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金芳专利>正文

组装式V型带轮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756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V型带轮制造工艺,旨在解决现有的V型带轮的带槽侧面摩擦系数小,传递动力较小,皮带与带轮配合使用时易打滑的不足。该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加工带轮主体、内轮片、外轮片和连接片等零部件,然后在内轮片和外轮片上加工倾斜的带槽侧面,再对内轮片和外轮片表面进行抛丸处理,使带槽侧面形成粗糙的抛丸层,最后将带轮主体、内轮片、外轮片和连接片组装在一起构成V型带轮。这种工艺制造出的带轮,它的带槽的侧面摩擦系数大,传递的动力较大,皮带与带轮配合使用时不易打滑,传动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轮制造工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传递动力大的组装式V型带轮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V型传动带和带轮之间一般是通过滑动摩擦来传递动力,摩擦力越大就能传递越大的动力,而且摩擦力大皮带和带轮之间就不易出现打滑现象。目前V型带轮一般采用铸造成型,然后回火,最后对带轮表面进行精加工,这种方法制造而成的V型带轮的带槽侧面光洁度好,但摩擦系数较小,传递的动力大小有限,当传递的动力较大时皮带与带轮配合 使用容易出现打滑现象。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2218509A,公开了一种带槽皮带轮的铸造模具,带轮采用铸造方式一体成型,然后经过后续的热处理和精加工形成带轮产品,带轮的带槽侧面光洁度好,摩擦系数小,传递动力较小,皮带易打滑。再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301202A,公开了一种多条V形槽式皮带轮的制造方法,将多条V形槽形成为两级多条V形槽式皮带轮,通过这种方法制造的皮带轮,它的带槽侧面摩擦系数较小,传递动力较小,皮带易打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V型带轮的带槽侧面摩擦系数小,传递动力较小,皮带与带轮配合使用时易打滑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组装式V型带轮制造工艺,这种工艺方法制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式V型带轮制造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加工零部件:分别制造圆柱形带轮主体(1)、环形内轮片(2)、环形外轮片(3)和环形连接片;第二步,加工带槽侧面:切削加工内轮片的两端面靠近外圈位置以及外轮片的一端面靠近外圈位置,使内轮片的两端面靠近外圈位置以及外轮片的一端面靠近外圈位置均形成倾斜面,倾斜面作为V型带轮带槽(6)的侧面;第三步,组装带轮:将若干个连接片和若干个内轮片交替套接到带轮主体上,每个内轮片的两侧均设置连接片,然后将外轮片固定连接在带轮主体的两端,连接片、内轮片均与带轮主体轴向限位和切向限位,连接片外表面构成带槽的槽底,连接片两侧的外轮片端面或者内轮片端面构成带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金芳
申请(专利权)人:汪金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