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控制装置(ECU8)具备:基准设定部(82),其根据手动变速机(2)的齿数比RA和车速V来设定作为成为发动机转速Ne的基准的转速的基准转速N0;第一判断部(83),其判断离合器(3)为切断状态的手动变速机(2)的输入轴转速Ni是否小于由基准设定部(82)设定的基准转速N0;和控制实行部(89),其在由第一判断部(83)判断为手动变速机(2)的输入轴转速Ni小于基准转速N0的情况下根据基准转速N0来控制发动机输出。这样,可防止在手动变速机(2)啮合于前进的任一档位的行驶状态下在离合器(3)从切断状态变为接合状态时的发动机(1)的熄火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控制装置,其在装载有发动机、手动变速机和设置在上述发动机与上述手动变速机之间且构成为可切换切断状态和接合状态的离合器的车辆中,在上述手动变速机啮 合于前进的任一档位的行驶状态下,在上述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向接合状态变化时控制上述发动机的转速。
技术介绍
以往,在装载离合器和手动变速机(手动变速器MT)的车辆中,在使停车中的车辆启动时,驾驶员从踩下离合器踏板来分离离合器的状态而成为边踩下加速踏板边缓慢地使离合器踏板返回以使离合器较轻地连接的半接合状态(所谓的半离合状态),从而防止发动机的熄火(失速,过载熄火)(所谓的发动机停转)。在流畅地进行这一系列的启动操作时,需要一定程度的熟练。因此,提出了用于防止车辆启动时的停转的各种装置、方法等。例如,公开了在判断为车辆启动时,将要求曲轴转矩和最小启动曲轴转矩中较大的一个设定为车辆启动时的目标曲轴转矩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2007-1703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在手动变速机啮合于前进的任一档位的行驶状态下,在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向接合状态变化时,有可能发生发动机的熄火。此外,为了弥补发动机的动力不足,在驾驶员踩入加速踏板的情况下,车辆的燃料经济性有可能恶化。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制,其目的是提供在手动变速机啮合于前进的任一档位的行驶状态下,在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向接合状态变化时,可防止发动机的熄火的发生的发动机控制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具有以下构成。即,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在装载有发动机、手动变速机和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手动变速机之间且构成为能切换切断状态和接合状态的离合器的车辆中,在所述手动变速机啮合于前进的任一档位的行驶状态下,在所述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向接合状态变化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其特征在于,具备基准设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手动变速机的齿数比(冬^比,传动比)和车速来设定作为成为发动机转速的基准的转速的基准转速;第一判断单元,其判断所述离合器为切断状态下的所述手动变速机的输入轴转速是否小于由所述基准设定单元设定的基准转速;和控制实行单元,其在由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手动变速机的输入轴转速小于所述基准转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基准转速来控制发动机输出。根据具备该构成的发动机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手动变速机的齿数比和车速来设定作为成为发动机转速的基准的转速的基准转速,且判断上述离合器为切断状态时的上述手动变速机的输入轴转速是否小于所设定的基准转速。而且,判断为上述手动变速机的输入轴转速小于上述基准转速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基准转速来控制发动机输出,因此可防止在手动变速机啮合于前进的任一档位的行驶状态下在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变为接合状态时(以下也简称为“离合器接合时”)的发动机的熄火的发生。S卩,根据上述手动变速机的齿数比和车速来设定作为成为发动机转速的基准的转速的基准转速,因此可将上述基准转速设定为适当的值。此外,在判断为上述离合器为切断状态时的上述手动变速机的输入轴转速小于上述基准转速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基准转速来控制发动机输出,因此,例如,通过在上述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到达了接合开始点的时间点(时刻)为使发动机转速与上述基准转速一致而控制发动机输出,从而可防止离合器接合 时的发动机的熄火的发生。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发动机控制装置,优选的是,还具备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离合器的行程;接合判断单元,其根据所述位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从切断状态到达了接合开始点;第二判断单元,其在由所述接合判断单元判断为到达了接合开始点的情况下,判断发动机转速是否小于所述基准转速,所述控制实行单元在由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为发动机转速小于所述基准转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基准转速来控制发动机输出。根据具备该构成的发动机控制装置,检测上述离合器的行程,根据其检测结果来判断上述离合器是否从切断状态到达了接合开始点。而且,在判断为上述离合器到达了接合开始点的情况下,判断发动机转速是否小于上述基准转速,在判断为发动机转速小于上述基准转速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基准转速来控制发动机输出,因此能可靠地防止离合器接合时的发动机的熄火的发生。S卩,在判断为上述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到达了接合开始点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基准转速来控制发动机输出,因此,例如,通过为使发动机转速与上述基准转速一致而增大发动机输出,从而可防止离合器接合时的发动机的熄火的发生。