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轮胎,其中水滑阻力和耐磨性至少之一能够得到保持,而另一特性得到增强,滚动阻力被减低。该轮胎包括在胎面部、一对周向主槽(12,14)和位于周向主槽(12,14)之间并延伸于轮胎周向的陆部(13)。陆部(13)包括凸出部(44)其于轮胎径向上以第二弧形(R2)突出,其作为陆部胎面的截面轮廓,斜面部(48,50)连接于凸出部(44)并朝向周向主槽(12,14)的各槽壁直线延伸。凸出部(44)的部分从虚拟胎面轮廓线(40)沿径向突出,该轮廓线由胎面部截面上第一弧形(Rl)决定。最大凸出量(H)为0.1-0.8mm。虚拟胎面轮廓线(40)与斜面部交叉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为了将进入胎面花纹与地面间的积水有效排出,在轮胎两周向主槽间夹置的、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陆部的接地面,其以凸体状形成于充气轮胎导缘的前部和尾缘的后部。在这种情况下,与连续延伸陆部冲击的积水被分流入对置的轮胎周向主槽中,并从尾缘向后被有效排除。以上述方法,然而,其难于将连续延伸的陆部接地面在轮胎接触区形成尖凸体状,因为这样会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面积会导致较差的操控和稳定性。这种情况 下,存在一种已有的充气轮胎,其操控性、稳定性以及水滑阻力(阻止水滑的特性)均高水准共存(参见中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JP4453435具体说,该充气轮胎,其中在胎面部,一对主槽连续延伸于轮胎周向上轮胎中心线的相对侧,中心肋部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形成于主槽之间。在上述充气轮胎中,胎面中心肋部的截面轮廓线与虚拟胎面轮廓线相切,该虚拟胎面轮廓线光滑地相接包括对置的接地面边缘、不包括中心肋部的胎面;中心肋部沿轮胎轴向上的中心部形成为朝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光滑凸体状,其从虚拟胎面轮廓线朝轮胎径向外侧增大。中心肋部从虚拟胎面轮廓线的膨胀量为O. 5-3. Omm,由所述中心肋部的胎面和侧壁形成脊线,以及中心肋部相对边缘部间的脊槽在轮胎径向上延伸进虚拟胎面轮廓线的内侧。
技术实现思路
大多充气轮胎的接地面设计为长方形,以便获得低的滚动阻力来适应新增的需求。夹置于充气轮胎的两周向主槽间、连续延伸的陆部上的上述轮胎接地面,由于接地面没有在导缘上向前突出,其可以降低一些工况下的水滑阻力。在另外一些工况下,轮胎周向主槽的宽度增大,以便增强水滑阻力;而轮胎周向主槽下的厚度(厚度是指从槽下束带层最外侧表面到槽底面的距离;或者如果存在束带覆盖层,该厚度是指从束带覆盖层表面到槽底面的距离)减小,以便降低滚动阻力,因此,试图同时获得水滑阻力的增强和滚动阻力的降低。在这些工况下,束带层在轮胎周向主槽的位置上在轮胎径向上向内波动。因此,当具备波状束带层的轮胎充气后,波状束带层由于内压而变成光滑弧形,因此,轮胎子午截面的胎面外廓轮廓线也随之改变。结果,多数情况下,接地面外形在导缘的前部和尾缘的后部凹进,其损害了轮胎的水滑阻力。类似的问题发生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充气轮胎中。此外,熟知的易褶薄边磨损就容易发生在充气轮胎连续延伸的陆部的一边上,耐磨性降低了。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中,水滑阻力和耐磨性其中之一得到保持,而另一特性得到增强,同时,滚动阻力得到降低。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具备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轮胎包括,其中,在胎面,一对周向主槽延伸于轮胎周向,以及,一陆部,其位于一对周向主槽之间,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上述陆部包括凸出部在轮胎径向上以弧状突出,其作为陆部胎面截面轮廓线;和斜面部,其连接于凸出部且朝周向主槽各槽壁直线延伸。凸出部的一部分相对于胎面部的表面虚拟胎面轮廓线沿轮胎径向突出,胎面部的表面包括对置的轮胎接地面端部。虚拟胎面轮廓线由胎面部截面形状上的一定曲率半径的弧状体决定。相对于虚拟胎面轮廓线,凸出部的最大突出量范围为O. 1-0. 8mm。斜面部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上凸出部的对边上。上述虚拟胎面轮廓线延伸穿过上述斜面部。胎面部每一周向主槽槽底与充气轮胎束带层最外层表面或束带覆盖层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I. 0-2. 