料,铜盐为催化剂,银盐为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脱羧的酰基化反应,?????????????????????????????????????????????????其中R1表示氢、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卤素、硝基、氨基、氨甲基、氰基或羟基,R2表示氢、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卤素、硝基、氨基、氨甲基、甲酰胺基、羟基、甲巯基、氰基、乙酰基,其中的卤素是指氟、氯、溴或碘。585781dest_path_image001.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王翠苹余江龙阎京波卢公昊贾宏敏王月迟海军董岩李华吕大超张鸿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