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型熔炼炉为上引连铸提供大量金属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490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小型熔炼炉为上引连铸提供大量金属液的方法,属于金属冶金、铸造类。为了提高上引连铸的产量,现有技术是采用三炉一体的方法,这种将中间炉作为保温铸造炉的形式存在产量受限制、炉温波动大的问题。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小型炉供应大量金属液的方法。本方案的特点是将三个以上小型炉用输液通道串联起来并将顶端炉作保温铸造炉。该方法实现了铸造机能双排排列增加结晶器数量,从而提高产量,并可保持炉温波动小。(*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金属冶炼、铸造方法,尤其是。目前在上引连续铸造工艺中,由于上引连续铸造机的特殊要求,多数采取使用单个炉体既作为熔炼炉也作为保温、铸造炉,但这种方法受到产量的限制。为了增加产量,芬兰曾采取用两台熔炼炉熔化金属,交替将金属液倾倒给保温、铸造炉。这种方式则需要气体保护、液压倾倒装置和真空系统,使设备复杂且投资大成本高。现有人将三台熔炼炉用通道连接起来,将中间的熔炼炉作为保温、铸造炉,用两旁的熔炼炉熔化金属并向中间的保温、铸造炉输送金属液,构成三炉一体的熔铸炉。此种方式的问题是由于保温、铸造炉位置设在中间,这就限制了结晶器的数量故而限制了产量。在两边下料中间引铸,使保温、铸造炉的操作很不方便。另外,保温、铸造炉是由两边的小型熔炼炉同时向其注入金属液,这将造成金属液温度的波动,影响铸造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小型熔炼炉为上引连续铸造提供大量金属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的,在上引连续铸造中,采用小型熔炼炉为其提供大量金属液的方法特点,是将3个已上小型熔炼炉用金属液的输液通道相串联,并将最顶端的小型熔炼炉作为保温、铸造炉,其余小型熔炼炉作为熔化金属的熔炼炉,并向作保温、铸造炉的小型熔炼炉提供金属液。另外,由于金属液是从距作为保温、铸造炉的小型熔炼炉最远的小型熔炼炉开始提供,故此需要连接小型熔炼炉的输液通道横截面积,距作为保温、铸造炉的小型熔炼炉最远的输液通道横截面积最小,随着距保温、铸造炉的接近其输液通道横截面积逐级增加。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方法,由于金属液是由多个小型熔炼炉共同提供,因此可以提供大量金属液,保证高速上引连续铸造的用量。再有,作为保温、铸造炉的小型熔炼炉是在一串被联接的小型熔炼炉的顶端,故连铸机可以在小型熔炼炉串联轴线两旁与轴线平行排列,使结晶器可以实现双排布置,充分利用炉口面积,并增加了结晶器的数量从而提高了产量。另外,也正因为作为保温、铸造炉的小型熔炼炉是在一串被联接的小型熔炼炉的顶端,故其金属液均是通过相邻的一个小型熔炼炉提供,这对保温、铸造炉的温度波动减少,可保证铸造质量。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比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这种用小型熔炼炉为上引连续铸造提供大量金属液的方法,是将四个5KW等功率的有芯工频感应电炉用金属液的输液通道相串联成一排,并将最顶端的第一个电炉作为保温、铸造炉,其余第二、第三、第四个电炉作为熔化金属的熔炼炉,并向第一个作保温、铸造炉的电炉提供金属液。而对输液通道来说第三和第四两炉之间的输液通道横截面积最小,第一、二炉之间的输液通道横截面积最大,而第二、三炉之间的则居中。这种方法由于金属液是由三个电炉共同提供,因此可以提供大量金属液,保证高速上引连续铸造的用量。再有,作为保温、铸造炉的电炉是在一串被联接电炉的顶端,故连铸机的结晶器可以在电炉串联轴线两旁与轴线平行排列,使结晶器实现双排布置,充分利用了炉口面积,并增加了结晶器的数量从而提高了产量。本实施例的结晶器可以增加八到十个。另外,作为保温、铸造炉的第一个电炉其金属液只是由第二个电炉提供,这对保温、铸造炉的温度波动影响减少,一般可保持在±5℃左右,保证了铸造质量。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达到年产量在8000吨左右,这比现有技术三炉一体的方法在产量上增加了大约有一倍,但在设备费用上确增加很少。是一种极有推广价值的方法。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将3个已上小型熔炼炉用输液通道相串联,并将最顶端的小型熔炼炉作为保温、铸造炉,其余小型熔炼炉作为熔炼炉提供金属液。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小型熔炼炉的输液通道横截面积,距作为保温、铸造炉的小型熔炼炉最远的输液通道横截面积最小,随着距保温、铸造炉的接近输液通道横截面积逐级增加。全文摘要,属于金属冶金、铸造类。为了提高上引连铸的产量,现有技术是采用三炉一体的方法,这种将中间炉作为保温铸造炉的形式存在产量受限制、炉温波动大的问题。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小型炉供应大量金属液的方法。本方案的特点是将三个以上小型炉用输液通道串联起来并将顶端炉作保温铸造炉。该方法实现了铸造机能双排排列增加结晶器数量,从而提高产量,并可保持炉温波动小。文档编号B22D11/01GK1097663SQ9311135公开日1995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7日专利技术者夏立德 申请人:山东省新泰市铜材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小型熔炼炉为上引连铸提供大量金属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3个已上小型熔炼炉用输液通道相串联,并将最顶端的小型熔炼炉作为保温、铸造炉,其余小型熔炼炉作为熔炼炉提供金属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立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新泰市铜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