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方法及注浆成型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818617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方法及注浆成型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向注浆成型模具灌浆;B、所述注浆成型模具进行吸浆,在回浆后形成雏坯;C、将所述注浆成型模具上下倒立;D、所述注浆成型模具继续吸浆,所述雏坯干燥后收缩形成生坯;E、将所述注浆成型模具的成型底模更换为支撑底模,使所述支撑底模与所述生坯相抵接;F、将所述注浆成型模具上下正立;G、脱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重力的影响,将注浆产品颈部的收缩变形转移为注浆产品底部的收缩变形,从而避免了注浆产品颈部断裂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浆成型,尤其涉及注浆成型中的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方法及注浆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注浆成型亦称浇注成型(Slip Casting),是基于多孔石膏模具能够吸收水分的物理特性,将陶瓷粉料配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然后注入多孔模具内(主要为石膏模),水分在被模具(石膏模)吸入后便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均匀泥层,脱水干燥过程中同时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坯体,此种方式被称为注浆成型。其完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泥浆注入模具后,在石膏模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吸收泥浆中的水,靠近模壁的泥浆中的水分首先被吸收, 泥浆中的颗粒开始靠近,形成最初的薄泥层。2.水分进一步被吸收,其扩散动力为水分的压力差和浓度差,薄泥层逐渐变厚,泥层内部水分向外部扩散,当泥层厚度达到注件厚度时,就形成雏坯。3.石膏模继续吸收水分,雏坯开始收缩,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待雏坯干 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生坯后,脱模即完成注浆成型。注浆成型是陶瓷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艺,而注浆模具则是注浆成型的必要部分。在注浆成型中,雏坯在形成生坯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收缩,尤其是一些口大、颈细、腹粗的注浆产品,容易导致注浆产品的颈部断裂。如图I所示,为注浆成型的生坯300,该生坯300包括口部301、颈部302、腹部303和底部304,该生坯300的形状特点为口部301大、颈部302细和腹部303粗,其外形轮廓大致为葫芦状,该生坯300的高度为Hl。如图2所示,为注浆成型的注浆成型模具,该注浆成型模具包括盖模I、身模2和底模3,其中,盖模I用于成型注浆产品的口部,身模2用于成型注浆产品的颈部和腹部,底模3用于成型注浆产品的底部,该注浆成型模具的模腔大致为葫芦状。如图3所示,在室温环境下,将陶瓷粉料配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100注入该注浆成型模具的模腔内,进行灌浆。如图4所示,在室温环境下,该注浆成型模具进行吸浆,在回浆(即把泥浆100取出)后形成雏坯200,该雏坯200包括口部201、颈部202、腹部203和底部204,该雏坯200的高度为H2。如图5所示,在室温环境下,该注浆成型模具继续吸收水分,雏坯200开始收缩,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待雏坯200干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生坯300后,脱模即完成传统的注浆成型。如图6所示,由于重力及收缩的影响,生坯300的高度Hl要小于雏坯200的高度H2,也就是说,在雏坯200形成生坯300的过程中,雏坯200的颈部202受重力及收缩的影响,会往下收缩,即生坯300的颈部302要低于雏坯200的颈部202,由于雏坯200的颈部202往下收缩,将与注浆成型模具的身模2形成干涉,最终导致生坯300的颈部302断裂,最终形成如图6所示的颈部断裂处3021。