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55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包括布流器(1)、分配器(2);所述的布流器(1)为一箱体结构,该箱体两侧开有多个布流小孔(11);分配器(2)插设于布流器(1)箱体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为倒“T”形,内部开设有与布流器(1)箱体内腔相通且互为连通的进流通道(21)和出流通道(22、23)。(*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带连铸设备,特别涉及薄带连铸布流技术。正因为双辊薄带连铸布流装置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各国在此方面有许多研究,如美国专利号6,073,680所公开的分配器,它位于中间包的下方,形如小的中间包。由中间包流入的钢液通过分配器内一排布流孔流入到布流器内。这样的分配器形式有如下缺点需专门设计体积较大的分配器,投资增加;钢液通过该分配器的温度损失大;通过分配器和布流器后的钢液,温度分布难以按要求控制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包括布流器、分配器;所述的布流器为一箱体结构,该箱体两侧开有多个布流小孔;分配器插设于布流器箱体内腔;所述的分配器为倒“T”形,内部开设有与布流器箱体内腔相通且互为连通的进流通道和出流通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配器内底部进流通道下开有缓冲槽,该缓冲槽槽口低于出流通道进口。所述的分配器内的缓冲槽槽口处设有可控制出流通道进口的控流墙。所述的分配器内的出流通道为倾斜设置;又,所述的分配器内的出流通道出口端为水平通道。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配器内的出流通道为直弯型。所述的分配器出流通道侧壁各开有至少一个布流小孔,以保证在薄带连铸带宽较宽的情况下,两侧出流之间的钢液流动分布均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本技术的分配器与布流器的组合,简化了薄带连铸布流结构,降低铸机高度,减少投资;减少过程温降,降低出钢温度;灵活地掌握与控制结晶辊内熔池布流情况;使结晶辊内熔池温度易于控制;可以方便地实现流出分配器的钢液流量相同、熔池内钢液温度分布合理、熔池内钢液波动较小,从而保证浇铸的正常进行和生产出高质量的钢带的目的。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本技术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分配器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分配器的第三种结构形式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分配器的第四种结构形式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分配器的第五种结构形式的剖视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本技术中分配器的A-A剖视示意图。参见图4,所述的分配器2内的出流通道22、23可为水平通道。参见图5,所述的分配器2内的出流通道22、23还可为倾斜设置。参见图6,所述的分配器2内的出流通道22、23出口端为水平通道。参见图7、8,所述的分配器2出流通道22、23侧壁还各开有二个布流小孔26。从中间包3内流出的钢液,进入倒“T”形结构的分配器2,通过其底部缓冲槽24的缓冲,越过两侧的控流墙25,将钢液均匀地分配到分配器2两侧,再由两侧的出流通道22、23将钢液注入到布流器1中。钢液进入布流器1后,通过布流器1上的具有一定大小、一定方向的布流小孔11,将钢液均匀地布置到两个结晶辊5之间的熔池4内,以保证熔池4内钢液在熔池4的各个部位波动最小,温度梯度最小,最终形成湍动小、符合温度分布要求的熔池4。钢液在两个水冷的结晶辊5表面凝固,形成一层金属壳,通过双辊5的逆向转动,在两个结晶辊5中心线附近达到完全凝固后,同时要保证侧封板附近溶池4温度较高,可保证浇铸出合格薄带,通过一定的轧制后形成金属薄带。权利要求1.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包括布流器(1)、分配器(2);所述的布流器(1)为一箱体结构,该箱体两侧开有多个布流小孔(11);分配器(2)插设于布流器(1)箱体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为倒“T”形,内部开设有与布流器(1)箱体内腔相通且互为连通的进流通道(21)和出流通道(22、2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内底部进流通道(21)下开有缓冲槽(24),该缓冲槽(24)槽口低于出流通道(22、23)进口。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内的缓冲槽(24)槽口处设有可控制出流通道(22、23)进口的控流墙(25)。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内的出流通道(22、23)为倾斜设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内的出流通道(22、23)为倾斜设置。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内的出流通道(22、23)出口端为水平通道。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内的出流通道(22、23)出口端为水平通道。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内的出流通道(22、23)为直弯型。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出流通道(22、23)侧壁开有至少一个布流小孔(26)。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出流通道(22、23)侧壁开有至少一个布流小孔(26)。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出流通道(22、23)侧壁开有至少一个布流小孔(26)。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出流通道(22、23)侧壁开有至少一个布流小孔(26)。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2)出流通道(22、23)侧壁开有至少一个布流小孔(26)。专利摘要薄带连铸用布流装置,包括布流器、分配器;所述的布流器为一箱体结构,该箱体两侧开有多个布流小孔;分配器插设于布流器箱体内腔;分配器为倒“T”形,内部开设有与布流器箱体内腔相通且互为连通的进流通道和出流通道。钢液进入布流器以及分配器后,经布流器上的布流小孔,将钢液均匀地布置到两个结晶辊之间的熔池内。通过采用分配器与布流器的组合,简化了薄带连铸布流结构,降低铸机高度;减少过程温降,降低出钢温度;并可灵活地掌握与控制结晶辊内熔池布流情况;使结晶辊内熔池温度易于控制;可以方便地实现流出分配器的钢液流量相同、熔池内钢液温度分布合理、熔池内钢液波动较小,从而保证浇铸的正常进行和生产出高质量的钢带的目的。文档编号B22D11/103GK2526109SQ0127640公开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樊俊飞, 贺友多, 方园, 张捷宇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包头钢铁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俊飞贺友多方园张捷宇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包头钢铁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