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810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压缓冲器,包括油缸、第一柱塞、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第二柱塞,所述第一柱塞套设在油缸的表面,所述第二柱塞套设在所述第一柱塞的表面,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油缸和所述第一柱塞之间,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柱塞和所述第二柱塞之间,所述第一柱塞、第二柱塞开设柱塞过油孔。大大降低缓冲器整体高度,进而同时减少井道底坑深度的油压缓冲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压缓冲器
技术介绍
现有国内外生产的耗能型油压缓冲器大多采用一个油缸、一个柱塞筒、一个锥形柱为主要部件,利用液体流动的阻尼力来减缓轿厢坠落时的冲击,并利用弹簧使其复位。其基本原理是当重物自高处落下撞击缓冲器时,柱塞向下运动,压缩油缸内的油液,使油液通过柱塞端盖上的环状孔溢到柱塞筒内。在制停重物的过程中其动能转化为油的热能,使重物减速并停止。由于传统的油压缓冲器大多采用一个油缸、一个柱塞筒的单级结构,柱塞相对油缸向下运动的压缩行程几乎就是油缸的高度,因此整个缓冲器的高度基本就是油缸与柱塞的高度之和,即高度至少是压缩行程的2倍以上。因此由于这种缓冲器的高度过高,致使安装缓冲器的井道底坑深度必须相应的加深,这样会对井道尺寸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且增加了井道的建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在满足同样的缓冲距离的条件下,可以大大降低缓冲器整体高度,进而同时减少井进道底坑深度的油压缓冲器。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压缓冲器,包括油缸、第一柱塞、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第二柱塞,所述第一柱塞套设在油缸的表面,所述第二柱塞套设在所述第一柱塞的表面,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油缸和所述第一柱塞之间,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柱塞和所述第二柱塞之间,所述第一柱塞、第二柱塞开设柱塞过油孔。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进一步的,所述油缸内部还设置油缸过油杆,所述第一柱塞内部设置第一过油杆,所述第一过油杆空心且顶部封闭,且所述油缸过油杆与所述第一过油杆同轴,所述第一过油杆套设在所述油缸过油杆的外表面上。在缓冲器完全压缩时,套设在一起的油缸过油杆及各级第一过油杆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所述第一过油杆上开设第一过油孔,根据需要第一过油孔可以开设在第一过油杆上任何的高度位置、可以采用任何形状及开口尺寸。进一步的,所述油缸过油杆、第一过油杆呈锥状,这样可以保证在缓冲器压缩过程中,油缸与各级柱塞之间的过油间隙随着缓冲器的压缩逐步减小,通过控制过油量进而提供足够的缓冲阻力。进一步的,所述油缸与所述第一柱塞接触的表面处、所述第一柱塞和所述第二柱塞接触的表面处均设置导向套。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上设置密封圈,密封圈将导向套与柱塞的接触表面密封,可以防止油液从接触的表面漏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油缸的底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柱塞相抵,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柱塞的底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柱塞相抵。进一步的,其包括第一柱塞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柱塞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一一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柱塞的顶部密闭,底部开设柱塞过油孔。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采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多级套设的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压缩后缓冲器的整体高度,进而降低了对井道底坑深度的要求。