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纵梁以及具有该纵梁的挂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029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车纵梁,包括上、下翼板及连接所述上、下翼板的腹板,所述纵梁的截面为“工”字型,所述腹板设置有多个波峰部或/和多个波谷部,所述波峰部和波谷部的截面为梯形、矩形、圆弧形或者三角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该种纵梁的挂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挂车纵梁的腹板为具有多个波峰部或/和多个波谷部的“工”字型截面结构,结构形式丰富,对于不同的轻量化要求的适应能力也大大加强,具有该种纵梁的挂车具有重量更轻、稳定性更好、适应性更强的优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挂车的纵梁。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于超载运输的治理越来越严格,专用车尤其是各种挂车的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专用车尤其是各种挂车来说,纵梁是其最为关键的零部件结构,其轻量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轻量化程度和整车的产 品质量和性能。现在已有的轻量化纵梁结构如图1A、1B、1C、ID、IE所示,一般采用“C”型、特殊“C”型、带折边“C”型和“L”焊接型纵梁I ’结构,一般包括上翼板11’、下翼板12’及连接上翼板11’、下翼板12’的腹板13’。此类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纵梁重量的作用。但都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致命缺陷,就是当腹板厚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以下时,这些结构都无法解决腹板稳定性与纵梁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匹配问题。由于腹板与上翼板或上下翼板为同一材料,因此如果腹板很薄将使得纵梁整体的承载能力大幅降低且腹板的稳定性也相应的大幅降低,若整块板加厚(腹板和上翼板或腹板和上下翼板同时加厚),虽然能够提高纵梁的承载能力,但势必会使得整车的减重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重量更轻、稳定性更好、适应性更强的轻量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挂车纵梁,包括上、下翼板及连接所述上、下翼板的腹板,所述纵梁的截面为“工”字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设置有多个波峰部或/和多个波谷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车纵梁,包括上、下翼板及连接所述上、下翼板的腹板,所述纵梁的截面为“工”字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设置有多个波峰部或/和多个波谷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挂车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峰部和波谷部的截面为梯形、矩形、圆弧形或者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车纵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波峰部之间、或相邻所述波峰部和波谷部之间、或相邻两个所述波谷部之间采用连续排列方式或不连续排列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车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上、下翼板的厚度相等或者不等,所述纵梁的上、下翼板的宽度相等或者不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车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上翼板和下翼板等宽等厚或等宽不等厚、或上翼板窄下翼板宽但等厚、或上翼板窄下翼板宽且不等厚、或上翼板宽 下翼板窄但等厚、或上翼板宽下翼板窄且不等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车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为鹅颈结构,所述上翼板包括前上翼板、中上翼板和后上翼板;所述下翼板包括前下翼板、中下翼板和后下翼板;所述腹板包括前腹板、中腹板和后腹板,所述后腹板设置有多个波谷部或/和多个波峰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车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翼板、中上翼板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振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