5mm。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各周向主槽宽度的平均值与陆部宽度的平均值的比值,优选为 O. 4-0. 8. 胎面部橡胶的JIS硬度(JIS K6253)优选在20°C时,为60-78。胎面部接地面的矩形比率优选为O. 85-0. 98。至少其中一个周向主槽能够以第一波纹状改变胎面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槽位置。至少其中一个周向主槽能够以第二波纹状改变轮胎胎面槽底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槽位置。第一波纹状的周期可以长于第二波纹状的周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备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轮胎包括,其中,在胎面,至少三个周向主槽延伸于轮胎周向上,其中一个周向主槽设置于轮胎中心线上;以及,至少两个陆部设置于上述一个周向主槽的两对边上,每一陆部,其位于两周向主槽之间,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上述每一陆部包括凸出部在轮胎径向上以弧状突出,其作为陆部胎面截面轮廓线;和斜面部,其连接于凸出部且朝周向主槽各槽壁直线延伸。凸出部的一部分相对于胎面部的表面虚拟胎面轮廓线沿轮胎径向突出,胎面部的表面包括对置的轮胎接地面端部。虚拟胎面轮廓线由胎面部截面形状上的一定曲率半径的弧状体决定。相对于虚拟胎面轮廓线,凸出部的最大突出量范围为O. 1-0. 8mm。斜面部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上凸出部的对边上。上述虚拟胎面轮廓线延伸穿过上述斜面部。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上述充气轮胎,其至少可保持水滑阻力或耐磨性之一,同时另一个特性得到增强,且降低了滚动阻力。附图说明图I是一实施例中充气轮胎右半部的截面视图。图2是所提供实施例中胎面花纹部分的展开视图。图3是实施例中一夹置于轮胎周向主槽间连续延伸地陆部胎面截面轮廓线的视图。图4是一实施例中连续延伸的陆部与截面轮廓线的放大视图。图5是确定图3中截面轮廓线方法的解释视图。图6给出常规实施例1、2,比较例1-3,实施例1_3的说明和评估结果。图7示出实施例4-7的说明和评估结果。附图标号说明I充气轮胎2胎体帘布层3束带层4胎圈芯5胎面橡胶部6胎侧橡胶部 7胎圈填充橡胶部8轮缘缓冲部10胎面花纹12,14,16轮胎周向主槽13,15连续延伸陆部18,20横向花纹槽22, 26, 30 刀槽花纹24,28肩部横向花纹槽40虚拟胎面轮廓线44,46 凸出部48,50, 52,54 斜面部56,58,60,62 脊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对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进行详细描述。图I是一实施例中充气轮胎I右半部的截面视图。轮胎结构和橡胶部将在下面说明,但并非是对其进行限定。其他已知的轮胎结构和橡胶部或者全新形式也可用于轮胎I中。实施例中,一种充气轮胎I (此后称为轮胎)包括胎体帘布层2,束带层3,胎圈芯4,作为结构核心部件。在结构核心部件的周边设置胎面橡胶部5,胎侧橡胶部6,胎圈填充橡胶部7,轮缘缓冲部8以及气密橡胶部9。在说明书中,轮胎周向方向是指当轮胎绕轴旋转时轮胎胎面旋转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是指平行于轮胎转轴的方向。在如下描述的图2中,X方向是指轮胎周向,Y方向是指轮胎宽度方向。轮胎径向方向是指沿轮胎转轴辐射延伸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是指远离轮胎中心线的每一边或者相对边之一。胎体帘布层2为一核心部件,其为环状,且具有涂布橡胶的织物帘布结构并被放置于两胎圈芯16之间。束带层3的两层设置在轮胎径向上胎体帘布层2的外侧。束带层3为核心部件,其具有涂布橡胶的钢丝帘布。每层束带层3的钢丝帘布以预先设定的角度倾斜布置,比如,以相对于轮胎周向20° -30°间的某一角度布置。束带层3中的下层在宽度方向上宽于其上层。相对于轮胎中线CL,这些层的钢丝帘布的倾斜方向彼此相反,其限定了胎体帘布层2由轮胎气压产生的膨胀。胎面橡胶部5从轮胎径向上设置于束带层3的外侧。每一胎侧橡胶部6布置成与胎面橡胶部5于其端部相连而形成胎侧部。每一轮缘垫橡胶部8布置成连接于胎侧橡胶部6的端部,其与安装轮胎I的轮缘间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老子正洋,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