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软天窗模块和将所述模块组装到机动车辆车身顶蓬上的组装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所述软天窗模块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和第二杠杆(12,13)的两个侧向对;被固定在车身顶蓬的开口(8)的横向后边缘附近的后横梁(3);两个平行的导轨(15),其具有的其中两端分别被固定在所述后横梁(3)的端部上;分别与两个导轨(15)的另外两端一体连接的两个制动块(51),所述制动块可以被固定在车身顶蓬的开口(8)的横向前边缘壁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汽车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软天窗模块,所述软天窗模块用于被安装在车辆车身顶蓬的开口中。本专利技术同样涉及将所述软天窗模块安装到车辆车身顶蓬的开口中的安装方法以及装配有至少ー个由软天窗模块组装而成的软天窗的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应用至图I至3中示出的软天窗结构,其中主要部件在申请人提交的法国专利申请FR0951697中得以介绍。所述图中示出的软天窗包括固定在前横梁2和后横梁3之间的布1,所述后横梁3属于固定在开ロ 8中的机构,所述开ロ 8实现在机动车辆的车身顶蓬上。所述机构允许将布I在如图I所示的布I被撑开从而将车身顶蓬的开ロ 8关闭的位置与如图3所示的布I向开ロ 8的后部收拢从而将所述开ロ 8打开的位置之间移动。为此,软天窗的机构的每ー侧包括沿着轴线14彼此铰接且在布I下方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杠杆12,13。两个杠杆中的第一杠杆12在前端12a支撑前横梁2,在所述前端12a上固定有布I的前边缘。布I的后边缘Ib被固定在后横梁3的后端3b上。两个杠杆12,13在图I示出的第一位置和图3示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两个杠杆12,13位于彼此的延长部分中且将布I撑开,在所述第二位置上,两个杠杆彼此撑靠向开ロ 8的后部收拢,布I被松开且围绕着两个杠杆12,13收拢。软天窗在开ロ 8的每ー侧还包括导轨15用于引导第一杠杆12在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姆个第一杠杆12包括在前横梁2下方延伸的臂16,其端部16a接合在导轨15中从而能够在所述导轨15中在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每个第二杠杆13的后端部13a沿着与两个杠杆12,13之间的铰接轴线14平行并与导轨15垂直的轴线17被铰接在后横梁3上。软天窗还包括位于其每个纵向侧上的闭锁器18,所述闭锁器18可以在布的内表面上被手动致动并且与对应的导轨15协作从而将布保持在第一关闭位置上。当所述两个第一杠杆12位于图I中的车身顶蓬的开ロ 8的第一关闭位置上吋,由两个第一杠杆12中的每个支撑的前横梁2和后横梁3抵靠在周边密封垫片20上,所述周边密封垫片20被固定在周边凹槽30中,所述周边凹槽相对于车辆横向的部分分别形成在车身顶蓬的前横梁21和后横梁26中。为了将软天窗打开,只要在图I中的箭头O的方向上按压两个闭锁器18从而将所述闭锁器18相对于导轨15释放。随后,通过在前横梁2上手动作用从车辆的内部在图2中的箭头F方向上向后拉动软天窗。在所述移动中,杠杆12的臂16的端部16a在对应的导轨15中滑动,杠杆12围绕着将杠杆12与杠杆13连接起来的铰接节14旋转,且杠杆13围绕着铰接节17旋转。在所述行程的最后,杠杆12完全地收拢在杠杆13上,组件如图3所示地抵靠在车身顶蓬的后横梁26上。布I随着杠杆12和13的旋转围绕着所述杠杆12和13收拢且被夹靠在车身顶蓬的后横梁26上,如图3所示。为了运输软天窗和将其安装在车辆的车身顶蓬开ロ 8中,上述软天窗的不同部件以模块的形式被预先组装,所述模块保证布在车身顶蓬开ロ 8的关闭位置和所述开ロ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机构的几何构造。