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其电池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2968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散热结构,包括:具有进液口(21)的进液管(2)和具有出液口(41)的出液管(4);用于设置于电池组(5)底部的冷却管(3),且所述冷却管(3)与所述进液管(2)和出液管(4)相连通;和与所述冷却管(3)固定连接的可置于相邻的电池之间的空隙的导热板(1)。该电池散热结构的在相邻的电池之间的间隙内还设置有与冷却管固定连接的导热板,导热板可以带走电池的侧面的热量并传递给与其固定连接的冷却管,这样同时对电池的侧面进行了冷却,从而使电池组的顶部和底部的冷却效果相差较小,减小了电池组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温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散热结构的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散热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具有上述电池散热结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新能源汽车以其低噪声、无污染、能量来源多祥化、能量效率高的特点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的结构设计中,其电池组包括多个横向和纵向排列整齐的电池。新 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其电池组会产生较多热量,影响电池组的性能及使用寿命,因此ー般会使用电池散热结构对电池组进行冷却。在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电池散热结构一般为设置于电池组底部的冷却管路,但是由于冷却管路仅仅与电池组的底部相接触,使得电池组的顶部与底部冷却效果相差较大,电池组的顶部与底部温差较大,尤其是电池组的高度较大时,其顶部与底部的温差会更大。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电池散热结构,从而使其有效地解决电池组的顶部和底部的冷却效果相差较大,导致温差较大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散热结构,该电池散热结构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池组的顶部和底部的冷却效果相差较大,导致温差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ー种包括上述电池散热结构的汽车。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散热结构,包括具有进液ロ的进液管和具有出液ロ的出液管;用于设置于电池组底部的冷却管,且所述冷却管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通;与所述冷却管固定连接的可置于相邻的电池之间的空隙的导热板。优选地,上述电池散热结构中,每行电池两侧的空隙内均设置有导热板。优选地,上述电池散热结构中,所述导热板为铝板。优选地,上述电池散热结构中,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冷却管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优选地,上述电池散热结构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组底部的两侧,所述冷却管设置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优选地,上述电池散热结构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管壁上均设置有多个开孔,所述冷却管为与所述开孔连通的并列排布的扁管。优选地,上述电池散热结构中,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和所述出液管的出液口上靠近管端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优选地,上述电池散热结构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为圆管或方管。优选地,上述电池散热结构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所述冷却管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中任ー项所述的电池散热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电池散热结构,包括具有进液ロ的进液管和具有出液ロ的出液管;用于设置于电池组底部的冷却管,且所述冷却管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通;和与所述冷却管固定连接的可置于相邻的电池之间的空隙的导热板。在使用上述电池散热结构时,冷却液从进液管进入后经过冷却管并从出液管流出,其冷却管与电池组的底部接触,以对电池组的底部进行冷却,另外,在相邻的电池之间的间隙内还设置有与冷却管固定连接的导热板,导热板可以带走电池的侧面的热量并传递给与其固定连接的冷却管,这样同时对电池的侧面进行了冷却,从而使电池组的顶部和底部的冷却效果相差较小,减小了电池组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温差。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ー种电池散热结构。由于上述的电池散热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电池散热结构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池散热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池组的顶部和底部的冷却效果相差较大,导致温差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散热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ー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散热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散热架构和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散热架构和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管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I-导热板、2-进液管、3-冷却管、4-出液管、5-电池组、6-凸起、21-进液ロ、41-出液ロ。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歩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进ー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散热结构,该电池散热结构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池组的顶部和底部的冷却效果相差较大,导致温差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ー种包括上述电池散热结构的汽车。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电池散热结构包括具有进液ロ 21的进液管2和具有出液ロ 41的出液管4 ;用于设置于电池组5底部的冷却管3,并且冷却管3与进液管2和出液管4相连通;和与冷却管3固定连接的可置于相邻的电池之间的空隙的导热板I。如图3-4所示,在使用上述电池散热结构时,冷却液从进液管2进入后经过冷却管3并从出液管4流出,其冷却管3与电池组5的底部接触,以对电池组5的底部进行冷却,另夕卜,在相邻的电池之间的间隙内还设置有与冷却管3固定连接的导热板1,导热板I可以带走电池的侧面的热量并传递给与其固定 连接的冷却管3,这样同时对电池的侧面进行了冷却,从而使电池组5的顶部和底部的冷却效果相差较小,减小了电池组5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温差。如图2所示,其中,上述电池散热结构中,为了使电池组5的顶部的散热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电池组5中的每行电池的两侧的空隙内均设置导热板1,这样每行电池的两侧均有导热板I吸收热量,使电池的侧面的散热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减小了电池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温差。当然,也可以在每列电池的两侧的空隙中设置导热板1,如图2所示,在此不做限定。其中,导热板I可以使用铝板,铝的传热性较好,而且铝板的价格较低廉,相应的降低了该散热结构的加工成本。当然导热板I还可以使用其它的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材料,比如铝合金板或铜板,在此不做限定。为了加强导热板I与冷却管3之间的热传递,可以将导热板I和冷却管3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当然导热板I还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冷却管3上,或者可以将导热板和冷却管整体加工成型为一体式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其中,为了方便布置进液管2和出液管4,可以将进液管2和出液管4设置在电池组5的两侧,将冷却管3设置在进液管2和出液管4之间,以方便冷却液的流通。另外,冷却管3可以使用扁管,还可以在出液管4和进液管2的管壁上可设多个开孔,然后将扁管并排的设置在出液管4和进液管2之间并与管壁上的开孔连通,这样冷却液进入进液管2后分流到并排的扁管里,吸收热量后汇集到出液管4并排出。当然冷却管还可以使用圆管、方管或者其它的异形管。如图5所示,优选地,还可以在进液管2的进液ロ 21和出液管4的出液ロ 41上靠近管端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6,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进液口(21)的进液管(2)和具有出液口(41)的出液管(4); 用于设置于电池组(5)底部的冷却管(3),且所述冷却管(3)与所述进液管(2)和出液管(4)相连通; 与所述冷却管(3)固定连接的可置于相邻的电池之间的空隙的导热板(I)。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行电池两侧的空隙内均设置有导热板(I)。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I)为铝板。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I)与所述冷却管(3)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和出液管(4)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昌荣杨圣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