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包括主油缸、手动卸荷多路阀、多个液控换向阀和摆臂油缸,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包括两个进油口、两个出油口和一个回油口,手动卸荷多路阀通过多个液控换向阀控制主油缸和摆臂油缸的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只有一个操作手柄,操作起来不会因为手柄方向的问题而造成误动作,影响泵的正常运行,整个系统液压元器件相对减少,液压管道连接减少,使得整过系统布置简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控制阀组,特别是ー种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
技术介绍
煤矿用混凝土泵是ー种为煤矿井下远距离泵送混凝土而设计的技术装备,其工作原理与混凝土输送泵基本相同,由于煤矿井下安全的要求,电机需用防爆型的,控制系统也要尽量采用全液控系统,采用防爆型控制系统成本高,体积大,不便于煤矿井下使用。煤矿用混凝土泵的核心是泵送机构,其泵送机构中执行元件主油缸与摆臂油缸的动作控制,泵送机构的启动,正泵与反泵工作状态的控制都需要多个滑阀式液控换向阀有序的动作来实现,在混凝土输送泵中,由启动按钮和PLC来控制电控换向阀动作就可简单 方便的实现动作,而在全液控系统中常常采用多个手动换向阀的联动来控制,这样使得操作复杂,而且还有可能由于手柄操作方向不对而产生误动作。因此手动换向阀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台设备的操作是否方便,系统运行是否平稳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系统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的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一种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包括主油泵、主油缸、手动卸荷多路阀、多个液控换向阀和摆臂油缸,所述主油泵的压力油与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连接,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通过所述多个液控换向阀分别与所述主油缸和所述摆臂油缸连接。本技术中,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包括两个进油ロ、两个出油口和一个回油ロ,所述两个进油ロ与压カ油连接,所述两个出油ロ分别与第一液控换向阀和液控换向阀组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的进油ロ与油泵连接,出油ロ与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的进油ロ连接,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出油ロ与所述主油缸的进油ロ连接,所述主油缸的回油ロ通过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回油ロ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的回油ロ连接,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的回油ロ与油箱连接,所述液控换向阀组的进油ロ与所述压カ油连接,出油ロ与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的ー个控制端和所述摆臂油缸的进油ロ连接,所述摆臂油缸的回油ロ与所述液控换向阀组的回油口和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另ー控制端连接。本技术中,所述液控换向阀组包括第三液控换向阀和第四液控换向阀,所述第四液控换向阀的控制端与第三液控换向阀阀芯连接。本技术中,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为三位六通阀。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仅用ー个手动卸荷多路阀代替常规的三个手动换向阀控制,实现ー个手柄就控制了整个泵送机构的启动,正泵或反泵的功能,使得整台设备操作简单明了,方便快捷,同时由于只有ー个操作手柄,操作起来不会因为手柄方向的问题而造成误动作,影响泵的正常运行,整个系统液压元器件相对减少,液压管道连接減少,使得整过系统布置简洁。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液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ー种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I所示,一种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包括主油泵、主油缸6、手动卸荷多路阀I、多个液控换向阀和摆臂油缸5,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I包括两个进油ロ 11、12、两个出油ロ 13、14和一个回油ロ 15,所述两个进油ロ 11、12与压カ油连接,所述两个出油ロ 13、14分别与第一液控换向阀2和液控换向阀组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2的进油ロ 23与油泵连接,出油ロ与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3的进油ロ连接,所 述第二液控换向阀3的出油ロ与所述主油缸6的进油ロ 61连接,所述主油缸6的回油ロ 62通过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3的回油ロ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2的回油ロ 22连接,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2的回油ロ与油箱连接,所述液控换向阀组4的进油ロ 45与所述压カ油7连接,出油ロ 44与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3的一个控制端和所述摆臂油缸5的进油ロ 53连接,所述摆臂油缸5的回油ロ 52与所述液控换向阀组4的回油ロ 43和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3的另ー控制端连接,所述液控换向阀组4包括第三液控换向阀41和第四液控换向阀42,第四液控换向阀42控制第三液换向阀41阀芯的动作,从第四液控换向阀42换向后引出的压カ信号油控制第三液控换向阀41的阀芯动作。手动卸荷多路阀I是ー个三位六通阀,第一液控换向阀2和第二液控换向阀3是控制主油缸换向的换向阀,液控换向阀组4则是控制摆臂油缸5的换向阀。手动卸荷多路阀I有两个压力油进ロ 7和8,压カ油进ロ 7接第一液控换向阀2和液控换向阀组4的控制油路,压カ油进ロ 8接主系统溢流阀控制油路,当手动卸荷多路阀I处于中位时,压カ油进ロ8控制油从回油ロ 9直接回油箱,泵送机构处于停机状态,从而控制压力油进ロ 7处于断开状态。扳动手动卸荷多路阀I手柄,压カ油进ロ 8处于断开状态,压カ油进ロ 7的压カ油经第一液控换向阀2和液控换向阀组4进入油缸,泵送机构开始工作。手动卸荷多路阀I阀芯处于左位,压カ油进ロ 7压カ油使第一液控换向阀2和液控换向阀组4的阀芯处于左位,从而使泵送机构处于正泵工作状态(送料过程)。反之,则处于反泵工作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包括主油泵、主油缸、手动卸荷多路阀、多个液控换向阀和摆臂油缸,其特征在干所述主油泵的压力油与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连接,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通过所述多个液控换向阀分别与所述主油缸和所述摆臂油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 的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包括两个进油ロ、两个出油口和一个回油ロ,所述两个进油ロ与压カ油连接,所述两个出油ロ分别与第一液控换向阀和液控换向阀组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的进油ロ与油泵连接,出油ロ与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的进油ロ连接,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出油ロ与所述主油缸的进油ロ连接,所述主油缸的回油ロ通过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回油ロ与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的回油ロ连接,所述第一液控换向阀的回油ロ与油箱连接,所述液控换向阀组的进油ロ与所述压カ油连接,出油ロ与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的ー个控制端和所述摆臂油缸的进油ロ连接,所述摆臂油缸的回油ロ与所述液控换向阀组的回油ロ和所述第二液控换向阀的另ー控制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控换向阀组包括第三液控换向阀和第四液控换向阀,所述第四液控换向阀的控制端与第三液控换向阀阀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为三位六通阀。专利摘要本技术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包括主油缸、手动卸荷多路阀、多个液控换向阀和摆臂油缸,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包括两个进油口、两个出油口和一个回油口,手动卸荷多路阀通过多个液控换向阀控制主油缸和摆臂油缸的动作,本技术由于只有一个操作手柄,操作起来不会因为手柄方向的问题而造成误动作,影响泵的正常运行,整个系统液压元器件相对减少,液压管道连接减少,使得整过系统布置简洁。文档编号F15B13/02GK202628648SQ20122025469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何干君, 杨良庚 申请人:飞翼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用混凝土泵泵送机构的控制阀组系统,包括主油泵、主油缸、手动卸荷多路阀、多个液控换向阀和摆臂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泵的压力油与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连接,所述手动卸荷多路阀通过所述多个液控换向阀分别与所述主油缸和所述摆臂油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干君,杨良庚,
申请(专利权)人:飞翼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