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防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567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防水、且能够容易地将电气安装线向外引出的车辆的防水构造。具有:下方开口,且以具有气密性的方式将除电气安装件(110)的下方以外的上方、前方、后方及侧方覆盖的防水容器(121);和将防水容器(121)的下方开口部(122)覆盖的下侧罩(141),下侧罩(141)在与防水容器(121)的下方开口部(122)之间具有将下侧罩(141)的内外连通的间隙,从该间隙将连接在电气安装件(110)上的电气安装线向外部引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延伸有电气安装线的电气安装件搭载的车辆的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为了搭载电气安装件,二轮摩托车等的车辆需要电气安装件的防水构造。作为这种防水构造,已知一种构造,对收纳电气安装件的自由空间进行密闭,边保持该密闭状态边将从电气安装件延伸的电气安装线向外引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142527号公报但是在以往的结构中,或需要密封件,或需要形成供密封件紧贴的密封面。而且,在提高液体密封性的情况下,作为结露对策而需要设置特别的通气口,从而使成型以及组装变得复杂,导致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况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防水、且能够容易地将电气安装线向外引出的车辆的防水构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防水构造,搭载有连接了电气安装线G的电气安装件110,其特征在于,具有下方开口,且以具有气密性的方式将除所述电气安装件110的下方以外的上方、前方、后方及侧方覆盖的防水容器121 ;将所述防水容器121的下方开口部122覆盖的下侧罩141,所述下侧罩141在与所述防水容器121的下方开口部122之间具有将所述下侧罩141的内外连通的间隙VI、V2,从该间隙VI、V2将连接在所述电气安装件110上的所述电气安装线G向外部引出。通过该结构,在从上滴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防水容器防止电气安装件被浸湿,在从下浸水的情况下,防水容器内的气密性被保持,通过该气压而使水面不会向防水容器内上升到一定量以上,从而能够抑制水的浸入,并且,能够利用下侧罩和防水容器的下方开口部之间的间隙作为配线空间,并能够作为防水容器内的换气通路。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防水,且能够容易地将电气安装线向外引出,换气性也良好。上述结构中,还可以为,所述下侧罩141还具有将所述防水容器121的前方、后方及侧方覆盖的壁部144。通过该结构,在从下浸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壁部抑制其水面的溢涨,抑制防水容器内的水面变化,使电气安装件难以被浸湿。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为,所述下侧罩141的所述壁部144具有用于使所述电气安装线G向所述下侧罩141之外延伸的开口部151,所述开口部151被配置在所述下侧罩141中的车辆的行进方向后方。通过该结构,来自车辆前方的水难以进入到下侧罩内,能够抑制行驶中的水的浸入。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为,所述电气安装件110和所述电气安装线G的连结部TA、TB被配置在所述电气安装件110的上部。通过该结构,能够将难以确保防水性的连结部配置在防水容器内的较高的位置,使其远离水面。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为,所述防水容器121被固定在所述下侧罩141上,所述电气安装件110被所述防水容器121和所述下侧罩141夹持。通过该结构,不需要用于固定电气安装件的特别的零件,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为,所述防水容器121内的所述电气安装件110具有高度不同的多个电气安装件110A、110B、110C,所述下侧罩141具有上方突出部157、158,该上方突出部157、158与相对较高的电气安装件即第一电气安装件IlOA相邻并向上方突出、且在上方支承相对较低的电气安装件即第二电气安装件110BU10C。通过该结构,能够使第ニ电气安装件远离水面,并且,与第一电气安装件和上方突出部相邻的量对应地,使防水容器内的水面面积减小,从而能够抑制水面的溢涨。