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958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包括与转向架侧架接触配合的承载鞍顶面和与轮对轴承接触配合的弧形鞍面,承载鞍一侧有用于与转向架副构架连接固定的连接座,承载鞍以对称面两侧结构对称;连接座两端分别有一个连接孔,底平面有与轮对轴承形成间隙的弧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拆后组合连接的副构架与承载鞍结构,承载鞍采用分体铸造结构,大幅度降低了组装后轮对径向装置的自重,减轻了转向架簧下重量,可有效降低轮轨动作用力,改善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承载鞍采用相同标准化结构,设计和加工更精确,同时降低了设计和生产成本;承载鞍磨耗到限时,仅需分解更换承载鞍,可提高副构架的制造、检修工艺性,降低制造、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铁路运输装置设计制造领域,尤其是铁路货车的转向架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转向架承载鞍结构
技术介绍
转向架是铁路货车上常见的结构,对于铁路货车转向架而言,转向架抗剪切刚度是影响转向架直线运行平稳定的重要参数,抗剪切刚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车辆蛇形失稳临界速度、车辆运行平稳性与脱轨安全性;抗弯刚度是影响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重要参数,抗弯刚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车轮磨耗速度、轮轨力大小。副构架径向转向架是径向转向架的一种,主要包括轮对、侧架、摇枕、轮对径向装 置、制动装置。现有副构架由鞍部、臂部组成,鞍部和臂部采用铸造一体的结构。运用过程中,副构架承受垂向、纵向和横向的载荷,为保证副构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副构架的鞍部承载部位需具有较大的壁厚和截面积。现有副构架径向转向架的副构架臂部和鞍部采用整体铸造的结构,所带来的影响是一方面为保证副构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副构架的铸造重量须较大,而且因鞍部要与轴承配合,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加工难度较大,必然造成影响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的增力口,而且制造质量不易得到控制,另外一方面由于副构架鞍部为磨耗部位,磨耗到限后不方便检修,甚至增加检修成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架承载鞍结构,包括与转向架侧架(12)接触配合的承载鞍顶面(74)和与轮对轴承(13)接触配合的弧形鞍面(7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41)一侧有用于与转向架副构架(42)连接固定的连接座(72),所述承载鞍(41)以对称面(A)两侧结构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涛潘树平王爱民王璞王云贵李亨利张显锋周宗全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