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伤弯管圆模,设有装配定位凸台(1)、装配定位槽(2)、扇形台(3)和装配定位孔(6),兩个扇形台(3)之间形成U型基体(4),在U型基体(4)中部开设有U型成型槽(5);U型成型槽(5)的截面圆弧由一段底弧(a)和两段端弧(b)组成;端弧为同一圆的两段弧,且左右对称;底弧(a)的直径与待弯圆管的直径相匹配,端弧(b)的直径大于底弧(a)的直径;底弧(a)与端弧(b)相交于U型成型槽(5)截面高度的一半位置,圆弧相交处圆滑过渡。用它组装的弯管模具來加工成型各种弯度形状的圆管,可显著降低圆模U型成型槽两端在圆管弯管过程对圆管的挤压力,消除表面划伤现象,完全能确保弯管产品的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弯管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弯管模具的配件。
技术介绍
汽车空调中的制冷剂管道,通常要使用一种弯管模具來加工成型,弯管圆模是所用弯管模具的核心配件。现有结构的弯管圆模,其中U型成型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用它装配的弯管模具在弯管过程中,由于圆管在弯曲时会产生变形而成为椭圆形,变形后的管子在其椭圆形长轴方向即在成型槽截面的水平方向,会受到成型槽端弧外缘的挤压,因而在弯管过程中对管子表面造成损伤,不能确保加工成型弯管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结构弯管圆模存在的上述缺陷,拟对它进行结构改进,设计一种无损伤弯管圆模,以确保加工成型弯管产品的质量。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无损伤弯管圆模,设有装配定位凸台、装配定位槽、扇形台和装配定位孔,兩个扇形台之间形成U型基体,在U型基体中部开设有U型成型槽,其特征在于U型成型槽的截面圆弧由一段底弧和两段端弧组成;端弧为同一圆的两段弧,且左右对称;底弧的直径与待弯圆管的直径相匹配,端弧的直径大于底弧的直径;底弧与端弧相交于U型成型槽截面高度的一半位置,圆弧相交处圆滑过渡。用以本技术弯管圆模为核心配件组装的弯管模具加工成型各种弯度形状的圆管,可显著降低圆模U型成型槽两端在圆管弯管过程对圆管的挤压力,使圆管受力均匀,消除表面划伤现象,完全能确保加工成型弯管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弯管圆模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向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弯管圆模的U型成型槽局部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在图中,I-装配定位凸台,2-装配定位槽,3-扇形台,4-U型基体,5-U型成型槽,6-装配定位孔,a-底弧,b-端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弯管圆模的具体结构。—种无损伤弯管圆模,设有装配定位凸台I、装配定位槽2、扇形台3和装配定位孔6,兩个扇形台3之间形成U型基体4,在U型基体4中部开设有U型成型槽5,其特征在于U型成型槽5的截面圆弧由一段底弧a和两段端弧b组成;端弧为同一圆的两段弧,且左右对称;底弧a的直径与待弯圆管的直径相匹配,端弧b的直径大于底弧a的直径;底弧a与端弧b相交于U型成型槽5截面高度的一半位置,圆弧相交处圆滑过渡。·权利要求1.一种无损伤弯管圆模,设有装配定位凸台(I)、装配定位槽(2)、扇形台(3)和装配定位孔¢),兩个扇形台(3)之间形成U型基体(4),在U型基体(4)中部开设有U型成型槽(5),其特征在于U型成型槽(5)的截面圆弧由一段底弧(a)和两段端弧(b)组成;端弧为同一圆的两段弧,且左右对称;底弧(a)的直径与待弯圆管的直径相匹配,端弧(b)的直径大于底弧(a)的直径;底弧(a)与端弧(b)相交于U型成型槽(5)截面高度的一半位置,圆弧相交处圆滑过渡。专利摘要一种无损伤弯管圆模,设有装配定位凸台(1)、装配定位槽(2)、扇形台(3)和装配定位孔(6),兩个扇形台(3)之间形成U型基体(4),在U型基体(4)中部开设有U型成型槽(5);U型成型槽(5)的截面圆弧由一段底弧(a)和两段端弧(b)组成;端弧为同一圆的两段弧,且左右对称;底弧(a)的直径与待弯圆管的直径相匹配,端弧(b)的直径大于底弧(a)的直径;底弧(a)与端弧(b)相交于U型成型槽(5)截面高度的一半位置,圆弧相交处圆滑过渡。用它组装的弯管模具來加工成型各种弯度形状的圆管,可显著降低圆模U型成型槽两端在圆管弯管过程对圆管的挤压力,消除表面划伤现象,完全能确保弯管产品的质量。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667413SQ20122016632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9日专利技术者杨顺福, 田晓虎, 夏昌林 申请人:杨顺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损伤弯管圆模,设有装配定位凸台(1)、装配定位槽(2)、扇形台(3)和装配定位孔(6),兩个扇形台(3)之间形成U型基体(4),在U型基体(4)中部开设有U型成型槽(5),其特征在于:U型成型槽(5)的截面圆弧由一段底弧(a)和两段端弧(b)组成;端弧为同一圆的两段弧,且左右对称;底弧(a)的直径与待弯圆管的直径相匹配,端弧(b)的直径大于底弧(a)的直径;底弧(a)与端弧(b)相交于U型成型槽(5)截面高度的一半位置,圆弧相交处圆滑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顺福,田晓虎,夏昌林,
申请(专利权)人:杨顺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