所述模块在图4至8中更加具体地被示出,同时參见图I至5。如图所示,模块包括优选地以刚性塑料实现的总体形状为矩形的平框架40,所述框架40包括若干个穿过周边壁的穿孔41,可以将螺钉42接合到所述穿孔41中从而将框 架40固定在限定车身顶蓬开ロ 8和上凹槽30的周边边缘的壁上。周边密封垫片20由外部分20a和内部分20b两部分构成,所述内外两个部分分别包套(chaussant)框架40的外周边边缘和内周边边缘,粘性泡沫材料的垫片20c被固定在框架40的下表面中所形成的槽中。当框架40处于组装到车辆车身顶蓬上的组装位置上时,周边垫片20被容置在上周边凹槽30中。模块还包括通过固定螺钉彼此平行固定在框架40上的两个导轨15,每个导轨15可以例如有两个固定螺钉且所述固定螺钉锚定在框架40的内挂架43上。如果需要,每个导轨15可以包括将导轨定位在框架40上的至少ー个定位销。此外,后横梁3通过例如两个锚定在框架40的两个外挂架44上的固定螺钉被固定在框架40上。后横梁3同样包括分别穿过框架40的两个孔的两个定位销3d,所述框架40本身包括两个定位销45,所述两个定位销45分别接合在壁31沿着车身顶蓬的后横梁26延伸的部分的两个孔中。如图4和5所示,为了将软天窗安装在车辆车身顶蓬的开ロ 8中,具有上述支撑框架的模块被设置在开ロ 8的上方,随后从后横梁3开始由高向低倾斜,从而将导轨15的前面部分设置在车身顶蓬的前横梁的下凹槽35中。随后,模块从图5中示出的倾斜位置开始向下摆动从而带动框架40抵靠在沿车身顶蓬开ロ 8边缘的壁31上和将周边垫片20容置在上周边凹槽30中。随后,框架40通过固定螺钉42被固定在周边壁31上,由此将软天窗一体连接到车辆的车身顶蓬上。需要注意的是,带有支撑框架的模块被设置在车辆的车身顶蓬上,这是通过借助闭锁器18将杠杆12,13以彼此对齐的位置固定在导轨15上,使得前横梁2和后横梁3密封地抵靠在周边垫片20的内垫片20b和外垫片20a上实现的。所述软天窗安装到车辆车身顶蓬上的方法具有以下缺点-使用支撑软天窗部件的支撑框架40造成使车身顶蓬的开ロ8的尺寸严重减小。事实上,如图8所示,框架40的周边壁被固定在沿开ロ 8边缘的周边壁31上,所述开ロ 8具有相对大的宽度从而允许通过螺钉42固定在壁31上和将垫片20的两个内周边垫片20b和外周边垫片20a进行支撑,同时在车辆横向以及纵向上减少开ロ 8的尺寸D。例如,内周边垫片20b可以在开ロ 8中相对于密封地抵靠在上凹槽30上的外周边垫片20a突出大约55mm ;-由于用于框架40固定在车辆车身顶蓬上和将导轨15固定到框架40上的固定螺钉的数量相对很多,车身顶蓬模块的安装时间延长;-使用框架40、将框架固定到车辆车身顶蓬上以及将导轨15固定到框架40上的固定螺钉、导轨15相对于框架40以及后横梁3相对于该框架的定位销以及三个垫片20a、20b和20c都增加了所述模块的质量和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通过提出体积更小、更轻和成本更低的软天窗模块的方法来弥补带支撑框架的软天窗模块的上述不足,同时保证一旦将模块安装在车辆车身顶蓬上,所述软天窗的部件运行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所述目标通过ー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软天窗模块来实现,其用于被安装在车辆车身顶蓬的开口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天窗模块包括第一和第二杠杆的两 个侧向对,每ー对的第一和第二杠杆彼此铰接;被固定在车身顶蓬的开ロ的横向后边缘附近的后横梁;两个平行的导轨,其具有的其中两端分别被固定在所述后横梁的两端上;分别与两个导轨的另外两端一体连接的两个制动块,所述制动块可以被固定在车身顶蓬的开ロ的横向前边缘下方,其中,每对第一和第二杠杆中的第一杠杆滑动地接合在两个导轨中对应的一个导轨中,而每对第一和第二杠杆中的第二杠杆铰接地安装在后横梁的对应端上。优选地,两对第一和第二杠杆中的第一杠杆通过前横梁彼此连接。有利地,后横梁包括能够被插入到车身顶蓬的壁的两个穿孔中的两个定位销,所述车身顶蓬的壁与所述车身顶蓬的开ロ的横向后边缘的壁几乎位于相同水平上。两个制动块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吉努瓦,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