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5519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引擎进气装置,其组设于具有二进气道的一引擎的前方,引擎进气装置包括有:一连接二进气道的进气歧管、一可转动地穿设于进气歧管内的阻气阀片、一连接进气歧管的节流阀体、一经由一旋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节流阀体内的蝶型阀、以及分别对应第一进气道及第二进气道设置的一第一喷油嘴及一第二喷油嘴。其中,阻气阀片可用以选择式遮蔽或不遮蔽第一进气道,且蝶型阀的旋转轴中心线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小于45度。藉此,可使进气气流能与进气道的阻气阀片未遮蔽通道而呈一顺畅流线,因而降低阻抗,提升进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引擎进气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的引擎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于一般机车的引擎设计中,其进气管路的设计与引擎间的相互配合极为重要,例如,引擎于慢速运转或称低转速运转时,其所需的进气管路的截面积较小、长度较长,如此可有利于提高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流速,并因此增强惯性作用以及脉动效果,进而提升进气效率、增加引擎扭力。反之,引擎于快速运转或称高转速运转时,其所需的进气管路的截面积较大、长度较短,如此可以降低流阻,因而有利于进气效率的提升,进而改善燃烧过程,提升马力。然而,一般机车引擎其进气管路的设计仅能将其截面积以及长度皆固定,因而仅能符合低转速运转或高转速运转其中一种进气需求,而无法配合全域转速的进气效率要求,造成另一种转速的运转性能无法兼顾,并非十分理想。此外,为使机车引擎的进气与喷油嘴喷出的油混合成均匀的油气,藉以提高引擎燃烧效率,一般必须于引擎的设计上使进气可产生涡旋效果。现有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428241专利案,其针对促进涡旋效果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在一进气歧管内安装一阻气阀片,通过阻气阀片转动而控制进气量。此外,当旋转阀门位于至少二进气道之间以保留其中至少一进气道为导通通路、并封闭其它进气道时,可使进入的空气流动速度变快、并与喷出的汽油产生涡旋效果而均匀混合成油气,藉以提高引擎的燃烧效率。参考图1系现有搭载引擎进气装置的引擎示意图,图中示出一引擎80装载有一引擎进气装置,引擎进气装置包括有一节流阀体81、一进气装置82及一空气滤清器83。节流阀体81一端与进气装置82的入口822连接,另一端与空气滤清器83连接。引擎80与进气装置82的出口821连接。亦即,外部空气先流入空气滤清器83,经过滤后再依序流经节流阀体81、进气装置82,最后进入引擎80。其中,进气装置82用来控制进入引擎80的油气流通量。参考图2系现有引擎进气装置的旋转轴与阻气阀片分解图,引擎进气装置82主要包括有一进气歧管91、一旋转轴94、一阻气阀片93及一致动器92。进气歧管91开设有一管开孔911供旋转轴94穿入。阻气阀片93主要通过两固定件96而紧固于旋转轴94。致动器92与旋转轴94枢接,致动器92运用负压原理而驱动旋转轴94的转动,进而控制阻气阀片93转动。请参阅图3及图4,其分别为现有引擎进气装置的旋转轴与节流阀体的蝶形阀二者间相对位置的仰视示意图及前视示意图。现有引擎进气装置的架构其引擎80的主要组件由活塞801、汽缸头802及曲轴803所组成,空气滤清器83具有一入气口831以引进外界大气,经过滤后的干净空气再进入节流阀体81内,节流阀体81内具有一蝶形阀811,蝶形阀811经由一旋转轴812而可转动地穿设于节流阀体81内转动。另,如图3所示,其具有二进气道及一喷油嘴98,二进气道分别为一第一进气道804及一第二进气道805。阻气阀片93可选择式遮蔽或不遮蔽第一进气道804,以调节进气量。上述现有的进气歧管设计存在一缺点,单纯依靠进气道所设的阻气阀片93制造的旋涡效果有限,主要是因为进气道前端的节流阀体81的碟形阀811的配置方向与进气道的阻气阀片93交叉九十度所致,即碟形阀811的旋转轴812,其旋转轴中心线Y1与地面相互平行,因此进气气流撞击碟形阀811后会改变运动方向及降低其动能,降低流体速度,产生的涡流强度即降低。再者,因为其仅有配置单一喷油嘴98,加装阻气阀片93后,当阻气阀片93遮蔽第一进气道804时,可能导致部分燃油喷洒于阻气阀片93上方,造成雾化不良,导致空燃比异常。