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104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2 0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压缓冲器(10),弹簧引导件(30)由插套于减震筒(11)的外周的筒状体(31)构成,在该筒状体(3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该筒状体(31)相对于减震筒(11)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33),并且,该筒状体(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悬架弹簧(13)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而引导该悬架弹簧(13)的弹簧引导部(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压缓冲器,尤其是涉及通过设置于减震筒的外周的弹簧引导件引导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油压缓冲器。
技术介绍
作为油压缓冲器,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那样,有一种缓冲器,其在减震筒和在该减震筒内滑动的活塞杆之间配设有悬架弹簧,该缓冲器具备弹簧引导件组装体,该弹簧引导件组装体包括由硬质树脂构成的圆筒状的弹簧引导件,其具有在周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并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开口部;和圆筒状的防振体,其在周上具有由比所述弹簧引导件柔软的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多个肋部,在所述防振体的多个肋部从所述弹簧引导件的开口部向比该弹簧引导件的外周更向外方突出的状态下,将该防振体嵌装于该弹簧引导件的内侧而构成该弹簧引导件组装体。所述弹簧引导件组装体的所述弹簧引导件,在其与所述悬架弹簧内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且以所述防振体的多个肋部与所述悬架弹簧的内周接触的状态,将该弹簧引导件组装体设置于所述减震筒或所述活塞杆的外周上。根据专利文献I记载的油压缓冲器,由于是以使多个柔软的橡胶等肋部与悬架弹簧内周接触的状态,嵌装于减震筒(或活塞杆)的外周上,因此,利用肋部的振动吸收作用,能够充分地防止悬架弹簧的横向振动,并且,也能够防止纵向振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 - 220948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I记载的油压缓冲器,是使用在弹簧引导件上嵌装防振体的由两个部件构成的弹簧引导件组装体的缓冲器,成本变高。另外,由于使防振体的由橡胶等构成的肋部与悬架弹簧的内周接触,所以伴随油压缓冲器的伸缩行程而伸缩的悬架弹簧会与肋部摩擦。因此,肋部付与悬架弹簧的摩擦力,有可能成为相对于油压缓冲器的伸缩的阻力而妨碍其操作性,或成为产生摩擦音的原因。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油压缓冲器,实现弹簧引导件的简单化,遏制弹簧引导件付与悬架弹簧的摩擦力的产生,同时利用弹簧引导件对悬架弹簧稳定地进行引导。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油压缓冲器,在减震筒中插入活塞杆,在减震筒与活塞杆的从减震筒突出的部分之间安装有悬架弹簧,利用设置于减震筒的外周的弹簧引导件,对悬架弹簧的内周进行引导,在该油压缓冲器中,弹簧引导件由插套于减震筒的外周的筒状体构成,在该筒状体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该筒状体相对于减震筒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并且,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悬架弹簧的内周之间盖开微小间隙而引导该悬架弹簧的弹簧引导部。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在悬架弹簧的端部与设置于减震筒的弹簧支撑部之间夹持所述筒状体在基端所具备的凸缘部,在该筒状体的至少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所述对中引导部。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专利技术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四边形(角形),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内周平面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角部的外周面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所述弹簧引导部。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基端侧开设有狭缝部,仅在该筒状体的各边的前端侧的内周平面形成所述对中弓I导部。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专利技术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圆形,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内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所述弹簧引导部。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筒状体的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各内周面形成所述对中引导部,基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和前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形成在从该筒状体的轴向观察时在该筒状体的周向互不相同的位置。 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专利技术第五或第六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的弹簧引导部,构成沿着该筒状体的轴向的肋状,在该筒状体的被相邻的肋状弹簧引导部夹着的部分开设有狭缝部。专利技术效果(第一方面)(a)在构成弹簧引导件的筒状体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该筒状体相对于减震筒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弹簧引导件相对于减震筒的外周在作为筒状体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的对中引导部,隔开微小间隙,或即使不隔开间隙也只是局部接触。因此,弹簧引导件在减震筒的外周被对中,并且将与减震筒的外周的接触面积缩减为最小限,弹簧引导件的整体那样不如减震筒构成一体的刚体。由此,即使由于悬架弹簧在伸缩时和振动产生时作用的横向负荷,悬架弹簧横向振动而与弹簧引导件的弹簧引导件碰撞,也不必担心其碰撞力从弹簧引导件传递至减震筒的较大范围,而产生较大的异常声音。(b)在构成弹簧引导件的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悬架弹簧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而引导该悬架弹簧的弹簧引导部。作为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弹簧引导部,在其与悬架弹簧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因此,将弹簧引导件对伴随油压缓冲器的伸缩行程而伸缩的悬架弹簧付与的摩擦力抑制为最小限,不会妨碍油压缓冲器的伸缩的操作性,能够利用弹簧引导件对悬架弹簧稳定地进行引导。另外,也能够减少由于悬架弹簧在伸缩时和振动产生时作用的横向负荷,是悬架弹簧横向振动而与弹簧引导件的弹簧引导部摩擦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摩擦音)。(C)弹簧引导件是在一个零件上具备对中引导部和弹簧引导部的弹簧引导件,结构简单。(第二方面)(d)所述弹簧引导件在所述筒状体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上述(a)的对中引导部。利用该对中引导部,弹簧引导件在减震筒11的外周被对中,并且将与减震筒的外周的接触面积缩减为最小限。(第三、八、九方面)(e)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四边形,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内周平面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角部的外周面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所述弹簧引导部。因此,用简单的四边形筒状体构成弹簧引导件,即可实现上述(a) (d)。(第四方面)(f)在所述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基端侧开设有狭缝部,仅在该筒状体的各边的前端侧的内周平面形成有所述对中引导部。因此,使弹簧引导件轻量化,可实现上述(e)。(第五方面)(g)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圆形,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内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所述弹簧引导部。因此,能够用简单的圆形筒状体构成弹簧引导件,可实现上述(a) (d)。(第六、十方面)(h)在所述筒状体的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各内周面形成所述对中引导部,从该筒状体的轴向观察时在该筒状体的周向相互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基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和前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因此,缩减了筒状体的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各对中引导部与减震筒的外周的接触面积,并且在相对于减震筒的中心轴的多个放射方向,可防止筒状体的中心轴的倾倒。另外,在沿着筒状体的内周面的轴向的基端侧和前端侧双方,模制成形凸状形成有对中引导部的筒状体时,脱模性变得容易。(第七、十一方面)(i)在所述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所形成的弹簧引导部,构成沿着该筒状体的轴向的肋状,在该筒状体的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2.22 JP 2009-2909471.ー种油压缓冲器,在减震筒中插入活塞杆, 在减震筒与活塞杆的从减震筒突出的部分之间安装有悬架弹簧, 利用设置于减震筒的外周的弹簧引导件,对悬架弹簧的内周进行引导, 该油压缓冲器的特征在于 弹簧引导件由插套于减震筒的外周的筒状体构成, 在该筒状体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该筒状体相对于减震筒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并且, 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悬架弹簧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且引导该悬架弹簧的弹簧引导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干 在悬架弹簧的端部与设置于减震筒的弹簧支撑部之间夹持所述筒状体在基端所具备的凸缘部, 在该筒状体的至少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所述对中引导部。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四边形, 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内周平面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 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角部的外周面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所述弹簧引导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基端侧开设有狭缝部,仅在该筒状体的各边的前端侧的内周平面形成所述对中弓丨导部。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内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 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伸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