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发动机控制装置,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实行单元在由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为发动机转速小于所述基准转速的情况下为使发动机转速与所述基准转速一致而控制发动机输出。根据具备该构成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在判断为发动机转速小于上述基准转速的情况下为使发动机转速与上述基准转速一致而控制发动机输出,因此增大发动机输出,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离合器接合时的发动机的熄火的发生。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发动机控制装置,优选的是,还具备第三判断单元,其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成为了完全接合状态,所述控制实行单元,直到由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离合器成为了完全接合状态为止,为使发动机转速与所述基准转速一致而继续控制发动机输出。根据具备该构成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判断上述离合器是否成为完全接合状态。而且,直到判断为上述离合器成为完全接合状态为止,为使发动机转速与上述基准转速一致而继续控制发动机输出,因此,在离合器接合时,能更可靠地防止发动机的熄火的发生。S卩,从判断为上述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到达了接合开始点的时间点直到上述离合器成为完全接合状态为止,为使发动机转速与上述基准转速一致而继续控制发动机输出,因此继续进行增大发动机输出的控制,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离合器接合时的发动机的熄火的发生。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发动机控制装置,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在由所述接合判断单元判断为到达了接合开始点之后,在所述手动变速机的输入轴转速到达了所述基准转速时,判断为所述离合器成为了完全接合状态。根据具备该构成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在判断为到达了接合开始点之后,在所述手动变速机的输入轴转速到达了所述基准转速时,判断为所述离合器成为了完全接合状态,因此可用简单的构成正确地判断成为完全接合状态。 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发动机控制装置,优选的是,还具备第四判断单元,其判断所述离合器为切断状态下的发动机转速是否为由所述基准设定单元设定的基准转速以上,所述控制实行单元在由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为发动机转速为所述基准转速以上的情况下为使发动机转速与所述基准转速一致而控制发动机输出。根据具备该构成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判断上述离合器为切断状态的发动机转速是否为上述基准转速以上,在判断为发动机转速是上述基准转速以上的情况下,为使发动机转速与上述基准转速一致而控制发动机输出,因此可防止离合器接合时的处理的燃料经济性的恶化。S卩,在判断为上述离合器是切断状态时的发动机转速是上述基准转速以上的情况下,为使发动机转速与上述基准转速一致而控制发动机输出,因此进行减少发动机输出的控制,因而可防止离合器接合时的处理的燃料经济性的恶化。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发动机控制装置,优选的是,还具备位置检测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发动机控制装置,在装载有发动机、手动变速机和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手动变速机之间且构成为能切換切断状态和接合状态的离合器的车辆中,在所述手动变速机啮合于前进的任一档位的行驶状态下,在所述离合器从切断状态向接合状态变化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准设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手动变速机的齿数比和车速来设定作为成为发动机转速的基准的转速的基准转速; 第一判断単元,其判断所述离合器为切断状态下的所述手动变速机的输入轴转速是否小于由所述基准设定单元设定的基准转速;和 控制实行単元,其在由所述第一判断単元判断为所述手动变速机的输入轴转速小于所述基准转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基准转速来控制发动机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干, 还具备 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离合器的行程; 接合判断単元,其根据所述位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从切断状态到达了接合开始点; 第二判断単元,其在由所述接合判断単元判断为到达了接合开始点的情况下,判断发动机转速是否小于所述基准转速, 所述控制实行单元在由所述第二判断単元判断为发动机转速小于所述基准转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基准转速来控制发动机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控制实行单元在由所述第二判断単元判断为发动机转速小于所述基准转速的情况下为使发动机转速与所述基准转速一致而控制发动机输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干, 还具备第三判断単元,其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成为了完全接合状态, 所述控制实行单元,直到由所述第三判断単元判断为所述离合器成为了完全接合状态为止,为使发动机转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井一成,木下朋法,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