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95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包括与转向架侧架接触配合的承载鞍顶面和与轮对轴承接触配合的弧形鞍面,承载鞍一侧有用于与转向架副构架连接固定的连接座,承载鞍以对称面两侧结构对称;连接座两端分别有一个连接孔,底平面有与轮对轴承形成间隙的弧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拆后组合连接的副构架与承载鞍结构,承载鞍采用分体铸造结构,大幅度降低了组装后轮对径向装置的自重,减轻了转向架簧下重量,可有效降低轮轨动作用力,改善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承载鞍采用相同标准化结构,设计和加工更精确,同时降低了设计和生产成本;承载鞍磨耗到限时,仅需分解更换承载鞍,可提高副构架的制造、检修工艺性,降低制造、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铁路运输装置设计制造领域,尤其是铁路货车的转向架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转向架承载鞍结构
技术介绍
转向架是铁路货车上常见的结构,对于铁路货车转向架而言,转向架抗剪切刚度是影响转向架直线运行平稳定的重要参数,抗剪切刚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车辆蛇形失稳临界速度、车辆运行平稳性与脱轨安全性;抗弯刚度是影响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重要参数,抗弯刚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车轮磨耗速度、轮轨力大小。副构架径向转向架是径向转向架的一种,主要包括轮对、侧架、摇枕、轮对径向装 置、制动装置。现有副构架由鞍部、臂部组成,鞍部和臂部采用铸造一体的结构。运用过程中,副构架承受垂向、纵向和横向的载荷,为保证副构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副构架的鞍部承载部位需具有较大的壁厚和截面积。现有副构架径向转向架的副构架臂部和鞍部采用整体铸造的结构,所带来的影响是一方面为保证副构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副构架的铸造重量须较大,而且因鞍部要与轴承配合,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加工难度较大,必然造成影响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的增力口,而且制造质量不易得到控制,另外一方面由于副构架鞍部为磨耗部位,磨耗到限后不方便检修,甚至增加检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转向架承载鞍结构。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拆式的副构架结构,承载鞍采用标准统一的结构设计,方便整体转向架设计制造,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并使制造加工精度进一步提闻。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包括与转向架侧架接触配合的承载鞍顶面和与轮对轴承接触配合的弧形鞍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一侧有用于与转向架副构架连接固定的连接座,所述承载鞍以对称面两侧结构对称。所述连接座两端分别有一个连接孔,底平面有与轮对轴承形成间隙的弧形凹槽。所述承载鞍顶面有用于定位的凸台。转向架承载鞍有四组,分别设置于轮对轴外端并与副构架连接构成轮对径向装置。本技术承载鞍与副构架分拆制造加工后组合,承载鞍是对称结构,对称面是横切承载鞍顶面、弧形鞍面和连接座的平面,承载鞍安装于转向架后对称面与轮对轴线重合;承载鞍顶面有用于定位的凸台,凸台在承载鞍与副构架连接时定位固定,同时与侧架的悬挂系统安装时卡嵌连接;承载鞍顶面有与侧架和悬挂系统匹配的嵌入结构;承载鞍弧形鞍面和连接座的弧形凹槽与轮对轴轴承和轴结构匹配接触;弧形凹槽能保证转向架在落成运用后承载鞍连接座与轴承后挡间有足够的间隙,以此保证转向架的运用安全性。本技术有益性,本技术采用分拆后组合连接的副构架与承载鞍结构,分拆加工能实现加工精度更高成本更低,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承载鞍采用分体铸造结构,大幅度降低了组装后轮对径向装置的自重,减轻了转向架簧下重量,可有效降低轮轨动作用力,改善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承载鞍采用相同标准化结构,设计和加工更精确,同时降低了设计和生产成本;承载鞍磨耗到限时,仅需分解更换承载鞍,可提高副构架的制造、检修工艺性,降低制造、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承载鞍径向装置与轮对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承载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承载鞍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副构架和承载鞍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转向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1是拉铆钉,12是侧架,13是轮对轴承,41是承载鞍,42是副构架,70是弧形鞍面,71是连接孔,72是连接座,73是凸台,74是承载鞍顶面,75是弧形凹槽,A是对称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结合图I至图5。如图所示,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包括与转向架侧架12接触配合的承载鞍顶面74和与轮对轴承13接触配合的弧形鞍面70,承载鞍41 一侧有用于与转向架副构架42连接固定的连接座72,所述承载鞍41以对称面A两侧结构对称。连接座72两端分别有一个连接孔71,底平面有与轮对轴承13形成间隙的弧形凹槽75。承载鞍顶面74有用于定位的凸台73。转向架承载鞍41有四组,分别设置于轮对轴承13上并与副构架42连接构成轮对径向装置。承载鞍41与副构架42分拆制造加工后组合,承载鞍41是对称结构,对称面A是横切弧形鞍面70和连接座72的平面,承载鞍41安装于转向架后对称面A与轮对轴线重合;承载鞍顶面74有用于定位的凸台73,凸台73在承载鞍41与副构架42连接时定位固定,同时与侧架12的悬挂系统安装时卡嵌连接;承载鞍41承载鞍顶面74有与侧架12和悬挂系统匹配的嵌入结构;承载鞍41弧形鞍面70和连接座72的弧形凹槽75与轮对轴承13和轴结构匹配接触。弧形凹槽75能保证转向架在落成运用后连接座72与轴承后挡间有足够的间隙,以此保证转向架的运用安全性。本例提供的承载鞍41与副构架42组合构成径向转向架解决了整体转向架自重大、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制造质量容易控制。承载鞍41磨耗到限后,仅需分解更换承载鞍41,提高了副构架的制造、检修工艺性,降低了转向架的制造、维护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包括与转向架侧架(12)接触配合的承载鞍顶面(74)和与轮对轴承(13)接触配合的弧形鞍面(7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41) 一侧有用于与转向架副构架(42)连接固定的连接座(72),所述承载鞍(41)以对称面(A)两侧结构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72)两端分别有一个连接孔(71),底平面有与轮对轴承(13)形成间隙的弧形凹槽(75)。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顶面(74)有用于定位的凸台(7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包括与转向架侧架接触配合的承载鞍顶面和与轮对轴承接触配合的弧形鞍面,承载鞍一侧有用于与转向架副构架连接固定的连接座,承载鞍以对称面两侧结构对称;连接座两端分别有一个连接孔,底平面有与轮对轴承形成间隙的弧形凹槽。本技术采用分拆后组合连接的副构架与承载鞍结构,承载鞍采用分体铸造结构,大幅度降低了组装后轮对径向装置的自重,减轻了转向架簧下重量,可有效降低轮轨动作用力,改善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承载鞍采用相同标准化结构,设计和加工更精确,同时降低了设计和生产成本;承载鞍磨耗到限时,仅需分解更换承载鞍,可提高副构架的制造、检修工艺性,降低制造、维护成本。文档编号B61F5/02GK202624249SQ20122025911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专利技术者邓涛, 潘树平, 王爱民, 王璞, 王云贵, 李亨利, 张显锋, 周宗全 申请人: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包括与转向架侧架(12)接触配合的承载鞍顶面(74)和与轮对轴承(13)接触配合的弧形鞍面(7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41)一侧有用于与转向架副构架(42)连接固定的连接座(72),所述承载鞍(41)以对称面(A)两侧结构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涛潘树平王爱民王璞王云贵李亨利张显锋周宗全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