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车多路阀的合流调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630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车多路阀的合流调速结构,其特征在于:卷扬联使用独立的第一油源,伸缩联和变幅联共用独立的第二油源,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经伸缩换向阀、变幅换向阀和卷扬换向阀后与回油流道相通,所述伸缩换向阀、变幅换向阀和卷扬换向阀三者中位导通,所述卷扬换向阀的其它工作位与所述回油流道相隔断,所述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经所述伸缩换向阀和变幅换向阀后与一单向阀相连,该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油源的进油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传统多路阀的调速性能,提出了合流和分流调速模式,解决了在串联油路的节流调速的多路阀中,起升机构的最高速度的提升受动力源参数的限制的局限性,使得调速性能得到很大提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车多路阀的合流调速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阀的调速结构,特别是一种上车多路阀的合流调速结构。
技术介绍
上车多路阀具有多个工作联,包括卷扬联、伸缩联、变幅联和回转联等,其中,卷扬联包括卷扬阀体和设置在该阀体内的卷扬换向阀,在卷扬阀体上开设有卷扬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该卷扬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与卷扬机构的液压进油口和回油口相连,该卷扬换向阀具有一卷扬换向阀阀杆,卷扬联工作时,要求对卷扬速度进行调节。传统卷扬速度的调节方式为通过控制卷扬联中的卷扬换向阀中的卷扬换向阀阀杆的位移,进而来调节卷扬换向阀阀口的大小,从而来控制流向卷扬机构的液压油的流量。即传统上车多路阀采用节流调速的模式,造成上车多路阀的调速性能差,且卷扬机构的最高速度的提升受动力源参数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调速性能好、卷扬速度快的多路阀的合流调速结构。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车多路阀的合流调速结构,应用于上车多路阀上,所述上车多路阀具有卷扬联、伸缩联和变幅联,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联使用独立的第一油源,所述伸缩联和变幅联共用独立的第二油源,所述卷扬联、伸缩联和变幅联共用一个回油流道,所述伸缩联包括伸缩换向阀,所述变幅联包括变幅换向阀,所述卷扬联包括卷扬阀体,所述卷扬阀体上设置有卷扬换向阀,所述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经所述伸缩换向阀、变幅换向阀和卷扬换向阀后与所述回油流道相通,所述伸缩换向阀、变幅换向阀和卷扬换向阀三者中位导通,所述卷扬换向阀的其它工作位与所述回油流道相隔断,所述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经所述伸缩换向阀和变幅换向阀后与一单向阀相连,该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油源的进油口相通。 作为改进,在所述卷扬阀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相通的两个来油腔,在所述卷扬阀体上开有与所述回油流道相通的两个回油腔,所述卷扬换向阀具有一卷扬换向阀阀杆,在所述卷扬换向阀阀杆上开有与其中一个来油腔相通的来油口和与另一个来油腔相通的另一个来油口,在所述卷扬换向阀阀杆上开有与其中一个回油腔相通的回油口和与另一个回油腔相通的另一个回油口,在所述卷扬换向阀阀杆内部设有连通所述其中一个来油口与其中一个回油口的泄压道,在所述卷扬换向阀阀杆内部还设有连通所述另一个来油口与另一个回油口的另一个泄压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对卷扬机构进行合流调速中,伸缩换向阀和变幅换向阀均处在中位状态,当卷扬换向阀处在中位状态时,第二油源的进油口与回油流道相通,第二油源的液压油回流至油箱,处在分流状态;当卷扬换向阀处在其它工作位时,卷扬换向阀切断了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的液压油回流至油箱的油路,使得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的液压油只能经单向阀后,与第一油源的进油口液压油合流,增大了卷扬联的流量,为合流状态,使得流进卷扬机构的液压油的流量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卷扬的速度,提高了上车多路阀的调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流状态的液压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合流状态的液压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卷扬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卷扬换向阀阀杆的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8所示,本实施中的上车多路阀的合流调速结构,应用于上车多路阀上,该上车多路阀具有卷扬联、伸缩联、变幅联和回转联。 