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金芳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695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包括:带轮主体;带轮主体由若干轮片连接形成,相邻两个轮片之间形成供皮带嵌合的带槽;相邻两个轮片的相对端面形成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带槽侧面设有摩擦槽,摩擦槽提高皮带与带槽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若干轮片连接形成带轮主体,相邻轮片之间形成带槽,相邻两个轮片的相对断面形成与皮带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在带槽侧面上设置摩擦槽,当带轮处于大功率、大载荷的工作条件下,皮带受力产生形变,使的皮带的侧面贴紧在摩擦侧面的摩擦槽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皮带与带槽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或消除了皮带的打滑现象。或消除了皮带的打滑现象。或消除了皮带的打滑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传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传动带和带轮之间靠摩擦传动,特别是两个带轮为了减速二者直径比比较大,小带轮为主动轮,大带轮为从动轮,大带轮的包角远远大于小带轮的包角,从而造成小带轮打滑现象很普遍。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于2010.05.19公开了名称为V形传动带及带轮(申请号:200920307667.0)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常规状态下依旧使用摩擦传动;在发生打滑时才配合使用啮合传动,使设备能正常、平稳的运转,同时也提高了传动带的使用寿命。
[0004]由于带轮为刚性材料,而皮带为柔性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主动轮处于大功率、大载荷的工作条件下,皮带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导致皮带的齿与带轮的齿脱开,且带槽的内侧壁与皮带的侧面摩擦系数小,摩擦力小,打滑现象依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通过若干轮片连接形成带轮主体,相邻轮片之间形成带槽,相邻两个轮片的相对断面形成与皮带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在带槽侧面上设置摩擦槽,当带轮处于大功率、大载荷的工作条件下,皮带受力产生形变,使的皮带的侧面贴紧在摩擦侧面的摩擦槽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皮带与带槽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或消除了皮带的打滑现象。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包括:带轮主体;带轮主体由若干轮片连接形成,相邻两个轮片之间形成供皮带嵌合的带槽;相邻两个轮片的相对端面形成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带槽侧面设有摩擦槽,摩擦槽提高皮带与带槽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本专利技术通过若干轮片连接形成带轮主体,相邻轮片之间形成带槽,相邻两个轮片的相对断面形成与皮带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在带槽侧面上设置摩擦槽,当带轮处于大功率、大载荷的工作条件下,皮带受力产生形变,使的皮带的侧面贴紧在摩擦侧面的摩擦槽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皮带与带槽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或消除了皮带的打滑现象。
[0008]进一步,带槽侧面为倾斜面。带槽侧面设置为倾斜面用于匹配皮带的侧面,使带槽侧面贴合在皮带的两侧。
[0009]进一步,带槽个数为1

20个。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相应个数的带槽。
[0010]进一步,摩擦槽径向设置在带槽侧面上。在带槽侧面上径向设置摩擦槽,当皮带受力变形后,皮带在带槽转动的过程中,摩擦槽增加了皮带侧面的摩擦系数,从而消除或减少了皮带打滑的现象。
[0011]进一步,摩擦槽深度为0.2mm

5mm。在带轮所处的工作环境下,根据带轮的功率与载荷,调整摩擦槽的深度,从而调整带槽侧面与皮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0012]进一步,摩擦槽的宽度为0.5mm

