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62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散热器框架存在的吸能能力差、力的传递效果差、易变形等技术问题。本汽车散热器框,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左立柱和右立柱呈拱形状且朝向外侧,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连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吸能效果好、碰撞力的传递性能优良,整体性好,结构稳定,抗碰撞能力强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
技术介绍
散热器框架通常由散热器左右立柱及散热器上下横梁四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由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四方形框架结构。散热器框架不仅给散热器提供了安装的依托,且对散热器具有保护作用,再者整个机舱前段散热器框架的汽车正碰、侧碰过程中均承担着重要的变形吸能作用,因此散热器框架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专利散热器框架授权公告号CN201126328Y,一种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护板、右侧板、下护板和左侧板,上护板、右侧板、下护板和左侧板一次顺序联接组成矩形结构,右侧板与中冷器联接的一侧设置有与中冷器联接孔区域,左侧板与 中冷器联接的一侧设置有与散热带本体联接孔区域和与中冷器联接孔区域,与中冷器联接孔区域和设置有凸部;凸部的高度大于用于联接散热带本体的螺栓或螺母凸出的高度。上述专利为传统的方形结构,吸能能力差,力的传递效果差,受到碰撞时容易变形,对车体和散热器的保护效果差,且板与板之间用螺母连接,整体性差,易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散热器框架的抗碰撞能力。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呈拱形状且朝向外侧,所述的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连为一体。本技术的拱形状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可以有效地将碰撞产生的力向两侧传递,使上横梁和下横梁更好的一起承担碰撞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拱形状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就不会因为碰撞力得不到有效传递而产生形变、弯曲甚至折断,再者各横梁和各立柱连为一体,使整个框架的整体性更好,力的传递更加稳定有效,而且省去了连接件就不用担心因为连接件的松动、损坏而影响到整个框架的强度和稳定性。在上述的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散热器框架的四个顶角内均嵌有钣金连接件。顶角部位往往是整个框架最脆弱的部位,钣金连接件能够很好地加强顶角部位的强度。在上述的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钣金连接件的形状与散热器框架的顶角的形状相匹配。这样加强效果就更加均匀,受力平衡,抗变形能力更强。在上述的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钣金连接件由钢制成。钢制成的钣金连接件强度高、成本低、大规模量产性能好。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散热器框架内部具有若干相互交叉分布的板片状支架。支架能够大幅度提高框架的内部强度,尤其是当支架交叉成网状时,框架的强度进一步提闻。在上述的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中,所说的散热器框架由非金属复合材料注塑成型。非金属复合材料比重小、比强度大、比模量大、化学稳定性高、减摩耐磨性强,且注塑技术成熟,加工容易,成本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拱形立柱和模块化制造,吸能效果好、碰撞力的传递性能优良,整体性好,结构稳定,有效加强散热器框架的抗碰撞能力。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I、上横梁;2、下横梁;3、左立柱;4、右立柱;5、钣金连接件;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横梁I、下横梁2、左立柱3和右立柱4,左立柱3和右立柱4呈拱形状且朝向外侧,上横梁I、下横梁2、左立柱3和右立柱4连为一体,由非金属复合材料注塑而成,散热器框架的四个顶角内均嵌有由钢制成的钣金连接件5,且散热器框架内具有若干相互交叉分布的板片状支架6。拱形状的左立柱3和右立柱4可以有效地将碰撞产生的力向两侧传递,使上横梁I和下横梁2更好的一起承担碰撞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拱形状的左立柱3和右立柱4就不会因为碰撞力得不到有效传递而产生形变、弯曲甚至折断,再者各横梁和各立柱连为一体,使整个框架的整体性更好,力的传递更加稳定有效,而且省去了连接件就不用担心因为连接件的松动、损坏而影响到整个框架的强度和稳定性,再加上钣金连接件5对框架顶角的强化,板片状支架6对整个结构的进一步加强,使本框架的抗碰撞能力发挥到极致。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横梁(I)、下横梁(2)、左立柱(3)和右立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立柱(3)和右立柱(4)呈拱形状且朝向外侧,所述的上横梁(I)、下横梁(2)、左立柱(3)和右立柱(4)连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框架的四个顶角内均嵌有钣金连接件(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钣金连接件(5)的形状与散热器框架的顶角的形状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钣金连接件(5)由钢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框架内部具有若干相互交叉分布的板片状支架(6)。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框架由非金属复合材料注塑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属于汽车
它解决了现有汽车散热器框架存在的吸能能力差、力的传递效果差、易变形等技术问题。本汽车散热器框,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左立柱和右立柱呈拱形状且朝向外侧,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连为一体。本技术具有吸能效果好、碰撞力的传递性能优良,整体性好,结构稳定,抗碰撞能力强等优点。文档编号B60K11/04GK202623912SQ201220188889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孙风蔚, 陈杰龙, 金爱君, 李宏华, 李功赋, 吴成明,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横梁(1)、下横梁(2)、左立柱(3)和右立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立柱(3)和右立柱(4)呈拱形状且朝向外侧,所述的上横梁(1)、下横梁(2)、左立柱(3)和右立柱(4)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风蔚陈杰龙金爱君李宏华李功赋吴成明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