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散热电池和使用该电池的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0655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3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自动散热电池和使用该电池的车,包括轮毂、端盖、扇叶和电池芯,所述轮毂和所述端盖之间设有间隙且二者均为车轴同轴设置,所述轮毂与所述车轴转动连接,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车轴上,所述扇叶设在所述轮毂靠近所述端盖的一侧,所述电池芯设在端盖内侧,一种使用可自动散热电池的车,所述可散热电池与所述前轮毂和所述后轮毂的其中一个同轴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在进行运转的同时可自动散热,降低电池的温度,提升电池的工作效率,使用可散热电池的车不但行驶路程增加,而且可变装成三轮,折叠方便,强度高,而且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和车辆领域,尤其涉及可自动散热电池和使用该电池的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应运而生,电能因可通过风,水等可再生能源产生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蓄电电池的应用也被应用到很多领域,电动车行业就广泛应用到蓄电电池,为了保证电动车结构的紧凑型和轻便型,轮式锂电池被广泛应用到电动车的车轮上,但是因为电池在供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过热会烧芯片、短路、自燃、爆炸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电池的性能,进一步影响电动车的稳定性,所以电池的散热效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动车的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自动散热电池和使用该电池的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结构简单且高效的可自动散热电池和使用该电池的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自动散热电池包括轮毂、端盖和电池芯,所述轮毂和所述端盖之间设有间隙且二者均为车轴同轴设置,所述轮毂通过轴套与车轴连接,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车轴上,所述电池芯设在端盖内侧。所述轮毂靠近所述端盖的一侧还设有扇叶,所述扇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的多个扇叶均布在所述轮毂上。所述端盖上设有出线孔。所述扇叶厚度为2mm?5mm。所述电池芯为锂电电芯。所述可自动散热电池作为该车的前轮毂或后轮毂与车胎配合使用。所述车为两轮车,所述两轮车的前车架和后车架滑动连接,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均为“U”形且前车架的外圆直径小于所述后车架的内圆直径。所述车为三轮车,所述三轮车包括后车架、减震前叉和双轮架,所述三轮车的前轮毂数量为两个,所述的两个前轮毂固定在所述双轮架上,所述减震前叉与所述后车架滑动连接,所述减震前叉与所述后车架均为“U”形结构且所述减震前叉的外圆直径小于所述后车架的内圆直径,所述双轮架与所述减震前叉铰接。车架为双管。所述双轮架与所述减震前叉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材质为琴钢线。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1、本专利技术可自动散热的电池,在运转的过程,轮毂和端盖间的空气流动形成风流,从而对固定在端盖内侧的电池芯起到降温,自动散热的作用,整个结构简单而且自动散热效率高;2、增加的扇叶结构促进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风速,从而提升了降温的速度和效率;3、出线孔方便将电池芯的接线连接到控制盒,方便你进行充电作业;4、扇叶厚度2mm?5mm,既可以对轮骨架起到加强的作用,又方便保证扇叶的形状;5、锂电占用空间小,且无污染,可实现快速充电;6、使用可自动散热电池的车,电池供电效率更高,可行驶更长的路程;7、两轮车的前后车架互动连接且可套接,“U”形结构可错位设置,将两个车轮翻转后平行设置,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8、三轮车结构简单,两个前轮可同时安装可自动散热电池,可增加稳定性,同时增加了电池的电容量,保证行驶路程更长;9、双管结构可增加车架的强度;10、减震弹簧有利于减小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减震弹簧采用琴钢线材质,具有优良的卷绕能力,特佳的抗腐蚀能力,高抗拉强度及极佳成型性及延伸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可自动散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可自动散热电池的C-C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可自动散热电池的后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使用可自动散热电池的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使用可自动散热电池的车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使用可自动散热电池的车折叠后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使用可自动散热电池的车变装三轮后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使用可自动散热电池的车变装三轮后的正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使用可自动散热电池的车变装三轮后的折叠示意图。11_轮穀;12-端盖;13-扇叶;14-电池芯;21-后轮穀;22-前轮穀;23-后车架;24-前车架;25_减震前叉;26_双轮架;27_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可自动散热电池,包括轮毂11、端盖12和电池芯14,轮毂11和端盖12之间设有间隙且二者均为车轴同轴设置,轮毂11通过轴套与车轴连接,端盖12固定在车轴上,电池芯14设在端盖12内侧,轮毂11靠近端盖12的一侧还设有扇叶13,扇叶13的数量为多个,的多个扇叶13均布在轮毂11上,进一步,端盖12上设有出线孔121,扇叶13厚度为2mm?5mm,电池芯14为锂电电芯。如图4所示,一种使用可自动散热电池的车,可自动散热电池作为该车的前轮毂与车胎配合使用,该车为两轮车,两轮车的前轮毂22与前车架24铰接,后轮毂21与后车架23铰接,前车架24和后车架23滑动连接,前轮毂22和后轮毂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可散热电池与前轮毂22和后轮毂21的其中一个同轴设置,前车架24和后车架23均为“U”形且前车架24的外圆直径小于后车架23的内圆直径,如图7所示,该车还可以为三轮车,三轮车包括后车架23、减震前叉25和双轮架26,三轮车的前轮毂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轮毂22固定在双轮架26上,减震前叉25与后轮架23滑动连接,双轮架26与减震前叉25铰接,减震前叉25与后轮架23滑动连接,减震前叉25与后轮架23均为“U”形结构且减震前叉25的外圆直径小于后轮架23的内圆直径,双轮架26与减震前叉25铰接,进一步,前车架24和后车架23材质均为双管,如图8所示,双轮架26与减震前叉25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7,再进一步减震弹簧27材质为琴钢线。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轮骨架11随车轴一起转动,端盖12固定在车轴上,两个产生相对转动,而空气通过轮毂11和端盖12之间的间隙不断进入到其中且二者的相对转动在扇叶13的带动下产生一定的气流,从而对电池芯14起到降温的作用,保持电池芯14的低度,从而起到自动散热的功能,提升电池芯14的工作效率,一种使用可自动散热电池的车,由于前车架24和后车架23之间是相对滑动的,在折叠的过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前车架24和后车架23可错位放置,然后将前轮毂22向后轮毂21旋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自动散热电池和使用该电池的车

【技术保护点】
可自动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11)、端盖(12)和电池芯(14),所述轮毂(11)和所述端盖(12)之间设有间隙且二者均为车轴同轴设置,所述轮毂(11)通过轴套与车轴连接,所述端盖(12)固定在所述车轴上,所述电池芯(14)设在端盖(12)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来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