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6773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消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包括筒体、固定在所述筒体上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与所述前端盖上的进气口连通的进气导流管以及与所述后端盖上的出气口连通的排气导流管,所述筒体内部被隔板分割成抗性消声腔和阻性消声腔,所述排气导流管穿过所述隔板布置并使其进气端口位于所述抗性消声腔内,所述进气导流管从所述排气导流管的进气端口插入所述排气导流管中,且两管路的交叉长度为300mm~400mm,所述进气导流管与所述排气导流管同轴布置,且单边间隙为4mm~5mm。该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对发动机低、中、高频段的噪声均具有消声作用,特别对发动机常用转速对应下的低频噪声具有明显的消声效果,利于提高发动机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声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
技术介绍
消声器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主要降噪元件,汽车排气噪声的频率范围在50Hz-2000Hz之间,消声器的作用便是针对此频率段的噪声进行针对性的降噪。消声器是一种让气流通过并使噪声衰减的装置,按消声原理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式消声器,阻性消声器是声能被吸声材料吸收并转化成热能,从而达到消声目的,主要用于消除高频噪声,其代表性结构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155604U的专利文献公开的消声器结构所示。抗性消声器是将能量反射回声源,从而抑制声音,主要用于消除中低频,其代表性结构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716334U的专利文献公开的消声器结构所示。如图1所示,某款消声器的结构为阻抗复合型消声器,包含有三个腔体,其中第一腔1'和第三腔3'中均包含有消音棉,第二腔2'为扩张腔。通过仿真分析该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可知,该消声器在600Hz以上有较好的效果,但在600Hz以下随着频率降低传递损失逐渐减小,在100Hz以下传递损失在4dB以下,几乎没有消声能力。而对于四缸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包括筒体、固定在所述筒体上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与所述前端盖上的进气口连通的进气导流管以及与所述后端盖上的出气口连通的排气导流管,所述筒体内部被隔板分割成抗性消声腔和阻性消声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导流管穿过所述隔板布置并使其进气端口位于所述抗性消声腔内,所述进气导流管从所述排气导流管的进气端口插入所述排气导流管中,且两管路的交叉长度为300mm~400mm,所述进气导流管与所述排气导流管同轴布置,且单边间隙为4mm~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包括筒体、固定在所述筒体上的前端
盖和后端盖、与所述前端盖上的进气口连通的进气导流管以及与所述后端
盖上的出气口连通的排气导流管,所述筒体内部被隔板分割成抗性消声腔
和阻性消声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导流管穿过所述隔板布置并使其进
气端口位于所述抗性消声腔内,所述进气导流管从所述排气导流管的进气
端口插入所述排气导流管中,且两管路的交叉长度为300mm~400mm,所
述进气导流管与所述排气导流管同轴布置,且单边间隙为4mm~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进气导流管插入所述排气导流管中的端口处设有多组弹性限位块,所述弹
性限位块两两相对布置并与所述排气导流管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排气导流管靠近进气端口处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延伸至与所述进
气导流管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抗性消声腔和所述阻性消声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鑫映左炜晨胡光辉何竹革张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