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蜗杆副机构及使用其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3908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2:31
提供一种蜗轮蜗杆副机构及使用其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蜗轮蜗杆副机构(44)由蜗杆(80)、转矩传递用蜗轮(90)和辅助蜗轮(100)构成。该辅助蜗轮位于该转矩传递用蜗轮的旋转中心线(CL),并且重合于该转矩传递用蜗轮,并被定位部(110)定位。该定位部包括定位承受部(111)以及可嵌入该定位承受部的定位凸部(112)。该定位承受部形成于该辅助蜗轮和该转矩传递用蜗轮的任一方,该定位凸部形成于任另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蜗轮蜗杆副机构及使用其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搭载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蜗轮蜗杆副机构由与电动马达连结的蜗杆以及与负载连结的转矩传递用的蜗轮构成。电动马达产生的辅助转矩从蜗杆经蜗轮向负载传递。近年,为了提高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操舵感觉·操舵feeling),开发出减小蜗杆的齿和蜗轮的齿之间的齿隙(间隙)的技术。减小该齿隙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公知。在专利文献I公知的蜗轮蜗杆副机构由蜗杆、与该蜗杆啮合的转矩传递用蜗轮、设置于该转矩传递用蜗轮的辅助蜗轮构成。该辅助蜗轮相对于转矩传递用蜗轮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心,并且与该转矩传递用蜗轮重合。辅助蜗轮相对于转矩传递用蜗轮的相对旋转变位受到限制。由辅助蜗轮减小蜗杆的齿和转矩传递用蜗轮的齿之间的齿隙。为了减小该齿隙,要求适当设计相对于转矩传递用蜗轮的齿而言的、辅助蜗轮的齿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3374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相对于转矩传递用蜗轮的齿而言的、辅助蜗轮的齿的相对位置进行适当设定的技术。在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蜗轮蜗杆副机构,其包括蜗杆、与该蜗杆啮合的转矩传递用蜗轮以及在该转矩传递用蜗轮设置的辅助蜗轮,通过该辅助蜗轮使所述蜗杆的齿和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多个齿之间的齿隙减小,其中,所述辅助蜗轮位于与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旋转中心线同心的位置,并且被重合于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并可由定位部定位而安装,该定位部包括在所述辅助蜗轮和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任一方形成的定位承受部、以及形成于所述辅助蜗轮和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任另一方,可嵌入所述定位承受部的定位凸部。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定位承受部形成于所述辅助蜗轮的配合面和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配合面的任一方,所述定位凸部形成于所述辅助蜗轮的所述配合面和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所述配合面的任另一方。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定位承受部和所述定位凸部之中,形成于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一方与该转矩传递用蜗轮的多个齿形成为一体。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定位承受部所在的一方的所述配合面还具有以所述旋转中心线为基准的圆弧状的长槽,所述定位承受部由位于所述长槽的一部分的凹部构成,所述定位凸部可通过嵌入所述长槽而被该长槽引导而变位到所述定位承受部。在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和所述辅助蜗轮的任一方具有朝向另一方沿着所述旋转中心线延伸的卡爪部,并且所述另一方具有可卡止所述卡爪部的卡止部,通过所述卡爪部卡止于所述卡止部而限制向沿着所述旋转中心线的方向的变位,由此所述辅助蜗轮被安装于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在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卡爪部包括从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所述配合面沿着所述旋转中心线向所述辅助蜗轮延伸的臂;以及从该臂的前端沿着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所述配合面突出的爪部,所述卡止部包括沿着所述旋转中心线贯通所述辅助蜗轮,并且形成为以所述旋转中心线为基准的圆弧状的贯通孔;以及沿着形成该贯通孔的圆弧状的缘,形成于所述辅助蜗轮的非配合面的倾斜面,所述贯通孔包括可供所述臂及所述爪部同 时插通的第I贯通孔;以及与该第I贯通孔相连并且仅可供所述臂贯通的第2贯通孔,所述倾斜面在距离所述辅助蜗轮的所述非配合面的深度位置、且所述第I贯通孔和所述第2贯通孔的边界具有倾斜始点,并从该倾斜始点沿着所述第2贯通孔倾斜延伸到所述非配合面,以该延伸的倾斜端作为倾斜终点,所述爪部在与所述臂一起插通在所述第I贯通孔中后,通过相对于所述辅助蜗轮以所述旋转中心线为基准相对转动所述爪部,所述爪部在被所述倾斜面弓I导而位于所述非配合面时,可具有弹性地卡止于该非配合面。