10cm。在带轮所处的工作环境下,根据带轮的功率与载荷,调整摩擦槽的宽度,从而调整带槽侧面与皮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0013]进一步,相邻两个摩擦槽之间的圆心角为0.2
°‑
360
°
。通过调整相邻两个摩擦槽之间的圆心角,控制摩擦槽的紧密度,从而根据传动需求调整皮带与带槽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摩擦槽圆周分布在带槽侧面上,提高了皮带形变后与带槽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提高了摩擦力,降低或显出了皮带与带轮之间的打滑现象。
[0014]进一步,相邻两个摩擦槽之间的圆心角为10
°
、30
°
、60
°
与90
°
中的一种。根据带轮所处的工作环境,带轮的功率与载荷越大,相邻两个摩擦槽之间的圆心角越小,使得摩擦槽之间间距越小,从而提高带槽侧面与皮带之间的摩擦系数,避免皮带打滑。
[0015]进一步,相邻两个轮片上相对的带槽侧面之间的夹角为20
°‑
60
°
。可根据皮带的尺寸调整带槽侧面之间的夹角,使带槽侧面贴合在皮带的两侧。
[0016]进一步,相邻两个轮片上相对的带槽侧面之间的夹角为38
°
。相邻两个带槽侧面之间形成带槽,皮带嵌合在带槽中,通过皮带与带槽侧面之间的摩擦使得带轮控制皮带进行传动,为了保证带传动工作时皮带和带槽侧面接触良好,相对的带槽侧面之间的夹角优选为38
°

[0017]进一步,轮片包括外轮片与内轮片,带轮主体的两端各设有一外轮片,两个外轮片之间均匀分布有内轮片。内轮片均匀间隔安装在两个外轮片之间,轮片之间根据皮带的尺寸设置有一定的间距,从而形成供皮带的嵌合的带槽,同时带槽的两侧壁贴合在皮带的两侧。
[0018]进一步,内轮片两侧的摩擦槽之间的间距为0.5mm

200mm。可根据实际生产所需,选择相应尺寸的内轮片,从而便于带轮的运行。
[0019]进一步,带轮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节省了带轮主体的组装时间,同时提高了带轮主体的结构稳定性,增加了带轮主体的结构强度。
[0020]进一步,外轮片与内轮片通过连接结构拼接而成。外轮片与内轮片通过连接结构拼接组成带轮主体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阐述,具体可参考中国专利于2013年1月23日公开名称为V型带轮(申请号:201210375570.X)的专利技术专利。
[0021]进一步,以摩擦槽的中心位置作中线a,以带槽侧面内圈对应交点作切线b,中线a与切线b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为0.5
°‑
90
°
。根据实际需求,将摩擦槽倾斜设置,用以提高皮带与带槽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0022]进一步,相邻两个轮片之间设置有齿片,齿片的外圆周面设有凹凸间隔的啮合齿。齿片以及啮合齿的设置实现了与皮带的啮合传动,当摩擦传动失效后,通皮带的齿与齿片的啮合齿配合进行啮合传动。
[0023]进一步,齿片的直径小于轮片的直径。使得啮合齿设置在带槽内,同时皮带嵌合在带槽内,从而使得带槽对皮带起到一个限位作用,同时保证了皮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传动。
[002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若干轮片连接形成带轮主体,相邻轮片之间形成带槽,相邻两个轮片的相对断面形成与皮带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在带槽侧面上设置摩擦槽,当带轮处于大功率、大载荷的工作条件下,皮带受力产生形变,使的皮带的侧面贴紧在摩擦侧面的摩擦槽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皮带与带槽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或消除了皮带的打滑现象。
[0026]本专利技术中相邻两个轮片之间设置有齿片,齿片的外圆周面设有凹凸间隔的啮合齿。齿片以及啮合齿的设置实现了与皮带的啮合传动,当摩擦传动失效后,通皮带的齿与齿片的啮合齿配合进行啮合传动。片的直径小于轮片的直径。使得啮合齿设置在带槽内,同时皮带嵌合在带槽内,从而使得带槽对皮带起到一个限位作用,同时保证了皮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包括:带轮主体;所述带轮主体由若干轮片连接形成,相邻两个所述轮片之间形成供皮带嵌合的带槽;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轮片的相对端面形成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所述带槽侧面设有摩擦槽,所述摩擦槽提高皮带与所述带槽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槽侧面为倾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槽个数为1

20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槽径向设置在所述带槽侧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槽深度为0.2mm

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槽的宽度为0.5mm

10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摩擦槽之间的圆心角为0.2
°‑
360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摩擦槽之间的圆心角为10
°
、30
°
、60
°
与90
°
中的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轮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金芳
申请(专利权)人:汪金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