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7070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器,包括筒体,以及插入筒体内的活塞杆,所述筒体的端部为阶梯状缩口结构,所述阶梯状缩口结构包括至少2层阶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多层阶梯状结构降低了筒体的局部应力,节省了材料,同时降低了整个减振器的质量,阻尼调整灵敏度提高,同时提高了减振器颠簸路面情况下的散热性能;使整车燃油经济性能得到了提升,成本降低;可实施性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减振器
技术介绍
传统减振器的筒体端部一般采用ー阶梯型缩ロ形式(如图I所示),减振器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油液噪音,减振器内的阀门系统受到冲击较大,易发生油封漏油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振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器,包括筒体,以及插入筒体内的活塞杆,所述筒体的端部为阶梯状缩ロ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包括至少2层阶梯。进ー步的,所述阶梯状结构包括2层阶梯,所述2层阶梯由从筒体顶端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圆柱体结构、第一梯台结构、第二圆柱体结构、第二梯台结构构成。进ー步的,所述筒体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多层阶梯状结构降低了筒体的局部应力,节省了材料,同时降低了整个减振器的质量,阻尼调整灵敏度提高,同时提高了减振器颠簸路面情况下的散热性能。使整车燃油经济性能得到了提升。成本降低,可实施性強。附图说明图I表示现有技术中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筒体,11、第一圆柱体结构,12、第一梯台结构,13、第二圆柱体结构,14、第二梯台结构,2、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结构和原理进行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保护范围。如图2所示,一种减振器,包括筒体1,以及插入筒体I内的活塞杆2,所述筒体I的端部为阶梯状缩ロ结构形式,所述阶梯状缩ロ结构包括至少2层阶梯。本实施例优选方式中,阶梯状缩ロ结构包括2层阶梯。所述2层阶梯由从筒体I顶端向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圆柱体结构11、第一梯台结构12、第二圆柱体结构13、第二梯台结构构成14,所述第一圆柱体结构11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梯台结构12底面直径,所述第一梯台结构12底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结构13截面直径,所述第二圆柱体结构13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梯台结构14底面直径。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I为一体成型,制作エ艺简单。多层阶梯状缩ロ结构降低了筒体的局部应力,节省了材料,同时降低了整个减振器的质量。传统减振器,必须保证补偿腔内有较大量的油液(一般要高于缸筒的一半),以防止低温或者减振器倾斜情况下,在极限伸张位置使空气通过油封经过进入补偿腔体甚至通过阀门进入工作腔,造成油液乳化,影响减振器性能。多层阶梯状缩ロ结构,通过顶端缩ロ结构,減少了外筒空间,能有效防止空气进入补偿腔,从而能够在不影响性能前提下,减少油液使用量。使整车燃油经济性能得到了提升。成本降低,可实施性強。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 型原则和精神内,所作的改进、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包括筒体,以及插入筒体内的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端部为阶梯状缩ロ结构,所述阶梯状缩ロ结构包括至少2层阶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小路席玉岭郑素云魏国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