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接缝叉形板组件,包括对应设置于行走面、导向板和稳定板两端的叉形板,纵向相邻行走面之间、导向板之间和稳定板之间的叉形板的叉指相互交错设置形成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叉指相互交错的叉形板结构,使得接缝相对平整,在相邻可挠式道岔梁梁段之间以及可挠式道岔梁与轻轨轨道之间能够形成较为平整的平面,对轻轨列车的行驶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使得轻轨列车在行驶时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附属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道岔梁的附属部件。
技术介绍
轻轨是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相对高差较大,人口密集,道路狭窄,坡多弯急,交通拥挤的城市来说,轻轨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特别是跨坐式单轨交通轻轨,更能适应于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跨坐式单轨交通轻轨的轨道只有一条列车跨座在路轨之上,就是只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承、稳定和导向,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铁路。技术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车辆的转向架、轨道梁和线路道岔三方面,走行机理完全不同于钢轮钢轨系统,轨道梁承受较大的扭 转荷载。通过上述记载可知,跨座式单轨铁路具有占用空间少,适应地形好,舒适环保等特点;更能适合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城市使用。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结构由轨道梁、支柱(包括托梁、基础)与道岔三部分组成,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道转入另一股道线路的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站、编组站站大量铺设;单轨道岔可以分为关节型道岔和关节可挠型道岔两种。前者道岔转辙时道岔梁在转折点前方形成折线线形;后者道岔转辙时可以使道岔梁近似连续弯成曲线线形。可挠式道岔梁则最终目的是用于使变形曲线光滑,保证轻轨行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而相邻可挠式道岔梁梁段之间以及可挠式道岔梁与轻轨轨道之间在接合时会产生较大的接缝,对轻轨的平稳运行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道岔梁的接缝处进行改进,在相邻可挠式道岔梁梁段之间以及可挠式道岔梁与轻轨轨道之间能够形成较为平整的平面,使得轻轨列车在行驶时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接缝叉形板组件,在相邻可挠式道岔梁梁段之间以及可挠式道岔梁与轻轨轨道之间能够形成较为平整的平面,使得轻轨列车在行驶时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本技术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接缝叉形板组件,包括对应设置于行走面、导向板和稳定板两端的叉形板,纵向相邻行走面之间、导向板之间和稳定板之间的叉形板的叉指相互交错设置形成平面。进一步,用于与轻轨轨道的行走面接合的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一端的叉形板为可上下摆动的活动叉形板;进一步,活动叉形板的叉指的下表面为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进一步,活动叉形板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铰接于一固定板,固定板锚固于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进一步,活动叉形板设有限制其向上摆动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活动叉形板并向下延伸的限位板,限位板设有上下方向的条形限位孔,固定板上固定设有穿过条形限位孔的限位杆;进一步,与活动叉形板相配合的轻轨轨道的叉形板的叉指上表面为与活动叉形板的叉指相配合的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轻轨轨道的叉形板的叉指之间设有用于与活动叉形板的叉指下表面接触的柔性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接缝叉形板组件,采用叉指相互交错的叉形板结构,使得接缝相对平整,在相邻可挠式道岔梁梁段之间以及可挠式道岔梁与轻轨轨道之间能够形成较为平整的平面,对轻轨列车的行驶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使得轻轨列车在行驶时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活动叉形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活动叉形板纵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活动叉形板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活动叉形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活动叉形板纵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活动叉形板纵向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接缝叉形板组件,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接缝叉形板组件,包括对应设置于行走面、导向板和稳定板两端的叉形板,图中附图标记I表示行走面、导向板和稳定板,行走面、导向板和稳定板纵向相邻行走面之间、导向板之间和稳定板之间的叉形板的叉指相互交错设置形成平面;行走面、导向板和稳定板构成了可挠式道岔梁的行走支撑,相邻行走面、导向板和稳定板之间必然具有接缝,接缝包括水平面也就是行走面之间的接缝和侧面也就是导向面之间和稳定面之间的接缝,而叉形板用于消除对应的接缝。本实施例中,用于与轻轨轨道的行走面接合的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一端的叉形板为可上下摆动的活动叉形板6 ;在可挠式道岔梁与轻轨轨道进行接合的过程中,活动叉形板6上抬,并在接合完成后落下与轻轨轨道上的叉形板形成配合,使用简单方便。本实施例中,活动叉形板6的叉指的下表面为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当然,为了活动灵活,与活动叉形板6对应,与活动叉形板相配合的轻轨轨道的叉形板3的叉指上表面为与活动叉形板的叉指相配合的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当可挠道岔梁发生挠性变形,水平方向与轻轨轨道接合或回位时,活动叉形板6的叉指水平与轻轨轨道的叉形板3的叉指相接,由于活动叉形板6的叉指的下表面的斜面结构,与其相适应,叉形板3的叉指上表面也为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对活动叉形板6产生向上的分力,使活动叉形板6向上摆动,对正后通过自身重力落下与轻轨轨道的叉形板3的叉指交错形成平面,分离过程同理;活动叉形板6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铰接于一固定板5,如图所示,活动叉形板6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铰接于一固定板5,固定板5锚固于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活动叉形板6设有限制其向上摆动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活动叉形板并向下延伸的限位板61,限位板61设有上下方向的条形限位孔,固定板5上固定设有穿过条形限位孔的限位杆62,如图所示,限位杆62穿入限位板61设的条形限位孔,实现摆动最高点的限位,避免活动叉形板抬起后不下落;叉形板保证车辆行驶到两根梁连接处的平稳性,梁与梁通过指形板啮合后过渡,车轮经过叉形板时就比较平稳;活动叉形板通过对斜面被驱动能够在接合过程中自动抬升和落下,自动复位结构变形接合后,利用自重自动闭合,达到自动抬升和自动复位的作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实施例中,轻轨轨道的叉形板3的叉指之间设有用于与活动叉形板6的叉指下表面接触的柔性层7,在活动叉形板落下时,不会与底面发生金属噪音且叉指间不发生接触,保证一定的间隙,可大大降低制造精度,从而降低成本,且接触更可靠、平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接缝叉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于行走面、导向板和稳定板两端的叉形板,纵向相邻行走面之间、导向板之间和稳定板之间的叉形板的叉指相互交错设置形成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接缝叉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与轻轨轨道的行走面接合的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一端的叉形板为可上下摆动的活动叉形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接缝叉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活动叉形板的叉指的下表面为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接缝叉形板组件,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接缝叉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于行走面、导向板和稳定板两端的叉形板,纵向相邻行走面之间、导向板之间和稳定板之间的叉形板的叉指相互交错设置形成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勇,刘波,丁国训,项林,邓飞,蒋自立,李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