在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定位承受部在所述爪部卡止于所述辅助蜗轮的所述非配合面时,位于可供所述定位凸部嵌合的位置上。在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中,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所述定位凸部、所述臂及所述爪部是由树脂材料相互成形为一体的一体件,所述爪部从所述臂朝向所述旋转中心线突出。在技术方案9的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和所述辅助蜗轮的任一方形成朝向另一方沿所述旋转中心线延伸的卡爪部,在所述另一方形成可嵌入且可卡止所述卡爪部的卡止部,由此所述定位凸部由所述卡爪部构成,并且所述定位承受部由所述卡止部构成,通过所述卡爪部嵌入且被卡止于所述卡止部,限制朝向沿着所述旋转中心线的方向的变位,由此所述辅助蜗轮被定位且安装于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在技术方案10的专利技术中,所述辅助蜗轮具有用于与所述蜗杆的所述齿啮合的多个齿,该多个齿通过构成为可向所述辅助蜗轮的旋转方向进行具有弹簧特性的弯曲变形,在向所述辅助蜗轮的旋转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与所述蜗杆相接,由此可使所述蜗杆和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至少一方旋转。在技术方案11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所述多个齿相对于所述蜗杆的所述齿都未相接时,所述辅助蜗轮的所述多个齿的至少一个在向所述辅助蜗轮的旋转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与所述蜗杆的所述齿相接。在技术方案12的专利技术中,所述辅助蜗轮的所述多个齿的至少一个始终在向所述辅助蜗轮的旋转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与所述蜗杆的所述齿相接。在技术方案13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蜗杆的旋转方向从正转方向切换向逆转方向时,在所述转矩传递用蜗轮的多个所述齿之中,在即将切换为所述逆转方向前从与所述蜗杆的所述齿啮合的第I齿到啮合于与该第I齿不同的第2齿的期间,所述辅助蜗轮的所述多个齿的至少一个在向所述辅助蜗轮的旋转方向弯曲的状态下与所述蜗杆的所述齿相接。在技术方案14的专利技术中,所述辅助蜗轮是包括所述多个齿在内整体由树脂成形为一体的成形品。在技术方案15的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使用蜗轮蜗杆副机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具备所述的蜗轮蜗杆副机构;从车辆的方向盘到操舵车轮的转向系统;以及产生转矩并且将该转矩经所述蜗轮蜗杆副机构传给所述转向系统的电动马达。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转矩传递用蜗轮重合辅助蜗轮,在定位承受部嵌入定位凸部,从而可将辅助蜗轮可靠地定位在相对于转矩传递用蜗轮而言预先设定的最佳的相位上。因此,能够将辅助蜗轮的齿相对于转矩传递用蜗轮的齿的相对位置适当且容易地设定在最佳的位置上。而且,定位的构成只要是组合定位承受部和定位凸部这样的简单的构成即可。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定位承受部和定位凸部由于位于各配合面,因此容易在定位承受部嵌入定位凸部。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定位承受部和定位凸部的任一方与转矩传递用蜗轮的齿·一起形成为一体。因此,定位承受部和定位凸部的任一方与相对于转矩传递用蜗轮的齿由另外部件构成的情况相比,可精度良好地设定相对于该齿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且精度良好地设定辅助蜗轮的齿相对于该齿的相对位置。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定位凹部位于以辅助蜗轮的旋转中心线为基准的圆弧状的长槽的一部分。因此,在圆弧状的长槽嵌入定位凸部后,通过将转矩传递用蜗轮和辅助蜗轮的任一方以旋转中心线为基准转动,从而在位于长槽的定位凹部嵌合定位凸部。作业者不用目视就能可靠且容易地将辅助蜗轮的齿相对于转矩传递用蜗轮的齿的相对位置设定在最佳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减少组装工时数。在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转矩传递用蜗轮重合辅助蜗轮,从而在卡止部卡止卡爪部。其结果是,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将辅助蜗轮组装于转矩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高大清水康夫白石岳人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