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216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12:40
提供一种能够确实可靠地抑制因螺旋弹簧引起的振动的扭矩变换器用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7中,成对的两个大螺旋弹簧74串联配置。根据输入旋转部件71与输出旋转部件73之间的相对角度,通过压缩成对的两个大螺旋弹簧74及小螺旋弹簧75的至少任意一方而形成的多段扭转特性中,第N扭转刚性与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比α1、α2被设定在1.5~3.0之间(N为自然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传递扭矩的同时吸收/降低扭转振动的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
技术介绍
扭矩变换器中大多设置有锁定装置,用于直接从前盖向涡轮传递扭矩。该锁定装置具有能够与前盖摩擦连接的活塞、固定在活塞上的固定板、被固定板支撑的多对扭转弹簧、通过多个扭转弹簧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在活塞上的从动盘。从动盘被固定在涡轮上(参照专利文献I)。在这里,活塞用于轴向分割前盖与涡轮之间的空间,且当从活塞的外周部环状伸 长的摩擦片按压前盖的摩擦面,前盖的扭矩则传递至锁定装置。于是,扭矩从锁定装置传递至涡轮。此时,从发动机输入的扭矩变动被配置在锁定装置外周部上的多个扭转弹簧吸收并降低。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2008-1387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I所表示的锁定装置(以下,称之为已有的锁定装置)中,一旦多对扭转弹簧被压缩,多对扭转弹簧的扭转特性则基于一对扭转弹簧的扭转特性而被决定。换句话说,为了决定多对扭转弹簧的扭转特性,有必要设定一对扭转弹簧的扭转特性。扭转特性表示一对扭转弹簧的扭转角度(旋转角度)与一对扭转弹簧能够降低的扭矩变动量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对扭转弹簧被压缩时,能够降低与一对扭转弹簧的扭转刚性相对应的扭矩变动。已有的锁定装置中,由于扭转特性为线性(I段),因此如果利用该扭转特性想要降低规定的扭转变动,不得不增大扭转刚性。但是,此时扭转刚性变得过大,有可能产生扭转弹簧开始被压缩时的初期振动。于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了将扭转特性设定成双线性(2段)的结构。但是,一旦扭矩变动的目标降低量变大,虽然能够抑制初期振动,但为了确保目标降低量,需增大第2扭转刚性。因此,此时相对第I扭转刚性的第2扭转刚性的比变大,在扭转特性的弯曲点及超过该弯曲点的范围内有可能产生因刚性差引起的新的振动。也就是说,即使将扭转特性设定成双线性(2段)时,也会产生无法完全抑制因扭转弹簧引起的振动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实可靠地抑制因螺旋弹簧引起的振动的扭矩变换器用锁定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扭矩变换器用锁定装置为,用于传递扭矩的同时吸收并降低扭转振动所需的装置。该锁定装置包括输入旋转部件、输出旋转部件、多对第I螺旋弹簧和多个第2螺旋弹簧。多对第I螺旋弹簧位于径向外侧,通过输入旋转部件与输出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被压缩在旋转方向上。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串联配置。多个第2螺旋弹簧位于径向内侦牝通过输入旋转部件与输出旋转部件的超过规定相对角度的相对旋转被压缩在旋转方向上。具有这种结构的锁定装置中,表示输入旋转部件与输出旋转部件之间的相对角度与扭矩之间关系的多对扭转特性,根据输入旋转部件与输出旋转部件之间的相对角度,通过按压第2螺旋弹簧以及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的至少任意一方而形成。而且,该多段扭转特性中,第N扭转刚性与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比被设定在I. 5 3. O之间(N为自然数)。该锁定装置中,发动机的扭矩从输入旋转部件传递至输出旋转部件。此时,通过输入旋转部件与输出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每对第I螺旋弹簧及多个第2螺旋弹簧的至少任意一个被压缩,根据与相对角度相对应的多段扭转特性,扭转振动被吸收并降低。特别是,该锁定装置中,第N扭转刚性与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比(相对于第N扭转刚性的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比)被设定在I. 5 3. O之间。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扭转特性设定为多段,即使扭矩变动的目标降低量变大,也能够抑制因螺旋弹簧引起的初期振动。而且,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第N扭转刚性与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比设定在I. 5 3. O之间,能够抑制在超过扭转特性的弯曲点时有可能产生的振动,即、因刚性差引起的振动。这样,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确实可靠地抑制因螺旋弹簧引起的振动。具体而言,当第N扭转刚性与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比不足I. 5时,由于第N扭转刚性与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差变得过小,为确保目标降低量所需的扭转特性的段数,即、常用区域中扭转特性的段数会增加,可能出现难以设定并控制扭转特性的现象。