其中,卷扬联使用独立的第一油源,第一油源的进油口的标号为Pl,伸缩联和变幅联共用独立的第二油源,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的标号为P2,卷扬联、伸缩联和变幅联共用一个回油流道T,伸缩联包括伸缩换向阀2,变幅联包括变幅换向阀3,卷扬联包括卷扬阀体51,卷扬阀体51上设置有卷扬换向阀52,第二油源的进油口 P2经伸缩换向阀2、变幅换向阀3和卷扬换向阀52后与回油流道T相通,伸缩换向阀2、变幅换向阀3和卷扬换向阀52三者中位导通,卷扬换向阀52的其它工作位与回油流道T相隔断,第二油源的进油口 P2经伸缩换向阀2和变幅换向阀3后与一单向阀4相连,该单向阀4与第一油源的进油口 P3相通。 对卷扬机构进行合流和分流调速中,伸缩换向阀2和变幅换向阀3均处在中位状态,当卷扬换向阀52处在中位状态时,第二油源的进油口 P2与回油流道T相通,第二油源的液压油回流至油箱,处在分流状态,如图1中粗虚线所示;当卷扬换向阀52处在其它工作位时,卷扬换向阀52切断了第二油源的进油口 P2的液压油回流至油箱的油路,使得第二油源的进油口 P2的液压油只能经单向阀4后,与第一油源的进油口 P3液压油合流,增大了卷扬联5的流量,为合流状态,如图2粗虚线所示。 另外,在卷扬阀体51上设有与第二油源的进油口 P2相通的两个来油腔,在卷扬阀体51上开有与回油流道T相通的两个回油腔,在卷扬换向阀阀杆521上开有与其中一个来油腔53相通的来油口 522和与另一个来油腔53’相通的另一个来油口 522’,在卷扬换向阀阀杆521上开有与其中一个回油腔54相通的回油口 524和与另一个回油腔54’相通的另一个回油口 524’,在卷扬换向阀阀杆521内部设有连通其中一个来油口 522与其中一个回油口 524的泄压道523,在卷扬换向阀阀杆521内部还设有连通另一个来油口 522’与另一个回油口 524’的另一个泄压道523’。卷扬换向阀阀杆521左右位移,可以改变两个来油口中的任意一个来油口的遮盖量,实现调节流量,达到调速的目的,提高了调速性能。 本技术提高了传统多路阀的调速性能,提出了合流和分流调速模式,解决了在串联油路的节流调速的多路阀中,起升机构的最高速度的提升受动力源参数的限制的局限性,同时,在结构上摒弃了常规结构因在阀口上中位泄荷而导致工作速度调节差的设计,采用阀杆内部的泄压道进行泄荷,通过改变两个来油口中的任意一个来油口的遮盖量,进行节流调速,使得调速性能得到很大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车多路阀的合流调速结构,应用于上车多路阀上,所述上车多路阀具有卷扬联、伸缩联和变幅联,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联使用独立的第一油源,所述伸缩联和变幅联共用独立的第二油源,所述卷扬联、伸缩联和变幅联共用一个回油流道,所述伸缩联包括伸缩换向阀,所述变幅联包括变幅换向阀,所述卷扬联包括卷扬阀体,所述卷扬阀体上设置有卷扬换向阀,所述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经所述伸缩换向阀、变幅换向阀和卷扬换向阀后与所述回油流道相通,所述伸缩换向阀、变幅换向阀和卷扬换向阀三者中位导通,所述卷扬换向阀的其它工作位与所述回油流道相隔断,所述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经所述伸缩换向阀和变幅换向阀后与一单向阀相连,该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油源的进油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车多路阀的合流调速结构,应用于上车多路阀上,所述上车多路阀具有卷扬联、伸缩联和变幅联,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联使用独立的第一油源,所述伸缩联和变幅联共用独立的第二油源,所述卷扬联、伸缩联和变幅联共用一个回油流道,所述伸缩联包括伸缩换向阀,所述变幅联包括变幅换向阀,所述卷扬联包括卷扬阀体,所述卷扬阀体上设置有卷扬换向阀,所述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经所述伸缩换向阀、变幅换向阀和卷扬换向阀后与所述回油流道相通,所述伸缩换向阀、变幅换向阀和卷扬换向阀三者中位导通,所述卷扬换向阀的其它工作位与所述回油流道相隔断,所述第二油源的进油口经所述伸缩换向阀和变幅换向阀后与一单向阀相连,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金宝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瑞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