且燃油也可能凝结低落进气道留至汽缸头802内,会造成空燃比异常,导致引擎80性能不良,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引擎进气装置,能提升引擎进气漩涡气流强度及改善燃油雾化问题,提高引擎燃烧效率,且蝶形阀旋转中心线与地面垂直,可使进气气流能与进气道的阻气阀片未遮蔽通道而呈一顺畅流线,藉此降低阻抗,提升进气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搭配两组喷油嘴设计,依阻气阀片开启的时机决定第一喷油嘴与第二喷油嘴的作动,例如当阻气阀片作动时挡住第一进气道,第一喷油嘴即停止喷油,反之当阻气阀片位于中间位置,第一进气道及第二进气道皆通畅时,第一喷油嘴与第二喷油嘴即同时喷油,藉此形成强劲的旋转气流帮助油气混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引擎进气装置组设于具有二进气道的一引擎的前方,该二进气道包括一第一进气道及一第二进气道,该引擎进气装置包括:一连接二进气道的进气歧管、一可转动地穿设于进气歧管内的阻气阀片、一连接进气歧管的节流阀体、一经由一旋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节流阀体内的蝶型阀、以及分别对应第一进气道及第二进气道设置的一第一喷油嘴及一第二喷油嘴。其中,阻气阀片用以选择式遮蔽或不遮蔽第一进气道,且蝶型阀的旋转轴中心线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小于45度。上述阻气阀片遮蔽第一进气道时,第一喷油嘴不作动。另,当阻气阀片未遮蔽第一进气道时,则第一喷油嘴与第二喷油嘴皆会作动。上述第一喷油嘴与第二喷油嘴可固设于进气歧管上并位于阻气阀片的前方,第一喷油嘴与第二喷油嘴也可固设于该节流阀体上,其皆可达成本案的功效。上述阻气阀片可选择式全部遮蔽或不遮蔽第一进气道,亦即阻气阀片可使第一进气道全开或全关。附图说明图1系现有搭载引擎进气装置的引擎示意图。图2系现有引擎进气装置的旋转轴与阻气阀片分解图。图3系现有引擎进气装置的旋转轴与节流阀体的蝶形阀二者间相对位置的仰视示意图。图4系现有引擎进气装置的旋转轴与节流阀体的蝶形阀二者间相对位置的前视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引擎进气装置的旋转轴与节流阀体的蝶形阀二者间相对位置的仰视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引擎进气装置的旋转轴与节流阀体的蝶形阀二者间相对位置的前视示意图。【符号说明】10     引擎              11     活塞12     汽缸头            121    第一进气道122    第二进气道        13     曲轴20     进气歧管          21     阻气阀片30     节流阀体          31     蝶型阀311    旋转轴            41     第一喷油嘴42     第二喷油嘴        50     空气滤清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引擎进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擎进气装置,组设于具有二进气道的一引擎的前方,该二进气道包括一第一进气道及一第二进气道,其特征在于,该引擎进气装置包括:一进气歧管,连接该二进气道;一阻气阀片,可转动地穿设于该进气歧管内,用以选择式遮蔽或不遮蔽该第一进气道;一节流阀体,连接该进气歧管;一蝶型阀,经由一旋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该节流阀体内,该旋转轴的中心线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小于45度;以及二喷油嘴,包括一第一喷油嘴及一第二喷油嘴,分别对应该第一进气道及该第二进气道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擎进气装置,组设于具有二进气道的一引擎的前方,该二进气
道包括一第一进气道及一第二进气道,其特征在于,该引擎进气装置包括:
一进气歧管,连接该二进气道;
一阻气阀片,可转动地穿设于该进气歧管内,用以选择式遮蔽或不遮蔽该
第一进气道;
一节流阀体,连接该进气歧管;
一蝶型阀,经由一旋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该节流阀体内,该旋转轴的中心
线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小于45度;以及
二喷油嘴,包括一第一喷油嘴及一第二喷油嘴,分别对应该第一进气道及
该第二进气道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垂隆王玉仁黄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