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堆垛机装置,用于搬运和堆摞压块,所述堆垛机装置包括导轨,导轨上滑动设置有上框架,该上框架上设有行走驱动装置,且上框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连接有中框架,该中框架上设有第一气缸,同时,中框架下方设有下框架,该下框架的两端均铰连有夹杆,该夹杆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和夹持端,且受拉端和第一气缸连接、夹持端上铰连有夹爪,该夹爪和压块相配。优化后,中框架和受拉端之间连接有连杆;下框架的两端分别铰连有护爪,该护爪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气缸、下端和压块相配,且第二气缸固定于下框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生产效率较高、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搬运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堆垛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处理废汽车的压块时,需要按设计的路线,将压块从上一工序出舱后,搬运至另一位置并垂直堆摞在一起。目前,进行该搬运及堆摞工作时,普遍采用行车、叉车、巷道式堆垛机或机器人堆垛机。其缺陷在于或需要专门的熟练操作工控制、生产效率低,或结构复杂、设备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堆垛机装置,它具有无·需专门的熟练操作工控制,从而生产效率较高,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堆垛机装置,用于搬运和堆摞压块,所述堆垛机装置包括导轨,导轨上滑动设置有上框架,该上框架上设有行走驱动装置,且上框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连接有中框架,该中框架上设有第一气缸,同时,中框架下方设有下框架,该下框架的两端均铰连有夹杆,该夹杆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和夹持端,且受拉端和第一气缸连接、夹持端上铰连有夹爪,该夹爪和压块相配。所述中框架和受拉端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夹爪上设有倒刺。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有升降链条。所述下框架的两端分别铰连有护爪,该护爪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气缸、下端和压块相配,且第二气缸固定于下框架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无需专门熟练操作工控制,生产效率较高。本专利技术的堆垛机装置的夹爪夹持在压块两端后,上框架沿轨道移动,即可实现压块的搬运和堆摞,无需采用行车、叉车或巷道式堆垛机等需要专门驾驶和操作人员的设备,从而生产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2、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的堆垛机装置相对于传统的机器人堆垛机而言,结构得到了极大简化,从而无需较大设备投资。3、运行安全可靠。夹爪能够根据压块的重量自行调整夹持力,避免了压块的掉落。在搬运的过程中,护爪能够兜于压块的下方,即便压块掉落,护爪亦可将其托住,防止其下落伤人。这些措施均极大的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堆垛机装置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夹杆及其连接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夹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0、导轨;20、上框架,21、行走驱动装置,22、升降驱动装置,221、升降链条;30、中框架,31、第一气缸,32、连杆;40、下框架,41、夹杆,411、夹持端,412、受拉端,42、夹爪,421、倒刺,43、护爪,44、第二气缸;50、压块。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见图I和图2所示用于搬运和堆摞压块50的堆垛机装置包括导轨10,导轨10可以采取工字钢制备。导轨10上滑动设置有上框架20,该上框架20上设有行走驱动装置21。即,上框架20能够在行走驱动装置21的驱动下沿导轨10滑动。该上框架20通过升降驱动装置22连接有中框架30,该中框架30上设有第一气缸31。其中的升降驱动 装置22可以包括有升降链条221。S卩,中框架30通过升降链条221连接于升降驱动装置22上,在升降驱动装置22的作用下,中框架30能够上升或下降。同时,中框架30下方设有下框架40,该下框架40的两端均设有夹杆41。该夹杆41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412和夹持端411,且夹杆41的中部绞连在下框架40的端部。其中,受拉端412和弟一气缸31连接、夹持端411上铰连有夹爪42,该夹爪42和压块50相配。所谓夹爪42和压块50相配,指的是2个夹爪42向内位移后夹紧压块50。这样,该堆垛机装置的动作过程为将夹爪42夹在压块50的两个端面上,启动第一气缸31,则夹杆41的受拉端412向上位移,使夹持端411向内位移,从而夹持端411带动夹爪42向内位移而夹紧压块50。此时,夹爪42对压块50的夹持力可以设为F1。接着,启动升降驱动装置22将压块50升起,启动行走驱动装置21将压块50放置于指定位置并堆摞。优化的,中框架30和受拉端412之间连接有连杆32。这样,在压块50的重力作用下,下框架40相对于中框架30具有向下的位移趋势,从而中框架30通过连杆32具有向上拉动受拉端412向上位移的趋势,进而增加了夹爪42对压块50的夹持力。设该夹持力为F2,则F2随压块50重量的增加而增大。这样,避免了因压块50重量较大而夹持力不足的情况。当然,此时压块50两端受到的夹持力为F1+F2。进一步,该下框架40的两端分别铰连有护爪43。该护爪43的下部可以为“L”字形。同时,该护爪43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气缸44、下端和压块50相配,且第二气缸44固定于下框架40上。显然,护爪43形成了以铰轴为支点的杠杆机构。即,第二气缸44启动后,护爪43的下端向内位移而兜在压块50的下方,防止一旦出现压块50从夹爪42上掉落时,压块50被护爪43所托住。见图3所示,夹爪42上可以设有倒刺421。该倒刺421增加了夹爪42和压块50之间的摩擦力。权利要求1.堆垛机装置,用于搬运和堆摞压块(50),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垛机装置包括导轨(10),导轨(10)上滑动设置有上框架(20),该上框架(20)上设有行走驱动装置(21),且上框架(20)通过升降驱动装置(22)连接有中框架(30),该中框架(30)上设有第一气缸(31),同时,中框架(30)下方设有下框架(40),该下框架(40)的两端均铰连有夹杆(41),该夹杆(41)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412)和夹持端(411),且受拉端(412)和第一气缸(31)连接、夹持端(411)上铰连有夹爪(42),该夹爪(42)和压块(50)相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堆垛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架(30)和受拉端(412)之间连接有连杆(32)。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堆垛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42)上设有倒刺(42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堆垛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22)包括有升降链条(221)。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堆垛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40)的两 端分别铰连有护爪(43),该护爪(43)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气缸(44)、下端和压块(50)相配,且第二气缸(44)固定于下框架(40)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堆垛机装置,用于搬运和堆摞压块,所述堆垛机装置包括导轨,导轨上滑动设置有上框架,该上框架上设有行走驱动装置,且上框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连接有中框架,该中框架上设有第一气缸,同时,中框架下方设有下框架,该下框架的两端均铰连有夹杆,该夹杆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和夹持端,且受拉端和第一气缸连接、夹持端上铰连有夹爪,该夹爪和压块相配。优化后,中框架和受拉端之间连接有连杆;下框架的两端分别铰连有护爪,该护爪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气缸、下端和压块相配,且第二气缸固定于下框架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生产效率较高、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文档编号B65G57/00GK102887373SQ201210399130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9日专利技术者王铁男 申请人:张家港永峰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堆垛机装置,用于搬运和堆摞压块(50),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垛机装置包括导轨(10),导轨(10)上滑动设置有上框架(20),该上框架(20)上设有行走驱动装置(21),且上框架(20)通过升降驱动装置(22)连接有中框架(30),该中框架(30)上设有第一气缸(31),同时,中框架(30)下方设有下框架(40),该下框架(40)的两端均铰连有夹杆(41),该夹杆(41)包括呈“7”字形固定在一起的受拉端(412)和夹持端(411),且受拉端(412)和第一气缸(31)连接、夹持端(411)上铰连有夹爪(42),该夹爪(42)和压块(50)相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男,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永峰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