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悬控制臂的安装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78535 阅读:4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0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悬控制臂的安装件,该安装件(1)用于将前悬控制臂(2)安装于前纵梁(3)上,安装件(1)包括凹形本体(101)和安装边(102),凹形本体(101)的凹面中心开设有螺栓孔(103),安装边(102)通过焊接或者铆接或者螺栓连接安装于前纵梁(3)的下表面上,前悬控制臂(2)通过螺栓安装于凹形本体(101)上。属于汽车车身结构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具有上述安装件的汽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该安装件将前悬控制臂安装于前纵梁上,该安装件结构简单,通过点焊的方式与前纵梁连接,加工方便;在安装件的凹形本体上设置有螺栓,通过该螺栓与前悬控制臂连接,使得前悬控制臂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简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悬控制臂的安装件,该安装件将汽车前悬控制臂安装于前纵梁上。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安装件的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当汽车发生意外碰 撞时,要求汽车车身能够有良好的吸能效果,最大限度地保证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因而尽量减少驾驶室的变形是最基本的要求。前纵梁是位于汽车车身前部两侧、汽车减震塔下面的顺梁,是构建机舱和承力的主要部件,承受着汽车纵向力并将纵向力传递给地板等其他部件,同时前纵梁也是发动机总成、悬架支撑、散热器支架等的安装基体。前纵梁是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碰撞性能的重要部件,它通过压溃变形吸收、衰减冲击能量,以减轻或者避免对乘员的伤害。目前,前悬控制臂与前纵梁的安装通常是采用较大且较复杂的安装结构件直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使得两者的连接相对固死。因此,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前悬控制臂会影响前纵梁的压溃空间,从而影响汽车的安全性能。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前悬控制臂安装结构强度高、结构复杂、占用的纵梁可压溃空间多,较大地影响着前纵梁在碰撞过程中的压溃变形,从而影响碰撞中车身对碰撞能量的吸收,不利于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具体地是减少前悬控制臂安装结构占用前纵梁在碰撞过程中的可压溃空间,使前纵梁可压溃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充分的压溃、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悬控制臂的安装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悬控制臂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用于将前悬控制臂安装于前纵梁上,所述安装件包括凹形本体和安装边,所述凹形本体的凹面中心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安装边通过焊接或者铆接或者螺栓连接安装于所述前纵梁的下表面上,所述前悬控制臂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凹形本体上。安装件采用凹形本体和安装边相结合的结构,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特别是在使用螺栓通过凹形本体的凹面中心开设有螺栓孔与前悬控制臂螺栓连接,使得安装简便容易操作;另一方面,大大地节省了安装件的制造材料,减少了模具开发成本和焊接工序。进一步地,所述凹形本体为半球面形或者碗型结构,所述安装边与所述凹形本体为一体成型的整体构件。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边通过点焊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前纵梁的下表面上,所述安装边与所述前纵梁的下表面之间使用三点焊或者四点焊或者六点焊焊接。特别是使用点焊方式将安装边焊接于前纵梁的下表面上,焊接方便,使得前纵梁有足够的压溃折叠变形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边与所述前纵梁下表面之间的焊点分布在所述前纵梁压溃变形时的非折叠区域。即在前纵梁压溃变形时的折叠区域无焊接点,这样在意外碰撞时,前纵梁压溃变形时的折叠区域能够迅速的折叠压缩,充分地吸收了碰撞能量。优选地,点焊连接时的焊点对称地跨过前纵梁压溃变形时的折叠区域,使得压溃变形折叠区域无阻碍变形的焊点。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跨过所述前纵梁折叠变形区域的部分设置为凹槽弱化结构。这样,当发生意外碰撞时,该安装件能够随着前纵梁折叠变形区域一起被压溃折叠,而不会对前纵梁折叠变形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前纵梁的边缘部设置有加强板件。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具有上述的前悬控制臂的安装件。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汽车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安装件将前悬控制臂安装于前纵梁上,一方面,该安装件结构简单,通过点焊的方式与前纵梁连接,加工方便;在安装件的凹形本体上设置有螺栓,通过该螺栓与前悬控制臂连接,使得前悬控制臂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简捷。另一方面,由于该安装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使得安装件大大地减小了占用前纵梁的可压溃空间,因而在意外碰撞中前纵梁能够更加充分地压溃折叠,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大大地减少对驾乘人员的伤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件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件的俯视图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件侧视图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悬控制臂的安装件,参见图I、图2和图3,该安装件I用于将前悬控制臂2安装于前纵梁3上。安装件I包括凹形本体101和安装边102,凹形本体101的凹面中心开设有螺栓孔103,设置安装边102能够方便地将该安装件I固定于前纵梁3上。优选地,凹形本体101为半球面形结构,安装边102与凹形本体101为一体成型的整体构件,作为其他的实施例,凹形本体101也可以为碗型结构。本实施例中安装件I固定于前纵梁3上的方式是使用焊接方式,并且优选使用四点焊的焊接方式,四个焊点两两对称地分布在前纵梁压溃变形的非折叠区域,即四个焊点跨过前纵梁压溃变形的折叠区域,使得前纵梁的压溃折叠变形区域无阻碍变形的焊点。作为其他的实施例,安装件I固定于前纵梁3上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铆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另外,安装边102通过点焊的方式安装在前纵梁3的下表面上,安装边102与前纵梁3的下表面之间可以使用三点焊或者六点焊或者其他适合数量的点焊焊接。在该安装件I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前悬控制臂2的螺栓,该螺栓的具有螺栓帽的一头放置在凹形本体101内,在螺栓帽的一端还设置有固定垫片,该螺栓的自由端穿过凹形本体101的凹面中心开设有螺栓孔103,前悬控制臂2通过该螺栓安装于凹形本体101上。这样,使得前悬控制臂2的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优选地,安装边102与前纵梁3下表面之间的焊点分布在前纵梁3压溃变形时的非折叠区域。这样,在意外碰撞时,前纵梁的压溃折叠不受这些焊点的影响,能够无阻碍地迅速压溃折叠变形,最大地吸收碰撞能量。安装件I跨过前纵梁3折叠变形区域的部分设置为凹槽弱化结构104。该凹槽弱化结构104能够在前纵梁被压溃折叠时随着一起被折叠,大大地减小了前纵梁的折叠阻力。前纵梁3的边缘部设置有加强板件。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具有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前悬控制臂的安装件。该汽车在意外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能量非常显著,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汽车的安装性能,大大地减小了驾乘人员的危险。 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悬控制臂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I)用于将前悬控制臂(2)安装于前纵梁(3)上,其特征在干, 所述安装件(I)包括凹形本体(101)和安装边(102),所述凹形本体(101)的凹面中心开设有螺栓孔(103); 所述安装边(102)通过焊接或者铆接或者螺栓连接安装于所述前纵梁(3)的下表面上,所述前悬控制臂(2)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凹形本体(101)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本体(101)为半球面形或者碗型结构,所述安装边(102)与所述凹形本体(101)为一体成型的整体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边(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丹凤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