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锻制件的方法和生产机动车悬架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773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锻制件的方法,包括用夹具夹持材料;利用一对设置在所述材料两端的镦锻模在将镦锻模压靠在材料上的同时将由所述夹具夹持的材料镦锻成预定长度,以便在材料的相应轴向端形成大直径部分。接下来,按顺序对镦锻材料进行弯曲操作和锻造操作。在锻造时,对所述材料沿之进行锻造的方向予以设定,使得由镦锻在材料上产生的毛刺包含在由锻造在材料上产生的毛刺中。接下来,对锻造后的材料进行精加工操作以去除在锻造后余留在材料外围上的毛刺。其后,对精加工后材料进行钻空以在大直径部分上形成钻衬套安装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锻制件的方法和生产机动车悬架臂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已经提出和研发了生产诸如机动车悬架臂等锻制件的各种方法。在日本专利公开文本No.08-39183(下文简称为“JP8-39183”)中公开了这样一种生产诸如机动车悬架臂等制锻件的方法。JP8-39183涉及一种制造方法,包括将杆形件轧制成型为预定长度和厚度、对轧制成型后的元件进行压缩成型、在对压缩成型后的元件进行弯曲的同时对压缩成型后的元件粗模制的弯曲和粗模制工序、闭模锻造(简称闭式锻)所述粗模制元件以对其精整模制的精整模制工序、以及对精整模制的元件进行钻孔的钻孔工序。在JP8-39183中所公开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弯曲和粗成型成形为产品的基本最终形状的元件通过闭式锻进行加工,从而不产生毛刺,且可以增加产品的产量。然而,根据JP8-39183中公开的制造方法,杆形元件在轧制成型工序中被加工成预定长度和厚度,从而需要很长的加工时间,且每件产品的制造时间变长。因而,存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而,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锻制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产品进行精加工,同时减少了制造时间。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锻制件的方法,包括:用夹具夹持材料;利用一对设置在所述材料两端的镦锻模在将镦锻模压靠在材料上的同时将由所述夹具夹持的材料镦锻成第一预定形状;在镦锻后利用锻造模具组件将镦锻后的材料锻造成第二预定形状;在 锻造后对锻造后的材料进行精加工,以去除在该材料外围上产生的毛刺,其中,在锻造时,对所述材料沿之进行锻造的方向予以设定,使得由镦锻操作在材料外围上产生的毛刺包含在由锻造工序在材料外围上产生的毛刺中。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7-9 203246/041.一种生产锻制件的方法,包括用夹具夹持材料;利用一对设置在所述材料两端的镦锻模在将镦锻模压靠在材料上的同时将由所述夹具夹持的材料镦锻成第一预定形状;在镦锻后利用锻造模具组件将镦锻后的材料锻造成第二预定形状;在锻造后对锻造后的材料进行精加工,以去除在该材料外围上产生的毛刺,其中,在锻造时,对所述材料沿之进行锻造的方向予以设定,使得由镦锻操作在材料外围上产生的毛刺包含在由锻造工序在材料外围上产生的毛刺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中,对镦锻材料的第一预定形状进行确定以具有用于识别由镦锻操作在材料外围上产生的毛刺的位置的镦锻部分。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中,镦锻操作还包括在材料上形成标记,以指明由镦锻操作在材料外围上产生的毛刺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中,每个镦锻模包括用于镦锻操作的镦锻模部分以及形成在至少一个镦锻模的、在镦锻操作期间与材料的两个端面抵靠接合的抵靠表面上的标记制作模部分,所述标记制作模部分通过镦锻操作在材料的端面上形成标记。5.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标记制作模部分包括一下凹模部分,其在镦锻操作完成时在材料端面上形成凸出的标志部分。6.一种生产机动车悬架臂的方法,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木秀伟今野善裕河合秀信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