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气装置(21、22、23、24、25),其包括冷却器(61、62、631、632、641、642)和容纳该冷却器的缓冲罐(71、72、73、74)。进气装置连接到发动机(30)的缸盖(32)。缸盖包括容纳有进气阀(317)的进气口(311)。该冷却器具有制冷剂流动通过的制冷剂通道(613、622、637、638、647、648)以及进入空气流动通过的空气通道(614)。缓冲罐具有连接到缸盖的连接器(202)。该冷却器具有从连接器朝向进气阀凸出的凸出部(611、621、635、645、636、64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DE10332989A1公开了一种进气系统,其具有缓冲罐(surge tank),该缓冲罐将进入空气引导到发动机的每个缸,并且在该缓冲罐中布置有冷却器。该进气系统使得由涡轮增压器压缩的进入空气在比较靠近发动机的地方被冷却。然而,当进入空气通过相当于冷却器的中间冷却器而被冷却时,该冷却的空气从位于中间冷却器下游的发动机或发动机舱接收热量,以便该进入空气的温度可再次被升高。如果该进入空气的温度再次被升高,该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增压效果将下降。 此外,如果内部废气再循环(EGR,废气再循环)装置使用在进气系统中,排出的高温气体再次被抽入到发动机的缸中。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爆震,使得其难以将大量的排出气体引导穿过该内部EGR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装置,在其中进入的气体被防止温度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连接到发动机的缸盖的进气装置包括缓冲罐和冷却器。该缸盖包括进气口,该进气口容纳有进气阀。该缓冲罐具有主要部分和连接器。该主要部分限定了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与进气口的进气通道相连通。该连接器连接到该缸盖。该冷却器容纳在该容纳空间中,并且具有制冷剂通道和空气通道,制冷剂流动通过该制冷剂通道,进入空气流动通过该空气通道。该冷却器通过制冷剂而冷却该进入空气,并且具有从连接器朝向进气阀凸出的凸出部。因而,该冷却的进入空气被防止温度增加。具体地,可形成较短的进气阀与相反于该进气阀的冷却器端部之间的距离。因而,由冷却器所冷却的进入空气被防止由发动机再次加热。另外,进入空气的体积被防止膨胀,并且响应速度被防止降低。此外,当进气阀被打开时,该返回的废气可被冷却,以便大量的EGR气体可通过使用内部EGR装置而被引导,该内部EGR装置比外部EGR装置价格低廉,并且可限制爆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凸出部是多个凸出部中的一个。当进气装置安装到具有多个进气口的缸盖时,多个凸出部分别相对于该多个进气口而凸出。因此,进入空气的温度通过进气口的热量而被防止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冷却器是多个冷却器中的一个。该冷却器的冷却效率可被升高,因为这些冷却器的制冷剂通道彼此相互独立。因而,进入空气的温度被更加有效地防止升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制冷剂通道构成为延伸到相反于进气阀的冷却器一端。因此,流动通过制冷剂通道的制冷剂可抵达相反于进气阀的冷却器一端。因而,该进入空气可通过向上直到相反于进气阀的冷却器一端而被冷却。因此,该冷却器的冷却能力被提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制冷剂通道具有前部(或向前)通道和后部(或向后)通道。制冷剂在前部通道中朝向进气阀流动,在该后部通道中流动离开进气阀。因而,在相同的凸出部中,前部通道中的制冷剂温度比后部通道中制冷剂温度高,以便制冷剂的冷却效率可被升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对流动通过进气通道的该进入空气的量进行控制的流速控制器被布置为关于(through)冷却器与进气阀相反。该流速控制器可以是翻转(或翻滚)控制阀或者涡旋控制阀。该进入空气的流动是通过控制该翻转控制阀或涡旋控制阀的开口而被控制,以便产生翻转流动或者涡旋流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冷却器的空气通道在垂直于该进入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方向上被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该第一部分具有比第二部分的第二通道面 积大的第一通道面积。因此,翻转流动可通过调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布置方向而产生。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参照所附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加清楚。