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鸡基因工程鸡干扰素α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57808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鸡基因工程鸡干扰素α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重组表达工程菌E.coli?BL21(DE3)/pET22b(+)/ChIFNα种子;2、将该工程菌种子培养,制备发酵罐用种子液;3、将种子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通气搅拌培养;4、碳源消耗完补加补料培养基,加入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5、取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PBS洗涤后PBS重悬,超声破碎,离心,收集沉淀,变性缓冲液溶解沉淀,离心,收集上清液,加入复性缓冲液,静置后再离心,取上清液,即得含有鸡基因工程鸡干扰素α的溶液。本品具有广谱抗病毒性,可以调节B、T淋巴细胞的功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可强化疫苗免疫效果,减少应激反应等生物学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疾病免疫领域。
技术介绍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在外源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作用下,由特定细胞(B细胞、成纤维细胞或上皮细胞)基因控制所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最先是由英国病毒学家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Linden_mann于1957年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发现的。1963年Lampson等纯化了这种因子,并证明该因子是一种蛋白质,其分子量为20-34kd (鸡干扰素研究进展,家禽科学,2010,(5):46-48)。对干扰素基因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该序列早在5-10亿年前就存在于生命细胞的基因序列中,是生物体内一种古老的保护因子。近半个世纪,干扰素一直是病毒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免疫学、肿瘤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但主要是针对人类及哺乳动物干扰素作用机理及 临床实验的研究。国际细胞因子命名委员会根据干扰素结合受体类型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将干扰素分为I型、II型和III型干扰素。其中I型干扰素主要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按其与抗体结合的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τ、ω等。其中IFN-α主要由感染病毒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鸡基因工程鸡干扰素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重组表达工程菌E.coli?BL21(DE3)/pET22b(+)/ChIFNα种子制备:将重组表达工程菌E.coli?BL21(DE3)/pET22b(+)/ChIFNα按1%的比例接种菌液于含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将培养液接种至含Amp的LB平板,划线培养,挑取单菌LB中摇瓶培养,当OD600nm=0.5,按250ul/750ul的比例加入50%的甘油,保存;2)工程菌E.coli?BL21(DE3)/pET22b(+)/ChIFNα发酵种子液制备:将保存的工程菌E.coli?BL21(DE3)/pET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云李建正范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后羿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