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及铸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944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及铸焊装置,包括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装置和铸焊机及连接二者的输送轨道,所述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装置包括:支撑台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台上方的固定架,所述支撑台上沿所述蓄电池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助焊剂浸渍装置、助焊剂吸干装置和烘干装置;铸焊装置包括带有升降架的浸铅机构,所述升降架带有支撑汇流排模具的模具支撑导轨,还设有铸焊机构和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用于对蓄电池进群进行前处理及汇流排铸焊,蓄电池的极耳依次经过沾取助焊剂、吸干助焊剂和烘干助焊剂处理后由输送轨道输送至助焊机处,由铸焊机对蓄电池极群进行汇流排自动铸焊。整个过程全自动控制,空座效率高,铸焊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及铸焊装置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组成是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隔膜、电池槽和盖,其中正极板和负极板均由板栅和活性物质构成;板栅用于支持活性物质,并同时起到导电作用,一般使用铅锑合金,也可使用纯铅或其他铅合金;在充电状态时,正极板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为海绵状铅,在放电状态时,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均为硫酸铅。 正极板和负极板交替排列放置,并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放置隔膜,若干正极板和负极板构成极群,极群装在绝缘的电池槽内,边极板一般为负极板,正极板和负极板上均带有极耳,相同极性的极耳焊接在一起形成汇流排,相邻的不同极性汇流排通过跨桥连接,汇流排上设有伸出电池盖的极柱,用于外接电源或用电设备。传统工艺中,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铸焊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完成的,其铸焊外观不平整、效率低下、报废和补焊率较高,要求工人的铸焊技术比较高,生产中产生的烟气对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较大。申请号为201020204247. 2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蓄电池极群铸焊装置,包括箱体,沿所述的箱体内的两个侧壁设有竖直布置的导轨,箱体内设有可沿所述导轨滑动的升降架,升降架底部装有用于放置极群的极群模具,箱体底部设有熔铅锅,在熔铅锅和极群模具之间设有可沿所述导轨升降的汇流排模具;在箱体内的两个侧壁上设有水平导轨以及沿该水平导轨运动的平台,平台顶面设有形状与极群相应的顶柱,在升降架的顶部设有可升降的挡板,顶柱挤压极群时,挡板下降压住蓄电池盒。申请号为200910252982. 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蓄电池行业的蓄电池铸焊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它包括刷片装置,浸溃装置,铸焊主机,所述的刷片装置,浸溃装置通过电池输送线依次连接;刷片装置包括带有顶出气缸的刷片主板,带有刷片气缸的钢丝刷。以上两种铸焊装置都克服了传统方法中人工铸焊的缺陷,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对环境及人体的伤害,但是前一种铸焊装置中没有设置相匹配的铸焊前处理装置,后一种铸焊装置中虽然设置了与铸焊机匹配的铸焊前处理即浸溃装置,但该装置的浸溃装置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浸溃装置中通过海绵吸附助焊液,蓄电池在浸溃装置中沾附助焊液时,是整个蓄电池的极群都与海绵接触,会导致除了极群极耳除沾附助焊液外其他的地方也会沾附上助焊液,而且对于沾附的多余的助焊液没有装置对其进行处理,这样既造成了助焊液的浪费,另外在浸溃装置中浸溃助焊液后没有专门的烘干装置将其烘干,影响整个铸焊工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及铸焊装置,整个前处理过程控制精度高,铸焊过程中汇流排、跨桥和极柱铸焊一次成型,整个处理过程全自动控制,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环保,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一种全自动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及铸焊装置,包括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装置和铸焊机,所述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装置包括支撑台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台上方的固定架,所述支撑台上沿所述蓄电池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助焊剂浸溃装置、助焊剂吸干装置和烘干装置;所述的助焊剂浸溃装置包括第一镂空板和位于第一镂空板下方的助焊剂槽;所述助焊剂吸干装置包括第二镂空板和位于第二镂空板下方的助焊剂吸干垫;·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第三镂空板和位于第三镂空板下方的烘干机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一水平导轨、与所述第一水平导轨滑动配合的两个机械手、分别驱动所述两个机械手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铸焊机包括包括带有升降架的浸铅机构,所述升降架带有支撑汇流排模具的模具支撑导轨,还设有铸焊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铸焊机构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升降台、以及位于所述升降台台面上的蓄电池夹紧机构;其中所述升降台台面带有贯通的极耳插孔;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水平导轨、模具推送架、以及驱动所述模具推送架沿第二水平导轨滑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水平导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极耳插孔下方,另一端与所述浸铅机构的升降架衔接。