而且,扭转特性的段数增加时,锁定装置的结构有可能变得复杂,此时,锁定装置的成本有可能会增力口。但是,本专利技术中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有,当第N扭转刚性与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比大于3. O时,由于第N扭转刚性与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差变得过大,从第N扭转刚性向第N+1扭转刚性移动时,有可能产生因上述刚性差引起的振动。但是,本专利技术中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出的扭矩变换器用锁定装置,是在第一方面的装置中,上述扭转特性中第N扭转刚性与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比被设定在2. O 2. 5之间。此时,由于第N扭转刚性与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比(相对于第N扭转刚性的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t匕)被设定在2. O 2. 5之间,能够确实可靠地抑制在超过扭转特性的弯曲点时有可能产生的因刚性差引起的振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出的扭矩变换器用锁定装置,是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装置中,除最终段扭转特性之外的多段扭转特性中,第N段扭转刚性与第N+1段扭转刚性的刚性比被设定成上述刚性比。此时,如果除最终段扭转特性之外的多段扭转特性作为常用区域中使用的扭转特性,在这里,将常用区域中第N段扭转刚性与第N+1段扭转刚性的刚性比设定在I. 5 3. O之间时,能够抑制在超过扭转特性的弯曲点时有可能产生的振动,即、因刚性差引起的振动。而且,将该刚性比设定在2. O 2. 5之间时,能够抑制在超过扭转特性的弯曲点时有可能产生的因刚性差引起的振动。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出的扭矩变换器用锁定装置,是在第三方面所述的装置中,多段扭转特性成三段扭转特性。此时,一旦输入旋转部件与输出旋转部件进行相对旋转,首先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开始被压缩。于是,根据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的扭转刚性,扭转振动得以吸收并降低。接下来,一旦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的任意一方的簧丝相互贴紧,且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的任意另一方被压缩,在这里根据被压缩的第I螺旋弹簧的扭转刚性,扭转振动得以吸收并降低。最后,当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的任意另一方与多个第2螺旋弹簧被压缩,在这里根据被压缩的第I螺旋弹簧及第2螺旋弹簧的扭转刚性,扭转振动得以吸收并降低。具有这种扭转特性的锁定装置中,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被压缩时的第I扭转刚性与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的任意一方簧丝相互贴紧,且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的任意另一方被压缩时的第2扭转刚性之比,被设定为上述刚性比。如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的任意一方簧丝相互贴紧,形成第2扭转刚性,之后,通过压缩成对的两个第I螺旋弹簧的任意另一方与第2螺旋弹簧,形成第3扭转刚性。根据该构成,即使不需特别准备上述第I螺旋弹簧及第2螺旋弹簧之外的其他螺旋弹簧,能够获得三段扭转特性。即,不需把锁定装置变得复杂,能够容易 地获得三段扭转特性。而且,此时,将第3段扭转特性之外的多段特性(第I段扭转特性和第2段扭转特性)作为使用于常用区域的扭转特性,在这里把常用区域中的第I扭转刚性与第2扭转刚性的刚性比设定在I. 5 3. O之间时,能够确实可靠地抑制超过扭转特性弯曲点时有可能产生的振动,即、因刚性差引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04 JP 2010-1286501.一种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在传递扭矩的同时能够吸收并降低扭转振动,其包括 输入旋转部件; 输出旋转部件; 多对第I螺旋弹簧,位于径向外侧,通过所述输入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出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被压缩在旋转方向上; 多个第2螺旋弹簧,位于径向内侧,通过所述输入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出旋转部件的超过规定相对角度的相对旋转被压缩在旋转方向上;其中, 成对的两个所述第I螺旋弹簧串联配置; 根据所述输入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出旋转部件之间的相对角度,通过压缩成对的两个所述第I螺旋弹簧及所述第2螺旋弹簧的至少任意一方而形成,且表示所述相对角度与所述扭矩关系的多段扭转特性中,N为自然数时,第N扭转刚性与第N+1扭转刚性的刚性比被设定在I. 5 3. O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扭转特性中第N扭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佳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