在图中图I是示出了进气系统的示意图,该进气系统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图2是沿着图I的线II-II的剖面图;图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了包括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的进气系统的示意图;以及图8是沿着图7中线VIII-VIII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例如,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21应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系统I。如图I中所示,该发动机系统I装备有入口管10、进气装置21、发动机30、排气管40以及涡轮增压器50。该入口通道11被限定为处于入口管10的内部。入口 12被限定在入口管10的第一端部处。该空气过滤器13设置在入口管10中并靠近入口 12。该空气过滤器13收集包含在进入空气中夹杂物。进气装置21布置到入口管10的第二端部。该节流阀14布置在进气装置21之前的入口通道11中。该节流阀14通过打开/关闭该入口通道11而对供给到发动机30的该进入空气量进行控制。该节流阀14相当于流速控制器,该流速控制器控制该进入空气量。该进气装置21具有缓冲罐71和中间冷却器61。缓冲罐71的第一端部与入口管10相连接,并且该缓冲罐71的第二端部与发动机30相连接。该缓冲罐71和和中间冷却器61将之后再详细说明。该中间冷却器61相当于冷却器。该发动机30具有四个缸31,且每个缸31在其内部具有燃烧室313。该发动机30具有缸盖32,该缸盖封闭了该缸31的一端。缸盖32具有四个进气口 311,其对应于该四个缸31。进气通道312被限制在进气口 311的内部。进气道312与缸31的燃烧室313相连通。排放口 314布置在与进气口 311相反的缸31的另一端处。排放通道315被限定在排放口 314的内部。排放通道315与燃烧室313相连通。如图2中所示,活塞316布置在燃烧室313中,以在缸31的轴向方向上往复运动。进气阀317、排气阀318、注射器310以及火花塞319设置在缸盖32中。进气阀317打开/关闭该燃烧室313与进气通道312之间的空间。排气阀318打开/关闭该燃烧室313与排放通道315之间的空间。注射器310将汽油作为一种燃料注射到燃烧室313。该火花塞319在燃烧室313中点燃该汽油。因而,发动机通过燃烧该燃烧室313中由注射器310注射的汽油而工作。例如,发动机30是四缸直接注射型汽油发动机。 当活塞316在燃烧室313中向下移动时,在燃烧室313与进气通道312之间产生压差。与此同时,进气通道312的气体(空气)被抽到燃烧室313中。抽入到燃烧室313中的气体被称为“进入空气”。如图I中所示,该排气管40连接到发动机30的排放口 314。排气管40的一端靠近排放口 314,并且分支成四个部分,并且每个分支部分连接到排放口 314。该排气管40的另一端相反于该排放口 314,并具有排气口 42。排气通道41被限定在排气管40的内部。通过在燃烧室313中燃烧汽油,而产生了燃烧气体,并且该燃烧气体从该燃烧室313中排放。该排放的燃烧气体流动通过排放口 314和排气通道41,并且通过排气口 42流出该车辆。由在燃烧室313中汽油燃烧所产生的燃烧气体被称为“废气”。净化器43设置在靠近排气口 42的排气管40中。例如,该净化器43包括整块的三元催化器。废气在流动通过该净化器43时被净化。该涡轮增压器50布置在入口管10和排气管40之间。该涡轮增压器50具有涡轮52、压缩机51以及轴53。该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装置(21、22、23、24、25),其连接到发动机(30)的缸盖(32),所述缸盖包括容纳有进气阀(317)的进气口(311),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缓冲罐(71、72、73、74),其具有:主体部分(70),所述主体部分(70)限定了与进气口的进气通道(312)连通的容纳空间(700),以及连接器(202),所述连接器(202)连接到所述缸盖;以及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的冷却器(61、62、631、632、641、642),所述冷却器具有制冷剂流动通过的制冷剂通道(613、622、637、638、647、648)以及进入空气流动通过的空气通道(614),所述冷却器使用制冷剂冷却所述进入空气,其中:所述冷却器具有从所述连接器朝向进气阀凸出的凸出部(611、621、635、645、636、646)。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4.05 JP 083777/20111.一种进气装置(21、22、23、24、25),其连接到发动机(30)的缸盖(32),所述缸盖包括容纳有进气阀(317)的进气口(311),所述进气装置包括 缓冲罐(71、72、73、74),其具有 主体部分(70),所述主体部分(70)限定了与进气口的进气通道(312)连通的容纳空间(700),以及 连接器(202),所述连接器(202)连接到所述缸盖;以及 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的冷却器(61、62、 631、632、641、642),所述冷却器具有制冷剂流动通过的制冷剂通道出13、622、637、638、647、648)以及进入空气流动通过的空气通道(614),所述冷却器使用制冷剂冷却所述进入空气,其中 所述冷却器具有从所述连接器朝向进气阀凸出的凸出部(611、621、635、645、636、646) ο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野正夫,佐藤修,山本吉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