助焊剂浸溃装置、助焊剂吸干装置和烘干装置沿蓄电池传送方向依次固定在支撑台上,通过固定架上的两个机械手相互配合使蓄电池依次在助焊剂浸溃装置、助焊剂吸干装置和烘干装置中进行处理,机械手抓取蓄电池使极耳依次在助焊剂浸溃装置中沾取助焊齐U、在助焊剂吸干装置中吸掉多余的助焊剂、在烘干装置上烘干。烘干后的蓄电池转送至铸焊机处,通过铸焊机的机械手将蓄电池倒置放入蓄电池夹紧机构中,蓄电池夹紧机构夹紧倒置的蓄电池,蓄电池朝向下方的极群极耳穿过所述极耳插孔,升降台下降,极耳伸入汇流排模具灌满铅液的模腔中,一定时间后,冷却模具,铅液凝固成型,升降台上升,完成汇流排、跨桥及极柱的焊接。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装置和铸焊机之间可以通过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装置中的其中一个机械手将蓄电池转运至铸焊机构中升降台台面上的蓄电池夹紧机构。也可以是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装置和铸焊机之间设有传送带,所述铸焊机带有蓄电池转运机械手;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装置中的其中一个机械手将蓄电池转运至传送带上,而蓄电池转运机械手将传送带上的蓄电池转运至铸焊机构中升降台台面上的蓄电池夹紧机构。所述第二水平导轨的一端延伸至极耳插孔下方,另一端与所述浸铅机构中处于高位的升降架相连接,汇流排模具在模具推送架的带动下沿第二水平导轨由极耳插孔下方移动至浸铅机构的升降架上。所述第二水平导轨将焊接机构与浸铅机构平行排列,避免两个操作过程的相互干扰。驱动固定架上两个机械手的驱动装置可以是同一套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驱动装置,如果采用同一套驱动装置,两个机械手的动作不好控制,因此,本技术中,固定架上两个机械手各设置一套驱动装置,即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导轨方向布置的丝杠;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用于驱动所述丝杠的电机;所述丝杠与对应的机械手螺纹配合。与丝杆对应的机械手上固定一个螺母座,电机驱动丝杆传动使机械手在第一水平导轨上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导轨方向布置的两个气缸,其中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第二气缸与对应的机械手相互固定,所述两个气缸的活塞杆相向设置并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通过两个气缸的活塞杆伸缩驱动相应机械手在水平导轨上来回 滑动,进行蓄电池的传送。所述机械手包括与所述第一水平导轨滑动配合的移动座;布置在所述移动座上的竖直导轨;与所述竖直导轨滑动配合的气动爪;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驱动所述气动爪沿竖直导轨滑动的第三气缸。当机械手运行至相应的处理工序上方时,第三驱动气缸驱动气动爪升降进行蓄电池的抓取或放置。所述气动爪包括两个夹臂以及驱动这两个夹臂相对运动的第四气缸。当气动爪需要抓取蓄电池时,第四气缸驱动两个夹臂夹紧,蓄电池不会掉落;放置蓄电池时,第四气缸驱动夹臂松弛,平稳的放置蓄电池。助焊剂盛装在助焊剂槽中,为方便助焊剂在助焊剂槽底部顺利流动,所述助焊剂槽中设有开放式的助焊剂流道。该助焊剂流道的深度一般为2mm左右。蓄电池极耳在助焊剂槽中沾取助焊剂时是将蓄电池极耳从第一镂空板的镂空部位伸入助焊剂槽中沾取,因此,只要在助焊剂槽中有足够多的助焊剂,极群极耳穿过第一镂空板的镂空部位后能够与助焊剂接触即可,但是这样的沾取方式需要时时保证助焊剂槽中有足够多的助焊剂,且极耳与助焊剂直接接触每次沾取的助焊剂会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及铸焊装置,包括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装置和铸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极群铸焊前处理装置包括:支撑台(16)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台(16)上方的固定架(1),所述支撑台(16)上沿所述蓄电池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助焊剂浸渍装置(12)、助焊剂吸干装置(13)和烘干装置(14);所述的助焊剂浸渍装置(12)包括第一镂空板(1203)和位于第一镂空板(1203)下方的助焊剂槽(1201);所述助焊剂吸干装置(13)包括第二镂空板(1302)和位于第二镂空板(1302)下方的助焊剂吸干垫;所述烘干装置(14)包括第三镂空板(1401)和位于第三镂空板(1401)下方的烘干机构;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第一水平导轨(8)、与所述第一水平导轨(8)滑动配合的两个机械手(2,5)、分别驱动所述两个机械手(2,5)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铸焊机包括:包括带有升降架(21)的浸铅机构,所述升降架(21)带有支撑汇流排模具的模具支撑导轨(2103),还设有铸焊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铸焊机构包括底座(23)、设置在所述底座(23)上的升降台(18)、以及位于所述升降台(18)台面上的蓄电池夹紧机构;其中所述升降台(18)台面带有贯通的极耳插孔(1807);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水平导轨(22)、模具推送架(2201)、以及驱动所述模具推送架(2201)沿第二水平导轨(22)滑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水平导轨(2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极耳插孔(1807)下方,另一端与所述浸铅机构的升降架(21)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正望佘仁松陈志平代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