针对上述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在注浆产品的颈部断裂之后,再进行粘接,但该注浆产品在后续的烧制过程中,容易形成开裂及粘接痕迹,影响陶瓷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方法及注浆成型模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向注浆成型模具灌浆; B、所述注浆成型模具进行吸浆,在回浆后形成雏坯; C、将所述注浆成型模具上下倒立; D、所述注浆成型模具继续吸浆,所述雏坯干燥后收缩形成生坯; E、将所述注浆成型模具的成型底模更换为支撑底模,使所述支撑底模与所述生坯相抵接; F、将所述注浆成型模具上下正立; G、脱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浆成型模具包括用于成型注浆产品口部的盖模、用于成型注浆产品颈部和腹部的身模、用于成型注浆产品底部的成型底模和用于支撑注浆产品底部的支撑底模,所述步骤C中,将所述注浆成型模具的成型底模放置于所述身模之上,将所述身模放置于所述盖模之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E为将所述注浆成型模具的成型底模更换为支撑底模,将所述支撑底模放置于所述身模之上,使所述支撑底模与所述生坯的底部相抵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F为将上下倒立的所述注浆成型模具正立,使所述支撑底模支撑所述生坯的底部,使所述盖模位于所述身模之上,使所述身模位于所述支撑底模之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A为将陶瓷粉料配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将所述泥浆注入所述注浆成型模具的模腔内,所述步骤B为由所述注浆成型模具对所述泥浆进行吸浆,在回浆后形成雏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模具,包括用于成型注浆产品口部的盖模、用于成型注浆产品颈部和腹部的身模、用于成型注浆产品底部的成型底模和用于支撑注浆产品底部的支撑底模,所述身模的一端与所述盖模连接,所述身模的另一端与所述成型底模或支撑底模连接,其中,所述成型底模、支撑底模可互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底模设有用于成型注浆产品底部的成型凸台,所述支撑底模设有用于支撑注浆产品底部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成型凸台的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凸台包括支撑注浆产品底部凸缘的第一支撑凸台和支撑注浆产品底部凹槽的第二支撑凸台,所述第二支撑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凸台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凸台与所述第一支撑凸台之间设有台阶部,所述第一支撑凸台为圆锥台,所述第二支撑凸台为圆锥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模设有用于成型注浆产品口部的盖模模腔,所述盖模模腔为圆锥台状,所述身模设有身模模腔,所述身模模腔包括用于成型注浆产品颈部的颈部模腔和用于成型注浆产品腹部的腹部模腔,所述腹部模腔为弧形凹陷,所述颈部模腔为弧形凸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先将注浆成型模具上下倒立,经过灌浆、吸浆、回浆后形成雏坯,在雏坯形成生坯的收缩过程中,利用重力的影响,将注浆产品颈部的收缩变形转移为注浆产品底部的收缩变形,从而避免了注浆产品颈部断裂的缺陷。附图说明图I是口大、颈细、腹粗的注浆成型产品的结构示意 图2是传统的注浆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 图3是采用传统的注浆成型方法进行灌浆的示意 图4是采用传统的注浆成型方法进行吸浆形成雏坯的示意 图5是采用传统的注浆成型方法进行吸浆形成生坯的示意 图6是采用传统的注浆成型方法导致注浆产品颈部断裂的示意 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 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模具的支撑底模的结构示意 图9是采用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方法形成生坯的示意 图10的采用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方法的步骤F中将注浆成型模具上下正立后的示意 图1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方法步骤F中脱模后的示意 图1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方法所成型的生坯的结构示意 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至图13中的附图标号为盖模I ;盖模模腔11 ;身模2 ;颈部模腔21 ;、腹部模腔22 ;成型底模3 ;成型凸台31 ;支撑底模4 ;支撑凸台41 ;第一支撑凸台411 ;第二支撑凸台412 ;注浆成型模具的模腔5 ;泥浆100 ;雏坯200 ; 口部201 ;颈部202 ;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产品颈部断裂的注浆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向注浆成型模具灌浆;B、所述注浆成型模具进行吸浆,在回浆后形成雏坯;C、将所述注浆成型模具上下倒立;D、所述注浆成型模具继续吸浆,所述雏坯干燥后收缩形成生坯;E、将所述注浆成型模具的成型底模更换为支撑底模,使所述支撑底模与所述生坯相抵接;F、将所述注浆成型模具上下正立;G、脱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权辉吕学贵刘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永丰源普洱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