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为,所述车辆具有载置驾驶者的脚的地板面21,在所述地板面21的下方配置所述防水容器121及电气安装件110,并且将所述下侧罩141固定在所述车辆的车身架2上,在所述地板面21上设置用于经由所述防水容器121接近所述电气安装件110的维护盖161,当在该维护盖161上作用有从上方朝向下方的荷载时,所述维护盖161经由所述防水容器121与所述下侧罩141抵接从而抑制所述维护盖161的变形。 通过该结构,无需将维护盖形成为高刚性,能够谋求维护盖的薄型化,抑制地板面变高。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为,所述车辆具有头管3 ;从头管3向后下方延伸的下伸管12 ;从下伸管12的下部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下车架13,所述电气安装件110在侧视下比所述下车架13的下缘配置在上方。通过该结构,能够不需要用于保护电气安装件的特别的部件,能够同时容易地实现最低离地高度的确保和低地板。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具有下方开ロ,且以具有气密性的方式将除电气安装件的下方以外的上方、前方、后方及侧方覆盖的防水容器;将防水容器的下方开ロ部覆盖的下侧罩,下侧罩在与防水容器的下方开ロ部之间具有将下侧罩的内外连通的间隙,从该间隙将连接在电气安装件上的电气安装线向外部引出,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防水,且能够容易地将电气安装线向外引出,换气性也良好。下侧罩若还具有将防水容器的前方、后方及侧方覆盖的壁部,则在从下浸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壁部抑制其水面的溢涨,从而抑制防水容器内的水面变化,使电气安装件难以被浸湿。另外,下侧罩的壁部具有用于使电气安装线向下侧罩之外延伸的开ロ部,该开ロ部若配置在下侧罩的车辆的行进方向后方,来自车辆前方的水难以进入到下侧罩内,能够抑制行驶中的水的浸入。另外,电气安装件和电气安装线的连结部若配置在电气安装件的上部,则能够将难以确保防水性的连结部配置在防水容器内的较高的位置,使其远离水面。另外,防水容器被固定在下侧罩上,电气安装件被防水容器和下侧罩夹持,则能够不需要用于固定电气安装件的特别的零件,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另外,防水容器内的电气安装件具有高度不同的多个电气安装件,下侧罩具有上方突出部,该上方突出部与相对较高的电气安装件即第一电气安装件相邻并向上方突出、且将相对较低的电气安装件即第二电气安装件支承在防水容器的顶板附近,这样,能够使第二电气安装件远离水面,并且,能够与第一电气安装件和上方突出部相邻的量对应地,使防水容器内的水面面积减小,从而能够抑制水面的溢涨。另外,在载置驾驶者的脚的地板面的下方配置防水容器及电气安装件,并且将下侧罩固定在车辆的车架上,在地板面上设置用于经由防水容器接近电气安装件的维护盖,当在该维护盖上作用有从上方朝向下方的荷载时,维护盖经由防水容器与下侧罩抵接从而抑制维护盖的变形,这样,无需将维护盖形成为高刚性,能够谋求维护盖的薄型化,抑制地板面变高。另外,车辆具有头管;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下伸管;从下伸管的下部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下车架,电气安装件在侧视下比下车架的下缘配置在上方,这样,能够不需要用于保护电气安装件的特别的部件,能够同时容易地实现最低离地高度的确保和低地板。附图说明 图I是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构造的ニ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车身前部的示意图。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电气安装件收纳箱的立体图。图4是从车身右侧同时观察电气安装件收纳箱100及其周边结构的图。图5是图2的A-A剖视图。图6 (A)是从上方观察地板踏板的图,图6 (B)是从左侧方观察的图。图7 (A)是从上方观察防水容器的图,图7 (B)是从左侧方观察的图。图8 (A)是从上方观察维护盖的图,图8 (B)是从左侧方观察的图。图9 (A)是图2的B-B剖视图,图9 (B)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防水构造,搭载有连接了电气安装线(G)的电气安装件(110),其特征在于,具有:下方开口,且以具有气密性的方式将除所述电气安装件(110)的下方以外的上方、前方、后方及侧方覆盖的防水容器(121);和将所述防水容器(121)的下方开口部(122)覆盖的下侧罩(141),所述下侧罩(141)在与所述防水容器(121)的下方开口部(122)之间具有将所述下侧罩(141)的内外连通的间隙(V1、V2),从该间隙(V1、V2)将连接在所述电气安装件(110)上的所述电气安装线(G)向外部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润一W·波里努桑波姆R·琼桑古安希特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