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箱中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542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燃油箱中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的机构,包括燃油箱下箱体(1)和吸油管,燃油箱下箱体(1)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储油槽内设置有与燃油箱下箱体(1)内壁连接的集油器(2),集油器(2)与燃油箱下箱体(1)构成有集油槽,吸油管一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1)且设置在集油器(2)的集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能保证燃油箱内燃油较少时汽车上坡过程中燃油泵也能正常吸收燃油,进而消除了因燃油泵不能正常吸收燃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是燃油箱中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的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振兴,汽车的使用量增加,作为汽车燃油供给系统的关键部件,汽车燃油箱的需求量也增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利用燃油箱中的燃油,为了抽取燃油箱中的燃油,现有汽车普遍在燃油箱的上箱体上安装有与燃油箱内部接通的 燃油泵。汽车在上坡时,现有汽车燃油箱中的燃油会因坡道的倾斜而往低处流动,若此时燃油箱中的燃油储量较少,燃油泵会因燃油的流动而吸不到燃油,这时发动机会停止工作,导致汽车被困在坡道中,这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燃油箱中燃油较少时也能保证汽车上坡过程中燃油泵正常吸收燃油的燃油箱中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的机构,其消除了燃油箱内燃油较少时因燃油箱倾斜而导致燃油泵不能正常吸收燃油的缺陷,进而消除了因发动机停止工作而导致汽车困在坡道上的安全隐患。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燃油箱中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的机构,包括燃油箱下箱体和吸油管,所述燃油箱下箱体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内设置有与燃油箱下箱体内壁连接的集油器,所述集油器与燃油箱下箱体构成有集油槽,所述吸油管一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且设置在集油器的集油槽内。本技术在设定时,集油槽接收燃油输入的开口应正对燃油箱倾斜时燃油箱水平位置高的一端。所述吸油管包括金属管及与金属管连接的塑料软管,所述金属管穿过燃油箱下箱体,所述塑料软管相对连接金属管端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油器的集油槽内。本技术中将吸油管采用两段构成,一段为质地较硬的金属管,金属管起到基本的定位作用,另一段为质地较软的塑料软管,塑料软管设置在集油槽的一端在油液的带动作用下会在集油槽内适当的移位,进而可保证吸油管能吸收到集油槽中的燃油。所述集油器包括水平基板及连接在水平基板上且竖直设置的弧形集油挡板,所述水平基板连接在燃油箱下箱体内壁上,所述水平基板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缺口,所述燃油箱下箱体、水平基板及弧形集油挡板构成的槽体为集油槽。本技术中设置水平基板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弧形集油挡板的连接,水平基板设置缺口的目的是便于油液进入集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燃油箱下箱体和吸油管,其中,燃油箱下箱体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储油槽内设置有与燃油箱下箱体内壁连接的集油器,集油器与燃油箱下箱体构成有集油槽,吸油管一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且设置在集油器的集油槽内,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本技术应用于燃油箱上时作为燃油泵的辅助吸油机构,吸油管相对设置在集油槽内端的另一端与燃油泵连接,即燃油泵除在其接通燃油箱的接口处吸收燃油外,还可通过本技术中的吸油管吸收燃油,进而保证燃油的利用率,而在汽车上坡过程中若燃油箱中燃油较少,燃油箱倾斜时燃油也会进入集油槽内,保证了燃油泵能吸收到燃油,这就消除了燃油箱内燃油较少时因燃油箱倾斜而导致燃油泵不能正常吸收燃油的缺陷,进而消除了因发动机停止工作而导致汽车困在坡道上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燃油箱下箱体,2、集油器,3、金属管,4、塑料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时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I所示,燃油箱中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的机构,包括燃油箱下箱体I和吸油管,其中,燃油箱下箱体I为金属壳体,燃油箱下箱体I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储油槽内设置有与燃油箱下箱体I内壁连接的集油器2,集油器2与燃油箱下箱体I构成有集油槽。集油器2包括水平基板和弧形集油挡板,集油器2通过水平基板连接在燃油箱下箱体I内壁上,弧形集油挡板垂直水平基板设置且与水平基板连接,水平基板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缺口,燃油箱下箱体I、水平基板及弧形集油挡板构成的槽体为集油槽。吸油管包括金属管3和塑料软管4,吸油管的金属管3 —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I且设置在储油槽内,金属管3设置在储油槽外的一端与燃油泵连接,塑料软管4与金属管3设置在储油槽内的一端连接,且塑料软管相对连接金属管3端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油器2的集油槽内。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燃油箱中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箱下箱体(I)和吸油管,所述燃油箱下箱体(I)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内设置有与燃油箱下箱体(I)内壁连接的集油器(2),所述集油器(2)与燃油箱下箱体(I)构成有集油槽,所述吸油管一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I)且设置在集油器(2 )的集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油箱中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包括金属管(3)及与金属管(3)连接的塑料软管(4),所述金属管(3)穿过燃油箱下箱体(1),所述塑料软管(4)相对连接金属管(3)端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油器(2)的集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燃油箱中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器(2)包括水平基板及连接在水平基板上且竖直设置的弧形集油挡板,所述水平基板连接在燃油箱下箱体(I)内壁上,所述水平基板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缺口,所述燃油箱下箱体(I)、水平基板及弧形集油挡板构成的槽体为集油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燃油箱中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的机构,包括燃油箱下箱体(1)和吸油管,燃油箱下箱体(1)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储油槽内设置有与燃油箱下箱体(1)内壁连接的集油器(2),集油器(2)与燃油箱下箱体(1)构成有集油槽,吸油管一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1)且设置在集油器(2)的集油槽内。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通过本技术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能保证燃油箱内燃油较少时汽车上坡过程中燃油泵也能正常吸收燃油,进而消除了因燃油泵不能正常吸收燃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文档编号B60K15/077GK202669474SQ201220369990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专利技术者冯克武, 詹和锋, 荣长江, 王勇 申请人: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燃油箱中辅助燃油泵吸收燃油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箱下箱体(1)和吸油管,所述燃油箱下箱体(1)内壁内凹构成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内设置有与燃油箱下箱体(1)内壁连接的集油器(2),所述集油器(2)与燃油箱下箱体(1)构成有集油槽,所述吸油管一端穿过燃油箱下箱体(1)且设置在集油器(2)的集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克武詹和锋荣长江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