2、采用第一过油杆、第二过油杆多级套设的结构,可以形成多组相对独立的过油孔,通过对多组过油孔设计不同的过油孔径,可以实现在缓冲器压缩的不同位置,对缓冲压力进行更加精细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油压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沿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油压缓冲器的第一柱塞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油压缓冲器的第一柱塞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油压缓冲器的第二柱塞的剖面图;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油压缓冲器的工作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油缸,2、第一柱塞,3、第一弹性部件,4、第二弹性部件,5、油缸过油杆,6、第二柱塞,7、柱塞过油孔,8、第一过油杆,9、第一过油孔,10、导向套,11、密封圈,12、注油孔,13、限位开关,14、开关打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 —种油压缓冲器,包括油缸1、第一柱塞2、第一弹性部件3、第二弹性部件4、第二柱塞6,第一柱塞2套设在油缸1的表面,第二柱塞6套设在第一柱塞2的表面,第一弹性部件3设置在油缸1和第一柱塞2之间,第二弹性部件4设置在第一柱塞5和第二柱塞6之间,第一柱塞5、第二柱塞6开设柱塞过油孔7。本实施例中,油压缓冲器包括两个第一柱塞2,两个第二弹性部件4。其中一个第一柱塞2 —端与油缸1套设,另外一个第一柱塞2的一端与第二柱塞6套设,同时两个第一柱塞2之间套设。第一弹性部件3的一端与油缸1的底部相抵,第一弹性部件3的另一端第一柱塞2的底部相抵。其中的一个第二弹性部件4的两端都与第一柱塞2相抵。另外一个第二弹性部件4的一端与第一柱塞2的底部相抵,另一端与第二柱塞6的底部相抵。当然的,第一柱塞2也可以套设在油缸1的外表面。两者实现相互滑动即可。且其还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第一柱塞2,其中一个第一柱塞2与油缸1套设,另一个第一柱塞2与第二柱塞6套设,则其余的第一柱塞2之间套设在上述两个第一柱塞2之间。具体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3、第二弹性部件4均为弹簧。第一弹性部件3、第二弹性部件4也可以不与第一柱塞2、第二柱塞6直接接触,可以通过间接的连接结构,只要满足第一柱塞2、第二柱塞6、油缸1可以实现压缩和复位即可。油缸1内部还可以设置油缸过油杆5。第一柱塞2内部设置第一过油杆8,第一过油杆8空心,且油缸过油杆5与第一过油杆8同轴,第一过油杆8套设在油缸过油杆5的外表面上,第一过油杆8上开设第一过油孔9。油缸过油杆5、第一过油杆8的外观呈锥状。油缸1与第一柱塞2接触的表面处、第一柱塞2和第二柱塞6接触的表面处均设置导向套10。导向套10上设置密封圈11。当包括多个第一柱塞2时,则第一柱塞2之间也设置导向套10,并且在导向套10上设置密封圈11。与第二柱塞6套设的第一柱塞2侧壁设置有注油孔12并设置油塞与注油孔12配合。当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柱塞2时,在与第二柱塞6套设的第一柱塞2的侧壁上设置注油孔,油塞上设置有油标尺。油在此处被注入到缓冲器的油缸1、第一柱塞2的内腔中,并保持第一柱塞2以及油缸1的内腔中充满油液。在油缸1的侧壁位置设置自动复位的限位开关,在顶部的第二柱塞6的侧壁上设置开关打板14,当油缸缓冲器被压缩至一定程度时,开关打板14会触动限位开关13动作,使限位开关13的触头被压缩并一直保持压缩状态直到缓冲器在复位弹簧作用复位,开关打板14离开限位开关13为止,限位开关13的触头自动复位。下面将结合油缸缓冲器的工作原理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6,油压缓冲器处于正常状态时,油液从注油孔12充满第一柱塞2、油缸1内腔中,油压缓冲器在第一弹性部件3、第二弹性部件4的作用保持最大的高度。电梯轿厢或对重撞击缓冲器时,第二柱塞6向下运动,第一柱塞2被逐级压迫,通过柱塞过油孔7或是第一过油孔9使第二柱塞6内充满油液;第一柱塞2、第二柱塞6及第一过油杆8、油缸过油杆5会逐级叠压在一起,第一弹性部件3、第二弹性部件4也呈被压缩状态。由于第二柱塞6向下运动,带动开关打板14向下运动,会触碰设置在油缸1上部侧壁位置的限位开关13,使电梯安全回路切断,主机断电止停轿厢。当电梯轿厢或对重离开缓冲器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部3件、第二弹性部件4、第一柱塞2、第二柱塞6复位,油液由顶部的第二柱塞6内腔向下面的第一柱塞2及油缸1中回流,同时开关打板14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