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多路换向阀及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750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阀、多路换向阀及工程机械。该阀除了包括阀体以及滑动设于该阀体内的阀芯外,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阀体一端的操纵块,所述操纵块上设有阀芯操纵机构以及阀芯复位弹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阀通过在阀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操纵块,操纵块上同时集成阀芯操纵机构和阀芯复位弹簧机构,在需要对阀芯进行维护时,可先将整个操纵块及阀芯从阀体的一端拆卸下来,再从该操纵块上将阀芯拆卸下来,与现有技术相比,既降低了拆装的复杂性,也可有效避免阀在维护过程中受到污染,提高了液压阀的工作可靠性,另外,由于将阀芯操纵机构和阀芯弹簧复位机构集成在同一操纵块上,有助于减小液压阀的外形尺寸。(*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 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涉及ー种阀、多路换向阀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压阀一般有操纵手柄控制和先导液控两种方式,其中,操纵手柄控制方式是通过手柄的动作来控制阀体与阀芯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控制进出油ロ过流面积的大小,从而实现液压执行元件的换向以及过流量。在现有的ー种液压阀中,阀芯的推动和复位分别由设于阀体两端的驱动机构和复位弹簧机构实现,在需要对液压阀阀芯进行维护时,需要先将阀体两端的驱动机构和复位弹簧机构都拆卸下来,再将阀芯从阀体上拆卸下来,整个维护过程拆装复杂,容易导致液压阀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g在提供ー种阀、多路换向阀及工程机械,以便于实现从阀体的一端拆装阀芯,減少维护过程中的拆装次数,有效避免阀在维护过程中受到污染。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ー种阀,所述阀包括阀体以及滑动设于该阀体内的阀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阀体一端的操纵块,所述操纵块上设有阀芯操纵机构以及阀芯复位弹簧机构。进ー步地,所述阀芯操纵机构包括带动阀芯移动的传动杆以及驱动该传动杆移动的手柄驱动机构。进ー步地,所述传动杆与所述阀芯通过螺纹连接。进ー步地,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操纵块上的驱动轴以及安装在驱动轴上的手柄。进ー步地,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传动杆之间通过凸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或者连杆机构传动。进ー步地,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传动杆之间通过凸轮机构传动,在所述驱动轴上设有凸轮,在所述传动杆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轮的凸起部的凹槽。进ー步地,所述阀芯复位弹簧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座、第二限位座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座和所述第二限位座之间。进ー步地,所述操纵块上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二限位面,所述传动杆上设有第三限位面,所述阀芯上设有第四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座、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第二限位座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并且套装在所述第三限位面和所述第四限位面之间的所述传动杆上。进ー步地,所述阀芯从所述阀体靠近所述操纵块的一端安装至所述阀体内。另ー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路换向阀,其中,至少ー联中的换向阀为上述任ー项所述的阀。再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ー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阀和/或上述的多路换向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阀通过在阀体的一端安装操纵块,操纵块上同时集成阀芯操纵机构和阀芯复位弹簧机构,在需要对阀芯进行维护时,可先将整个操纵块及阀芯从阀体的一端拆卸下来,再从该操纵块上将阀芯拆卸下来,与现有技术相比,既降低了拆装的复杂性,提高了液压阀在维护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也可有效避免阀在维护过程中受到污染,提高了液压阀的工作可靠性,另外,由于将阀芯操纵机构和阀芯复位弹簧机构集成在同一操纵块上,有助于减小液压阀的外形尺寸,从而减小制造成本。本技术提供的ー种多路换向阀设有上述的阀,本技术提供的ー种工程机械设置有上述的阀和/或上述的多路换向阀,由于上述的阀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该多路换向阀和工程机械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ー种液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操纵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ニ提供的ー种液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ー种液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请參考图I至图3。如图所示,该实施例的液压阀包括手柄I、传动杆2、第一限位座3、复位弹簧4、第二限位座5、阀体8、阀芯9、操纵块11、驱动轴12和凸轮13等。其中,如图3所示,操纵块11内设有依次相通的第一腔113、第二腔111和第三腔112,各腔大体呈圆形,并且第一腔113的轴向大体垂直于第二腔111及第三腔112的轴向,第三腔112的外径大于第二腔111的外径,进而在第二腔111与第三腔11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限位面114。如图2所示,驱动轴12的一端通过端盖16固定安装在第一腔113中,驱动轴12可在第一腔113中转动,驱动轴12位于第一腔113内(即操纵块11内)的部分设有限位台阶(图2中未标示)和挡圈14,凸轮13夹设于该限位台阶和挡圈14之间,凸轮13可跟随驱动轴12转动,驱动轴12位于操纵块11外的部分设有螺纹孔(图2中未标示),手柄I的一端通过该螺纹孔固定安装在驱动轴12上,通过操纵手柄I可使驱动轴12转动。结合图I和图3所示,传动杆2延伸布置在第二腔111和第三腔112中,传动杆2可在第二腔111及第三腔112的轴向上来回移动,其中,在图I所示状态下,传动杆2的头部(图I中未标示)位于第二腔111内,传动杆2的尾部(图I中未标示)位于第三腔112中,传动杆2的头部外径大于尾部外径,进而在传动杆2的头部与尾部连接处形成第三限位面21。结合图I和图2所示,凸轮13具有凸起部131,传动杆2的头部上设有用于容纳凸起部131的凹槽22,在工作过程中,凸轮13在驱动轴12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杆2前后移动,即从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亦即传动杆2与驱动轴12之间的传动形式为凸轮传动。如图I所示,阀芯9滑动设置在阀体8内,通过控制阀芯9相对于阀体8的位置,可控制整个液压阀过流量或通断状态,阀体8的一端(图I所示为左端)设有第二限位面81,阀芯9靠近第二限位面81的一端设有第四限位面91,整个操纵块11固定安装在阀体8的一端,传动杆2的尾部与阀芯9对中并固定连接,另外,传动杆2的尾部还滑动套装有第一限位座3和第二限位座5,第一限位座3和第二限位座5的顶部位于第一限位面114与第二 限位面81之间,底部位于第三限位面21与第四限位面9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座3和第二限位座5均为弹簧座,第一限位座3和第二限位座5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即当手柄I转动一定角度使传动杆2推动阀芯9 一定距离后松开,此时,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传动杆2及阀芯9将回移至初始位置;应当理解,为了满足轴向推动以及轴向限位阀芯9的要求,第一限位座3和第二限位座5的轴向延伸长度总和小于第一限位面114与第二限位面81之间的距离,并且小于第三限位面21与第四限位面91之间的距离。下面以图I所示情景为例说明一下上述液压阀的操纵原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整个操纵块11安装在阀体8的一端,当通过手柄I使驱动轴12转动一定角度时,若驱动轴12为顺时针转动,传动杆2将在凸轮13的带动下向右推动阀芯9移动一定距离,进而改变液压阀的过流量或者通断状态,若传动杆2继续右移,直至第三限位面21推动第一限位座3抵压接触于第二限位座5时,由于第二限位座5受到第二限位面81的右限位,传动杆2的运动停止,从而对阀芯9起到右限位的作用,若此时松开手柄1,传动杆2及阀芯9将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回移至初始位置;相应地,若驱动轴12为逆时针转动,传动杆2将在凸轮13的带动下向左拉动阀芯9移动一定距离,进而改变液压阀的过流量或者通断状态,若传动杆2继续左移,直至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阀,包括阀体(8)以及设于该阀体(8)内的阀芯(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阀体(8)一端的操纵块(11),所述操纵块(11)上设有阀芯操纵机构以及阀芯复位弹簧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阳辉衡保利周现奇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