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391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行走面板的横向两侧边为与可挠道岔梁的两个导向板挠性变形相适应的折线形或弧形曲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横向两侧边与可挠道岔梁的两个导向板挠性变形相适应的折线形或弧形曲线结构,适用于强制挠性变形的行走支撑,在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两个导向板发生挠性变形时与其相适应,不发生变形干涉,使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导向面平滑过渡,利于消除折线,从而利于轻轨列车通行,能够保证轻轨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降低车辆行走噪声,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附属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部件。
技术介绍
轻轨是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相对高差较大,人口密集,道路狭窄,坡多弯急,交通拥挤的城市来说,轻轨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特别是跨坐式单轨交通轻轨,更能适应于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跨坐式单轨交通轻轨的轨道只有一条列车跨座在路轨之上,就是只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承、稳定和导向,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铁路。技术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车辆的转向架、轨道梁和线路道岔三方面,走行机理完全不同于钢轮钢轨系统,轨道梁承受较大的扭转荷载。通过上述记载可知,跨座式单轨铁路具有占用空间少,适应地形好,舒适环保等特点;更能适合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城市使用。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结构由轨道梁、支柱(包括托梁、基础)与道岔三部分组成,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道转入另一股道线路的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站、编组站站大量铺设;单轨道岔可以分为关节型道岔和关节可挠型道岔两种。前者道岔转辙时道岔梁在转折点前方形成折线线形;后者道岔转辙时可以使道岔梁近似连续弯成曲线线形。在进行挠性变形的道岔梁在接合轻轨轨道时发生较大的挠性变形,由于行走面板平行于变形方向,因而其发生挠性变形的幅度较小甚至不发生变形,与导向板发生干扰,甚至影响行走支撑曲线不够圆滑,降低轻轨列车行走的舒适性,甚至还会影响到安全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进行改进,能够适应于可挠式道岔梁梁段在挠性变形时的变形曲线,不与导向板发生变形干涉,使其变形顺畅且平滑过渡,利于消除折线,能够保证轻轨行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能够适应于可挠式道岔梁梁段在挠性变形时的变形曲线,不与导向板发生变形干涉,使其变形顺畅且平滑过渡,利于消除折线,能够保证轻轨行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本技术的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行走面板的横向两侧边为与可挠道岔梁的两个导向板挠性变形相适应的折线形或弧形曲线。进一步,行走面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叉形板,纵向相邻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之间的叉形板的叉指可相互交错设置接合形成平面;进一步,用于与轻轨轨道的行走面接合的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一端的叉形板为可上下摆动的活动叉形板;进一步,所述活动叉形板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铰接于一固定板,固定板锚固于行走面板,所述活动叉形板设有限制其向上摆动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活动叉形板并向下延伸的限位板,限位板设有上下方向的条形限位孔,固定板设有穿过条形限位孔的限位杆;进一步,活动叉形板的叉指的下表面为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进一步,所述行走面上表面形成用于增加摩擦力的花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采用横向两侧边与可挠道岔梁的两个导向板挠性变形相适应的折线形或弧形曲线结构,适用于强制挠性变形的行走支撑,在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两个导向板发生挠性变形时与其相适应,不发生变形干涉,使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导向面平滑过渡,利于消除折线,从而利于轻轨列车通行,能够保证轻轨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降低车辆行走噪声,具有较好的环保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活动叉形板与固定叉形板配合结构图;图3为活动叉形板与固定叉形板配合纵向截面图;图4为活动叉形板与固定叉形板配合横向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行走面上表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活动叉形板与固定叉形板配合结构图,图3为活动叉形板与固定叉形板配合纵向截面图,图4为活动叉形板与固定叉形板配合横向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行走面上表面示意图;可挠式道岔梁梁段包括行走支撑,行走支撑一般包括可挠侧支撑板和行走面板,行走面板沿纵向水平固定支撑于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可挠梁主体上部,可挠侧支撑板包括位于侧上方的两个导向板和位于侧下方的两个稳定板,两个导向板即行走面板I、两个导向板和两个稳定板与可挠梁主体相组合共同形成完整的用于支撑轻轨列车行走的轨道结构;而可挠梁主体、两个导向板和两个稳定板均为在水平方向可挠性变形的钢质材料或者其他稳定的具有可靠强度的材料;使用时,在外部机械力的驱动下可挠梁主体、导向板和稳定板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弧形挠度变形并用于与轻轨轨道接合。本技术的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中,行走面板I横向两侧边为与两个导向板(导向板2和导向板3)挠性变形相适应的折线形或弧形曲线,如图所示,行走面板I横向两侧边位于a和b处为折线的转折点,避免挠性变形时发生干涉,使整个构造变形更加顺畅。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面板I的两端分别设有叉形板,纵向相邻的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I之间的叉形板的叉指可相互交错设置接合形成平面;本实施例中,可挠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I上用于与轻轨轨道的行走面接合的一端的叉形板为可上下摆动的活动叉形板,活动叉形板的叉指的下表面为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当然,相邻可挠式道岔梁梁段或轻轨轨道需设有与该叉形板相互交错形成平面的另一叉形板;行走面、导向板和稳定板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相邻可挠式道岔梁梁段或轻轨轨道接合会形成接缝,接缝包括水平面也就是行走面之间的接缝和侧面也就是导向面和稳定面之间的接缝,对应的如图所示,叉形板包括平面(设置于行走面)的叉形板和侧面(设置于导向板和稳定板)的叉形板;相邻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之间的叉形板和轻轨轨道上的叉形板结构相同;其中,用于与轻轨轨道的行走面接合的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I 一端的叉形板为可上下摆动的活动叉形板6(包括仅是叉指上下摆动的结构),活动叉形板6的叉指的下表面为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行走面上用于与轻轨轨道接合的一端的叉形板为可上下摆动的活动叉形板6,活动叉形板6的叉指的下表面为 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如图所示,活动叉形板6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铰接于一固定板61,固定板61锚固于行走面板I ;同时,活动叉形板6设有限制其向上摆动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活动叉形板6并向下延伸的限位板63,限位板63设有上下方向的条形限位孔,固定板61设有穿过条形限位孔的限位杆62,实现摆动最高点的限位;当然,为了活动灵活,与活动叉形板6对应,轻轨轨道的叉形板5的叉指的上表面也为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当可挠道岔梁发生挠性变形,水平方向与轻轨轨道接合或回位时,活动叉形板6的叉指水平与轻轨轨道的叉形板5的叉指相接,由于活动叉形板6的叉指的下表面的斜面结构,与其相适应,叉形板5的叉指上表面也为中间突出的斜面结构,对活动叉形板6产生向上的分力,使活动叉形板6向上摆动,对正后通过自身重力落下与轻轨轨道的叉形板5的叉指交错形成平面,分离过程同理;叉形板保证车辆行驶到两根梁连接处的平稳性,梁与梁通过指形板啮合后过渡,车轮经过叉形板时就比较平稳;活动叉形板通过对斜面被驱动能够在接合过程中自动抬升和落下,自动复位结构变形接合后,利用自重自动闭合,达到自动抬升和自动复位的作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面板I上表面形成用于增加摩擦力的花纹4,用于增大摩擦力。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其特征在于:行走面板的横向两侧边为与可挠道岔梁的两个导向板挠性变形相适应的折线形或弧形曲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勇秦正传先书项林石进蒋自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